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 秦峰
摘 要:花鼓灯是传播于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随着现在社会的快节奏,虽然传统戏曲还守在扎根的土壤里顽强存活着,但由于受流行文化的冲击,因为年轻演员的流失,正面临传承发展后继无人的尴尬危机。
关键词:花鼓灯;传统戏曲;传承发展
(一)调查背景:2019年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联合组织开展2019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大背景下,2019年7月11日,滁州学院音乐学院赴蚌埠市非遗花鼓灯调研小分队在国家一级作曲、滁州学院特聘教授晨见老师的带领下,在蚌埠市正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了解花鼓灯的历史、考察花鼓灯的现状、以及展望花鼓灯未来的传承。通过采用参观、采访和参加与花鼓灯相关的活动的形式去更好的,更丰富的去完成本次暑期实践活动。
(二)调查目的和意义:
活动目的:
1.走进非遗,考察花鼓灯的现状,了解花鼓灯的发展轨迹,并对花鼓灯多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以此让我们更直观的认识到花鼓灯的由来与发展;
2.由于当代青年对花鼓灯这一非遗物质文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因此此次调研本着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让当代青年对非遗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
3.调查花鼓灯发展中遇到的社会问题,比如传承区域较少,有地域局限性等;
活动意义:
1.立根于中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发掘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魅力。
2.引导当代青年大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了解花鼓灯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
3.丰富和深化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使非遗与我们走的更近。
4.有利于提高学生开展课外实践的能力,提高花鼓灯的社会知名度。
二、调研采访对象
(一)蚌埠市文化馆非遗办公室相关人员
(二)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传承
(三)蚌埠市博物馆相关人员
三、调研方法
(一)采访:1.采访花鼓灯传承人---了解花鼓灯的历史及现状
2.采访非遗办公室负责人---了解国家非遗花鼓灯传承人情况
(二)参观:参观蚌埠市博物馆---更加深刻清晰地认识到花鼓灯的历史由来及发展
(三)学习:学习花鼓灯的动作---亲身体验花鼓灯的艺术风格和肢体语言,也更加直观的体会到花鼓灯的美妙之处。
四、调查过程
2019年7月11日,滁州学院音乐学院赴蚌埠市非遗花鼓灯调研小分队在国家一级作曲、滁州学院特聘教授晨见老师的带领下,在蚌埠市正式开展暑期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为了解花鼓灯的历史、考察花鼓灯的现状、以及展望花鼓灯未来的传承。通过采用参观、采访和参加与花鼓灯相关的活动的形式去更好的,更丰富的去完成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
7月11日,在蚌埠市文化馆采访了国家一级编导赵新盟老师、国家一级舞蹈编导、国家级非遗花鼓灯传承人娄楼老师、蚌埠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朱延凤女士。首先朱主任向我们介绍了蚌埠市花鼓灯的传承人情况——国家级传承人有4人,省级传承人11人,市级传承人79人。随后赵新盟老师系统的向我们阐述了花鼓灯的三个特性:人民性、地域性、时代性;赵老师尤其强调花鼓灯的时代性——花鼓灯的动作、鼓点、服装等都会随着人们的生活以及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紧接着娄楼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花鼓灯具有代表性的三个主要流派——冯派、陈派、郑派,并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各个流派的动律特点,亲自为我们示范各派的代表性动作。最后,幾位老师也对我们年轻一代提出了要将花鼓灯传承下去的期望。
次日在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蚌埠市博物馆顾问郭学东先生和晨见老师的带领下,我们重点参观了蚌埠市博物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在两位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与花鼓灯有关的淮河本土的音乐文化,如泗州戏、卫调花鼓戏、五河民歌等。在展厅内,我们通过展品直观的感受到了花鼓灯不愧是汉族民间歌舞的典范。蚌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对展现蚌埠市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7月13日,我们和晨见老师一起旁听了蚌埠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祭红老师的花鼓灯教学课。在课堂中,徐老师及其学生们向我们展示了花鼓灯的步法组合,如:上山步、斜塔、单展翅、燕子拔泥等。随后,队员们跟徐老师学习了几个花鼓灯的代表性动作,看起来简单的动作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恰似体验了花鼓灯表演者艰苦训练的精神以及扎实的舞蹈功底。
结论
花鼓灯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最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从古至今,始终以华夏文明的主体形象出现,屹立于世界之林,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换,花鼓灯涉及范围缩小,中老年人喜爱花鼓灯,青少年对其不感兴趣,人们对花鼓灯的意识淡薄,兴趣的转移和缺乏外部环境的支持是花鼓灯目前重要的问题。花鼓灯艺术人才的培养不容乐观,经费短缺,群众不积极参与,都是影响花鼓灯传承发展的重要因素。身为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发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何况我们是音乐专业学子,在接触花鼓灯的道路上走了一个捷径,我们更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和义务。
在此次暑期实践调研中,我们在指导老师晨见的带领下,认识并学习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虽然过程很短暂,但是学习到的东西却是终身受益,虽然只是了解到一些皮毛,但是足以激发我们隐藏在内心当中的那份对花鼓灯艺术的渴望,这就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伟大之处。这次社会实践使我们领略到了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通过这次实践,可以运用到一些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可以用专业理论知识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实践过程中的事更容易掌握和理解同时也使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提高,紧密地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和水平;通过这次实践,原来理论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巩固,加深了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在很大方面弥补我们作为学生只重视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环节。
我们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对花鼓灯的历史、社会现状和传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我们将用自己十分的热情投入到花鼓灯的无限的传承与发扬上去,争做新时代的合格后备军。“花鼓灯不仅属于中国的艺术,而且属于世界”。
参考文献
[1]陈士根,2018,《花鼓灯的渊源、发展和现状今后的保护措施》,来自:《美篇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