浅谈电力企业设备缺陷管理的标准化

2019-10-21 14:48郭海峰
中国电气工程学报 2019年22期
关键词:标准化电力企业设备

郭海峰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力供需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对电力设备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设备缺陷的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控制,对电力企业的安全可靠、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电力企业要把设备缺陷管理中重复出现的事项,按照科学管理的客观要求,规定出设备的数据,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用标准的形式确定下来,作为指导设备缺陷管理的准则。并加以贯彻实施,使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化、合理化,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目的。设备缺陷是指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各种异常情况。例如:震动、变形、卡涩、变音、泄露、参数异常等现象。

关键词:电力企业;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化

一、设备缺陷管理的标准化主要内容:

1、设备检查的标准化

电力设备检查是发现缺陷的基本的工作手段,设备检查的标准化是对电力企业设备的日常巡检和定期检查、试验作出标准规定。

1.1、日常检查标准应明确规定各种设备的检查部位、检查项目、检查方法、合格的判定内容及参数,按要求填写检查记录等。

1.2、定期检查及试验标准应规定定期检查及试验的设备、周期、内容和方法、作业人员的要求、填写记录,并对设备的技术状态作出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1.3、设备检查的监督管理应明确管理人员对上述工作落实与否进行监督,规定监督检查周期与方式的标准,确保设备检查到位及检查质量。

2、设备缺陷等级划分的标准化

缺陷等级划分是设备缺陷管理中重要的工作手段,而明确划分设备缺陷等级是缺陷分析的基础,并以此决定缺陷响应程度及消缺方式。设备缺陷等级一般划分为紧急缺陷、重大缺陷、一般缺陷,其定义如下:

紧急缺陷:指随时可能导致人身伤亡、设备损坏的造成重大安全生产事件,必须立即退出设备运行进行及时处置消缺的设备缺陷。

重大缺陷:指对安全运行仍有较大影响,设备仍能坚持短期运行,但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进行处置消缺的设备缺陷。

一般缺陷:指对设备安全运行虽有影响,设备仍能坚持长时间运行,可持续监视观察,当具备消缺条件时才处置需要消缺的设备缺陷。

电力企业应按监管要求并结合自身设备实际通过标准化的工作,建立和健全企业设备的缺陷等级划分清单。一个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缺陷等级划分清单,有利于做好缺陷分析工作,通过缺陷分析,了解缺陷产生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缺陷发生的措施,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清单应明确规定设备缺陷的内容、消缺方式、消缺时限等主要标准。例如:断路器不能進行分、合闸,应立即退出该断路器,消缺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等。避免因人的技术水平、认知差异使得设备缺陷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进而缺陷扩大导致事故的发生。

3、设备缺陷维修的标准化

设备缺陷是否得到及时控制和消除,对电力企业的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反之则会降低设备的运转率,增加非计划停运,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电力企业的经济安全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宜优先制定典型设备缺陷维修标准作业指导书和通用设备缺陷维修标准作业指导书。

设备缺陷维修标准作业指导书可作为电力企业的基础技术资料,有利于及时制定消缺方案。而且标准化作业将作业过程细化、量化。有了统一的规范,维修作业人员就有了可参考的依据及衡量的标准,从而降低维修作业的偏差,维持维修作业质量的稳定性。

设备缺陷维修标准作业指导书应规定维修作业方法,维修作业程序、维修作业时间等主要标准,也应按标准化工作要求统一维修作业用语、机器设备、维修工艺、作业质量、验收要求等标准。

4、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标准化

发现缺陷→技术负责人确认缺陷→运维人员填写设备缺陷单→组织维修消缺→验收缺陷单闭环。这是设备缺陷管理的基本作业流程,应对该作业流程制定标准化的制度。实现设备缺陷最优控制的管理措施。

在电力企业中,设备消缺就是满足生产安全的需要,保障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如果消缺作业的工序次序可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引人而异可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达到设备可靠运行的目的。因此,必须对设备缺陷管理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做好设备缺陷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各作业单元环节应从电力企业本身的安全生产利益作为考量,不得片面追求设备消缺的“完成”。设备缺陷管理的标准化应优化流程运行结构,保证流程及时顺利进行,对各类缺陷管理应按企业实际明确各级人员权责,规定设备缺陷管理的响应时限。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标准化后,对执行标准形成的报告与记录都必须有明确的要求。严格规定上报时间与填写标准,并规定相应技术人员填写并汇总。对于生成的每一份记录,指定专门的存放地点进行收集存放,以方便检索查找。有条件的电力企业还可建立设备缺陷管理信息化系统,这样缺陷管理可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设备缺陷管理的实时追踪,从而提升设备缺陷管理水平。

5、设备缺陷考核评价的标准化。

建立设备缺陷考核评价标准是设备缺陷管理中的必要手段。通过考核评价,对缺陷管理进行技术指标评价,是实现“零缺陷”的坚实基础。要保障设备缺陷管理的实时性、准确性、高效性,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标准。设备缺陷考核评价标准应将设备缺陷的发生、上报、审核、消缺等各环节纳入规范中,还需要指定相应管理人员对消缺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规定检查周期,检查是否及时上报、消缺、报告记录是否完备等,对不负责任者应进行内部考核。标准还应依据设备缺陷等级划分包含若干目标指标,例如:紧急缺陷消缺处理率应达到100%,重大缺陷的消缺处理率也要达到100%等。

建立设备缺陷考核评价标准应结合电力企业自身的工作标准,明确权责,考核权重,防止因权责不清,致使考核评价无法执行,从而导致降低设备消缺率,危及设备安全运行。

6、重视人员培训 保障标准执行力

任何制度标准的实施都离不开人的作业,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及作业习惯都会影响标准制度能否得到顺利实施。电力企业要想完成消缺目标,就要通过有效的培训,提高运维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业务素养,才能及时发现设备缺陷,有效控制设备缺陷扩大,制定科学合理的消缺方案,保证设备缺陷考核指标目标的实现。

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观念引导行动。电力管理者正确对待培训工作,拥有要把培训做好的决心。有效的员工培训能提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有助于设备消缺管理目标的实现。普通的员工也应该重视培训,树立积极的培训观,正确认识员工培训对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性,也关乎自身利益的好坏。

二、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化的意义

如果没有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化,技术人员流动后,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原来顶替该岗位的员工面对曾经出现的设备缺陷,也可能无法达到相应的消缺效果。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设备缺陷管理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导致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就是将个人的消缺技术经验转化为企业的技术文件;更因为有了设备缺陷标准化,每一项消缺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从而保证设备消缺的稳定性。

三、结语:

设备缺陷采用标准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是电力企业安全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制度保障。但是要发挥设备缺陷标准化管理的效能,还需要依靠全体生产人员和领导负责人协作行动,统一思想,做好各自本职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问题,这样才能保证设备不会带病运行,提升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猜你喜欢
标准化电力企业设备
院前急救标准化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电力企业成本精益化管理提升研究
国家标准委与非洲标准化组织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
调试新设备
“一带一路”离不开标准化人才
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措施和策略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电力企业管理的创新途径分析
新时期电力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有效性探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