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推送现状分析

2019-10-21 15:08王丽杰
青年生活 2019年21期

王丽杰

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全媒体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闻推送也变得日益智能化,灵活化,但是这一新兴事物并不健全,仍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将从全媒体背景下的新闻推送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展望这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关键词:全媒体发展,新闻推送频次,用户使用体验,平台监督,法律建设

一、新闻推送的现状

(一)新闻推送的频率控制和内容选择

我们以2019年7月8日今日头条推送的新闻来进行分析,在一天内共推送了6条新闻,推送时间集中在12时10分,12时30分,14时20分,15时,22时30分,23时左右,涉及内容标题分别包括英驻美大使称美政府无能,英外交部将调查泄密事件;这座古城,总书记为何如此关心;郑爽马天宇台词引争议,《流淌的美好时光》难逃“悲伤”;泰安天气预报;2岁半男童屋内午睡离奇失踪,警方在车中发现尸体;前所未有!中央督察组即将进驻两家“涉污”企业。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新闻推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12时-15时以及晚上22时-23时,推送的内容也涉及政治,娱乐,天气,离奇事件等等,范围比较广泛,用户对新闻选择内容也有较大的自主权。

(二)用户的接受度

通过对青少年,中年和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发现青少年对新闻推送的接受度为48.6%,中年人为75.4%,老年人由于对于智能手机的使用范围的限制,接受度较低,为31%。综合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当代社会的主流群体对于新闻推送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说明新闻推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二、新闻推送存在的问题

(一)“标题党”屡禁不改

一些新闻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在新闻推送时往往会采用文不对题,或对文章内容进行夸张。这样不仅会浪费用户时间,还有可能使用户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失去对新闻推送的信任。

标题党的类型也多种多样,根据统计分析,我们总结了以下五种类型的标题党新闻。首先是震惊型。故意将一些看似平淡的标题,营造出很震惊的效果。如99%的员工都不知道的秘密!速看!第二种是人生经验总结型。运用煽情的标题形式,这类文章实际上错误百出。如一位老人的九句话,终身受用。第三种是精准定位型。精准打击用户的痛点,在标题中加入身份定位,引发情感共鸣。比如,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把月薪五万活成月薪五千。第四种是“最”字型。无论什么内容,都要在标题上加个“最”字,借此来吸引眼球。如“最牛案例集合”“最有效的变美方法”等等。第五种是吊胃口型。在标题里设置悬念,引发用户而好奇心,如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故事,则是《水浒传》的有关内容。

(二)内容质量不高,垃圾信息众多

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推送虽然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使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快速,但是由于缺少了“把关人”的把关,发送在互联网上的新闻并不一定都是真实准确的。虚假信息,垃圾信息以及黄色信息大量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健康发展。虽然在发布新闻时需要平台审核,但是每天面对着海量信息,难免会有疏漏之处。信息发布者的匿名性和难以追踪性也加大了责任追查的难度。

针对垃圾短信的推送,我国的《电信条例》已经划定标准并有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治理措施,2014年11月3日,工信部发布《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如果这一法规追中正式发布,垃圾短信将能够做到有法可依。但是目前针对垃圾信息的新闻推送却并无明文规定,在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尚不健全,存在着很多漏洞。

三、新闻推送前景展望

(一)掌握合理的推送时间与频次

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了解到今日头条一天内共进行了6次新闻推送,时间集中在中午12时-15时以及晚上22时-23时。这样的时间与频次把握还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推送频率过于密集,用户会产生厌恶心理,即便推送的是他们感兴趣的内容,也由于心理原因而选择无视,这样会使新闻推送的效果大打折扣。

此外,时间的掌握也很重要。新闻推送主要面向的群体是青少年以及中年群体,在午休时间可以进行多条新闻的推送,因为在这个时间他们往往会进行适当的休息娱乐,推送的内容也不因太过严肃,可以选择娱乐新闻或者社会热点;下午15时-17时是一天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时候,这个时间的新闻推送频率应适当减小;晚上是进行新闻推送的最佳时段,用户时间比较充裕,推送的内容可以尽量广泛,以满足受众的不同信息需求。

(二)新闻推送内容与质量的把关

在全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小,各种新闻类的APP以及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了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所以提高这类品台推送的新闻信息的内容与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平台要进行严格把关,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一旦发现有发布低俗信息与不良内容的账号要马上封号并进行追责;采取奖励机制,对发布优质原创内容的账号给予适当奖励并优先推送;各类官方媒体账号所发布的新闻信息也要严格审核,尽量减少虚假信息的推送,让互联网环境得以净化,提高新闻推送的公信力,树立良好形象。

(三)健全法律法规,加快立法进程

要想使新闻推送得以长足发展,没有法律保驾护航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必须加快互联网的立法进程。

有不少学者认为包括互联网在内的大众传播是法外区域,除了宪法无专门法可依。在众多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中,法律位阶稍高的只有2000年的《全國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和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护的决定》。被称为“法”的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其余皆是各种“规定”“暂行办法”“工作细则”“意见”“通知”等等。

由此可见,加强针对互联网的法律建设势在必行。不仅如此,法律建设还要尽量细化,出台专门新闻推送的法律规范,对于新闻推送中出现的各种不法行为进行惩处,与行政管理部门联合执法,精准打击破坏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行为。

参考文献

[1]胡泳. 中国互联网立法的原则问题[J].新闻爱好者2015,(3):54-57.

[2]姜翔. 消息推送技术研究与未来展望[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18,(4).

[3]匡文波.数字出版教程[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基金项目:

本研究为2019年国家级创新训练项目《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网络阅读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910452051)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