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治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有了很大进展,绿色装配式建筑也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也愈加广泛,利用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所建造出的建筑,设计标准、建筑质量也更加规范。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将所要使用的構件在工厂中进行生产,然后再运至施工现场,通过高效的、专业的连接方式进行建造,其具有非常好的节能效果,不会给工程周边地区的环境带来污染且建筑质量更有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引言
在建筑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发挥极大作用,而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也愈发突出,并已得到建筑行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其中,在建筑结构发展中,装配式建筑结构得到充分体现,基于全球范围视角,在城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推进的同时,浪费了诸多资源,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不符。而建筑装配化施工,可对建筑垃圾和废气等排放量进行有效控制,彰显节能环保特点,因此提升绿色施工普及率,方可确保建筑产业现代化水平的稳步提高。
1装配式住宅建设技术特点
(1)保障质量。实践证明,预制装配式中加入暗柱,套筒(或浆锚)续接柱主筋,预制墙体施工工期短,提高预制率,预制梁板不须等模板支撑,接缝可以与楼板一起浇筑,现场装配极少化。(2)节约能源。减少了现场大量的模板和脚手架的使用率,在降低造价的同时直接影响木材使用量,保护了我国的森林资源。此外预制外墙和屋面板已经统一做了保温隔水等防护层,采用透水铺面,除必要的柏油路外,其余表面处理均采用透水铺面;机动车停车场顶板规划人工植栽地面,增加雨水截留。应对现场施工易破坏的情况发生,有效地提高建筑的施工质量,将绿色节能加入到装配式住宅建设中,降低了能源的使用。(3)提高构件生产模具的利用率。根据装配式住宅设计要求,项目地下室、电梯井及楼面大开洞的周边楼板以及卫生间区域均采用现浇方式。根据建筑方案在确定PC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范围时,尽量避免选择标高可能有高差,钢筋过多,连接构造复杂的构件采用PC构件。此外,需要注意标准化设计,选择标准化程度高的结构部分,同时在不同楼层之间荷载和功能布局有变化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梁、板、剪力墙的截面一致,PC设计对预制构件实现“少规格、多组合”的设计要求,将PC构件的类型控制到最少,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及构件生产模具的利用率。
2应用现状
市场上都以现浇建筑为主,对于日益发展的我国建筑市场,现浇建筑的模板用量多、现场湿作业量大,工期长,受季节性影响较大等弊端日益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加强,装配式建筑将加大建筑占有比,节约木模板工料,加快施工进度,减轻劳动强度,造价低等特点日益明显。同时配合绿色建筑的理念,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乐观。
3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分析
3.1进一步深化预制构件设计
(1)做好整体式楼板与支座连接处设计。在进行整体楼板与预制墙体施工之前,应在其水平方向上设置10mm的搭接。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相应的方式避免连接处出现漏浆的情况。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整体楼板安装结束后出现漏浆与开裂情况,提升安装施工质量。(2)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设计。在进行预制建筑设计方案调整与优化的过程中,应合理的对预制叠合板内线管预留位置进行设计,以工程的实际情况为主,可以对内线管排布进行设计,避免出现交叉情况,尽可能的不给工程进度带来影响。(3)合理的设计PC构件容易损坏的位置。在进行PC构件设计时所采取的措施应更加有力,并重点关注容易出现损坏部位的设计,在此基础上避免构件在运输、安装的过程中出现损坏或开裂的情况,提升施工质量。
3.2预制构件的吊装与堆放
装配式建筑施工一般采用塔吊或汽车吊作为主要起重设备,垂直运输的效率是整个工程能否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因为预制构件的重量普遍较重,在起重设备的选择上应与传统的现场现浇工法有所区别,应在设备型号和最大起重重量上留有余地。投入使用前必须试吊最大起重重量和最大幅度处的额定起重重量,使各机构分别进行一个循环作业的运动。并应调试及检验全部安全装置能否正常工作。涉及多塔同时作业的应认真编制多塔作业方案。因为吊装组装预制构件有许多是塔吊司机无法直观观测的部位(如预制楼梯等),所以地面塔吊司索指挥人员至关重要,最好是由有经验的专业指挥人员担任,严禁由无塔吊司索资质的现场作业人员充任。在施工现场应设置预制构件专用堆料场。为了方便吊装,可以在楼侧边靠近塔吊的合适的开阔位置设置构件临时堆放场地,并做好场地硬化,在堆放场地四周要设置排水沟,避免堆放场地积水,对堆放的构件产生影响。构件堆放支垫不当,或者是堆放场地硬化不到位导致地基下沉,会造成构件开裂或者折损。构件堆放场地周围要做好安全围挡,设置警示标志,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不同种类的构件应分别码放,严禁重叠堆放。叠合板的堆叠高度应不高于10层。构件堆放好后应设置材料标志牌,严禁无关人员攀爬踩踏。
3.3合理的应用转换层施工技术
(1)合理的控制现浇结构层的标高与平整度。施工人员在进行模架架设前不仅要做好相应的技术交底工作,测量人员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测量工作,在此基础上确保模架架设位置的准确度。在完成架设作业后才可以进行混凝土浇筑作业,并对底板、梁柱及围墙等部位的标高进行再次审核,在确定其准确度后进行正式的浇筑施工。(2)有效的设置垫片位置,避免误差的出现。在进行装配式构件安装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垫片,因此在使用时应根据相关要求合理的设置垫片位置,避免垫片位置设置不准确情况的发生,以此来控制标高的位置,然后再根据相关的公式对层高进行计算。在明确垫片位置后,应合理的控制施工过程,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位移或是倾倒情况,为安全施工提供保障。
3.4构件吊装完毕后焊接等带电作业
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往往需要安排防水焊接等焊接作业。这就使得装配式施工比起传统现场浇筑施工现场要多出许多手持电动电焊工具。这就要求电焊工必须持证上岗,规范作业现场做好用电用火监护旁站之外,也要求三级配电三级保护系统的规范设置,确保一机一箱的设置及对电缆线的保护措施要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建筑行业中,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其在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个性化发展与批量生产间。随着现代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思想理念、设计方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也逐渐转变、创新。在施工的过程中,对人力、物力、资源等进行了整合,进一步加强了对绿色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不断的引入新理念、新技术,以此来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加快建筑行业朝着现代化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纪振鹏.装配式住宅在绿色建筑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住宅产业,2014(5).
[2]王艳飞,杨正俊.浅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J].中外建筑,2017(1):57–59.
[3]虞晓磊,王秀芳.建筑装饰行业工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8(4).
[4]陈华元.提高我国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水平[J].建筑设计管理,2017(4):42.
[5]韩波.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与实施策略[J].林业科技情报,2009(3).
(作者单位:天津市兴业龙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