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增大了电力系统供电的压力。只有供电设备进行保护,才能使相关系统正常运行。而供电设备中的继电保护装置,就直接关系到供电稳定。然而,继电保护装置也存在着很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给与相应的防范方法。
【关键词】供电设备;检查;传动试验
引言
电力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工作状态与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息息相关。其中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将对个人及财产安全造成不可预估的损失。因此,对电力继电保护装置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方法,从而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社会及人类发展具有极高的价值。
一、电力继电保护装置及故障回放
电力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指在电力系统中,若元件出现问题或其本身有故障,影响自身的稳定运行时,能够发出跳闸命令让断路器终止事件发展,或者及时警示值班人员的自动化方法或设备。同时,可通过COMTRADE录波文件进行故障回放。
二、电力继电保护装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电流回路无法进行有效检查
根据十八项反措中检修的相关要求,应加强对回路的维护和检修工作。而对现在大多数情况来说,保护电力系统通常通过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单侧通流。然而,采用这种方式,就会造成不能正常实施对继电保护装置的传动试验,该实验关系到二次整组的情况。若该试验无法进行,则不能有效检查电流回路,就无法评估装置二次整组的运行情况。
(二)高频保护下产生的误动作
十八项反措明确规定,在干扰水平高的场所,应采用一定措施抗干扰。高频保护之下,电力继电保护装置极容易受到干扰而产生误动作,该状况可能会导致单相接地的问题,最终引发相邻线路的误动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发信机在信号传输中极容易产生信号中断,在一些时间间隙中信号没有传输到位,从而误导致跳闸事故。假设电网处在高压状态下,在工作中产生故障,可能造成接地电流流入地网,进而造成接地两点点位不同,并且总相电压会流入处在高频的电缆回路。若高频芯线连接了滤波器和收发信机,在接地中就会发生故障。由于工频电流这时已经在高频电缆中产生,简介导致高频信号发生中断,饱和电压发生在电压器中,最终造成误动作。
(三)二次回路运行产生的误动作
在十八项反措中,对二次回路的电缆提出了要求,并要求重视二次回路的接地问题。例如,转角塔瓷瓶闪落、线路继电保护装置跳闸的问题通常会发生在安装了转角塔瓷瓶的变电站线路中。另一条线路则会发先三次跳闸,而后重新合闸的现象。产生上述情况是由于对线路技术改造引起的虚接电缆,它存在于交流电压的回路之中。
若在二次回路中,电压互感器的电压存在:Ua+Ub+Uc=0,则代表电压处于安全工作的状态。
若存在:Uoc=0,则表示二次回路的中性点接地效果较好。
然而,在在电压互感器的实际情况中,当二次回路运转时,二次负载可能会出现不对称问题,并且由于接地网本身的运行中就会存在一定的缺陷,最终就会减弱其中二次中性點的接地成效。
若Uoc不为0,电位偏移就会在二次中性点出现,并且与电压互感器产生的二次三相电压发生叠加,最终引起三相电压的变化。
三、电力继电保护装置的防范方法
(一)防范电流回路无法有效检查的方法
这个问题的关键传动试验的执行,传动试验的执行又可以归根于时间的同步。而通过对讲机进行沟通是一种高效的时间同步方式。传动试验的发生条件,是测试仪需要设置至无错误情况发生前,并且置于室外的大电流发生器应处于故障电流的位置,而后切断电源。为了实现零序保护及距离保护的目的,需要测试仪与大电流发生器的高效配合。刀闸和接触器是控制回路的两大利器,利用他们可以便捷高效地同步时间以正常进行传动试验。
(二)由于高频产生误动作的防范方法
要防范高频保护带来的误动作,主要是要防范干扰信号造成的跳闸现象,针对此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为了避免变量器负载造成的通道阻滞问题,要尽可能分隔开变量器与工频量两个器件。在高频电缆芯线的末尾接入电容根据此时滤波器以及收发信机的状态。在实际使用时,要接通高频变量器与高频通道,并且在通到电路上接入电容。其次,每年要对高频电路重点检查,比如检查触地点和滤波器是否损坏。
(三)针对二次回路问题的防范方法
接地可以解决该问题。要同时要注意零序电压接线是否正确,对回路最终质量严格评估,同时注重其调试。当一组电流互感器被多个保护回路同时使用时,应停止运行保护回路,避免开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离不开继电保护工作的实施。继电保护装置在灵敏度与安全性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实际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予以防范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珵,赵冬梅,张旭.计及继电保护装置可靠性评估的电网故障诊断方法[J].现代电力,2018(2):80-86.
[2]冯希宁.电力继电保护装置问题及防范方法[J].通讯世界,2017(20):215-216.
(作者单位:鞍山电力建设监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