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摘要:自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改革创新,国家面貌焕然一新。图书馆学教育作为社会教育系统、文化系统的组成部分,也从当初一个鲜为人知的弱小专业,发展成今天昂然立于学科之林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为办学点的增加,招生规模的扩大,更体现为图书馆学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始终随着时代发展的大潮改变,在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中找准了定位,不断发展壮大。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发展方向
引言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加工文献资源并为读者提供阅读与参考的场所,是为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服务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为一门学科,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的产生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图书馆工作规律的学科,其研究的热点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变迁、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国家政策的牵引、用户多元化的需求等影响。
1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与图书馆学教育不同步现象
图书馆学建立初期是以图书馆为对象的,其实践性大于学术性。那时图书馆学关注的主要是图书馆业务操作,以分类编目等实践性研究为重点,学科名称有不同表述,但使用较多的是图书馆经济学(Libraryeconomy)。这多归功于杜威(Melvil Dewey)的贡献,他于1887年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了图书馆经济学院(Schoolof Library Economy),自此,图书馆经济学的提法一直延续到1942年,那时学院改名为图书馆学(Libraryscience)学院。这一点从杜威十进分类法可以看出来,从1951年第15版起,图书馆经济学改名为图书馆学。
图书馆学教育与图书馆事业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总体来看,全球尤其是欧美各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图书馆学理论和教育的支撑。图情学院不仅与图书馆保持了紧密的关系,把图书馆作为实习基地和实验场所,而且也为图书馆提供学术指导和人才输送。从全球来看,图书馆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不仅越来越紧密,而且出现了图书馆合并档案馆、图书馆在区域复合型文化中心中占主导等可喜现象。这说明图书馆不仅没有消亡,而且功能更多元,内容更丰满,体格更强壮。
2新时代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2.1图书馆学人才培养观
(1)以文化自信为引领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
十余年来,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秉持“文化遗产是根源、文化设施是根基、文化人才是根本”的“三根”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图书馆学人才为目标导向,强调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应当积极面向国家文化需求,扎根中国大地,以文化自信为引领,以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使命,培养学生从事图书馆工作,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和文献保护事业的信心、热情和能力。
(2)以文化需求为导向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
图书馆学专业必须坚持把满足国家重大文化发展战略需求作为首要任务,不但要满足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需求,而且要满足文化传承和文化发展的需求。为此,大学建立了多层次的课程体系结构、多类型的课程资源、多维度的教学支撑机制的“三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设计多层次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精品课程、通识课程和新兴课程合理纳入教学方案;建设包括在线资源、国家级教材、双语教材等在内的多类型教学资源;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立足本土、面向国际的教学考核和奖励机制,实现了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3)以文化发展为重心的“三早”人才培养方式
为提高图书馆学人才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认同感,大学实行“早科研、早实践、早服务”的“三早”培养方式,积极探索图书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在坚持以文化发展为重心的前提下,实现课程教学、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通过进阶式科研训练、实践教学嵌入专业课程、公益服务研习等方式,为学生从事实践工作和进一步深造奠定坚实基础。
2.2“四位一体”图书馆学人才培养体系
2.2.1教学
为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并改革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实践教学、情境教学、互动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了以“理想图书馆”乐高模型展示会、图书馆员角色扮演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互动模式。同时,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开发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以“信息资源共享”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图书文化”网络课程以及“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慕课为主体的在线课程体系。截至2018年底,中国爱课程网的“信息资源共享”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访问量达32万余人次,13万余名学生自主参加“中国图书文化”在线课程的学习,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的“信息素养通识教程”慕课吸引来自全国600多所高校22万余名学生学习。
2.2.2科研
大一入门:开设研究方法课程。通过开设“社会研究方法”等专门课程,并实现课程体系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方式,向一年级新生提供社会科学研究、专门研究方法的课程或训练营,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
大二实训:建立学生提早参与科研的督导机制。实施科研导师制,强调本科生对实际科研项目的参与,依托大学图书馆与资讯科学研究所,推动师生共同完成了图书馆立法研究、《广州大典》、广州全民阅读指数调查研究等多个较具影响力的科研项目。
大三强化:设立专门面向本科生的科研项目。每年为学生设立专门的自主科研项目,同时鼓励并资助本科生积极参加包括iConference等在内的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
2.2.3实践
创造国家级、省级科研实验室的研究条件。大学资讯管理学院与大学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等四家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合作,将其作为实践基地向本科生开放。2017年,建成国内首家专门用于本科教学的文献保护与修复实验室,同时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后实践的需求。
全方位拓展实践资源。努力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与广州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合作,建立十余家实践点与实习基地;同时以图书馆学专业课程与实验室资源为基础,以历史系、化学系等院系为辅助,构建校内实践教学资源链。
2.2.4服务
持续实行“服务研习”。通过引入“服务研习”的教学理念创新实践教学环节,建立“理论指导—实践操作—反思学习—效果评估”的实践教学模式。自2011年起,连续多年开展“汶川县、北川县图书馆灾后重建服务研习计划”,每年暑假派遣学生到汶川县、北川县参与图书馆重建工作,举办活动超过200场;鼓励并带领学生在当地展开田野调研,撰写研究报告,并已集结相关报告出版文集《图书馆家园:博雅服务研习项目》。建立图书馆志愿服务的长效引导机制。连续十年与珠三角地区主要图书馆、非营利组织合作开展具有专业特色的志愿者合作项目,建立本科生参与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引导机制。
结语
图书馆学不仅仅是关乎信息与数据的科学,而且是关乎文献与文化的科学。大学图书馆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既顺应了数字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又响应了国家文化发展与文化传承的时代需求,其独具特色的“数字+文化”图书馆学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开辟了新的发展路径,可以成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马海群.国内图书馆学研究进展与发展动向[J].情报资料工作,2017(1):17-22.
[2] 杨利超.我国图书馆学的主要研究热点、研究领域及趋势预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8(1):42-47.
[3] 李维,文庭孝.我国近十年图书馆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5(16):2-8,31.
(作者单位:山西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