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2019-10-21 11:36王文娥
大东方 2019年3期
关键词:汉字高中语文传统

王文娥

我国拥有悠远流长的历史瑰宝,而近些年,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以及高中語文教学追求应试教育的现状,中学生对外来文化越来越热衷,我国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面临断链的危险。传统文化的淡化和流失,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必须深思的问题。

一、高中语文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加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

高中阶段的语言教育对于培养学生文化素养与语言运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中的语文课堂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教学,能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把教学带入到传统文化理念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与中华文化成就更近距离地接触,认识民族文化中的一些经典篇目,了解文化背后先贤们的思想精髓。如《琵琶行》,不止要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更要了解并认识到在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2.提升自身素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有效提升高中生在语言、审美、写作、阅读等方面的技能。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除了可以弘扬国家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语言素养,从而促进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

3.有利于抵御多元文化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促使师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情感观、价值观。

伴随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多元化思想对学生“三观”产生重要影响,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会影响学生正确“三观”的树立,而传统文化的引入,能够在保障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同时,既可以让学生从优质文化资源中获取足够的精神养分,也可以帮助老师自身树立正确价值观,然后,在老师和古圣先贤们正确价值观的共同影响下,学生会进一步懂得,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自身财富的积累和权力的掌握,而在于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修养、然后回馈社会。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1.课堂教学要深入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内容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古诗词,都是由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经典篇目,但是学生最怕的也是这些经典,因为部分篇目连字面意思都读不懂,为了达到渗透传统文化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师会选择从字词着手:首先对于陌生的或者难理解的字词,学生更多是过分依赖参考资料,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①从造字法入手,感受汉字的特点。汉字是表意文字,“六书”中的会意字多能直接反映出它的本义;形声字占汉字总量的80%,它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本意和引申义。例如:“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言”与说话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尸”与身体有关,“系”与捆绑有关,“歹”与死亡有关,“页”与首有关,“月”与肉有关,“隹”与鸟雀有关,“宀”与房舍有关等等。②了解汉字的变化,增强对汉字的理解。③揭示汉字中的民族审美意识:大羊为美。先民奉羊,羊是美味也是祭神首选物,汉字中以“羊”为文的字总是有美好意义,如“美、羹、羡、祥、羲、善、羞”。

其次,对于学生陌生的古代文化常识。教师还要把它们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将其内化为自身知识体系的一部分,最终提升学生语文传统文化素质。如《鸿门宴》一课有关于鸿门宴座次的描述:“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教师可以在讲解词句字面含义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座次文化知识。古人重视礼节,对不同的身份地位有着明确的区别对待,在就餐时更注重强调身份的高低问题,他们认为东方为太阳上升之地,是最尊贵的位置,西方为太阳下落之地,是最差的位置,因此在座次排序上来看,东为尊,南、北次之,西为末。这样,学生就能掌握蕴藏其中的座次文化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又如,《归去来兮辞》一文,教师也可以以作品题目中的“辞”为突破口,挖掘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内涵。“辞”最早出现于楚国,是一种兼具诗歌和散文特色的特殊文体,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作。“辞”发展至汉代,与“赋”合二为一,统称“辞赋”。“辞”重视行文格式与韵律,在行文上比诗歌更为自由洒脱,比散文更为工整,浪漫气息浓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上述古典文化知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2、注重在课外拓展中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对于她的弘扬和传承不能完全依赖于语文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还需要将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甚至延伸至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使孩子们时刻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鉴于此,教师可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积极引导学生选择好课外读物。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阅读能力,推荐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国学经典和历史作品,并且利用班会课、自习课等与同学分享自己所读篇目的精彩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如教师在讲授完《荆轲刺秦王》一课后,就可以选择《战国策》中的部分精彩章节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以及外交等活动,加深对传传统文化的理解。

3、以多种方式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模式大多只是满足了学生“听”的需求,而忽略了学生“看”的需要,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疲倦。对此,教师应探索更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渗透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辅助工具,多渠道为学生构建更为直观、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如在讲授《窦娥冤》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选播有关戏剧片段的方式,让学生切身感受戏剧语言所散发出来的无穷魅力,并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刺激,让学生对窦娥这一苦命女子的悲苦命运有了深刻感知,在悲伤的旋律中对窦娥产生同情感,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整部作品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检索,让学生主动利用网络了解“东海孝妇”“六月飞雪”“苌弘化碧”等典故的出处,了解古代戏曲的语言特征,更真切地体验古代戏曲中的独特韵味,另外还可以在网络上展开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讨论,通过相互协助,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把传统文化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享精神自由、开阔人生眼界、把握人生价值的过程。要做到自如地渗透,教师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要立足于文化角度,理性地正视高中语文教学,感性地引导学生漫步于传统文化世界,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教师须遵守适度原则,做到“适当渗透”而非“全盘覆盖”,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生需求为依据,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在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之中寻找契合之处,真正做到紧密关联,互为影响,互为作用,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

(作者单位:陕西省汉中市洋县中学)

猜你喜欢
汉字高中语文传统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少年力斗传统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