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阳关三叠》两种演唱版本比较分析

2019-10-21 07:32谭倩文
黄河之声 2019年21期

谭倩文

摘 要:歌曲《阳关三叠》是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音乐作品中的精品,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唱,歌曲的音调纯朴且富有激情,浓厚的情感魅力吸引了无数歌者演唱此曲,从而形成了许多演唱版本,其中廖昌永、龚琳娜演唱版本尤为独特,在二度创作的基础上形成了对作品独特的理解、表现、审美观和处理方式,在《阳关三叠》这首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廖版细腻婉转,扣人心弦,龚版空灵飘渺,古韵盎然。气息上面,廖版对抗有力,龚版伸缩自如;咬字行腔上面,廖版圆润饱满,龚版嘹亮清脆;情感表达上面,廖版张弛有力,龚版委婉清丽。

关键词:阳关三叠;王振亚;廖昌永;龚琳娜

《阳关三叠》是著名的一首琴歌,歌曲的词、曲均非现代所创,歌词是根据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一诗并有所发展而来,此曲是当代作曲家王振亚1954根据近代琴家夏一峰演奏谱(原谱载《琴学入门》)改编而成。因全曲三段基本上是同一曲调不断的变化重复三次,故名为《阳关三叠》,原诗中“阳关”“渭城”是两个地名,故此曲又称为《渭城曲》《阳关曲》。“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阳关三叠》作为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演唱、演奏的人有许多,同一首歌不同的歌唱演员会做出不一样的音乐处理,他们会通过不同的演唱方式、歌唱处理来诠释同一首歌,自然各有韵味。廖昌永、龚琳娜是我国优秀的歌唱演员,他们演唱的《阳关三叠》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在整首作品相同歌词的乐句处,廖昌永、龚琳娜在演唱上分别有着独特的处理方式,全曲歌词饱含深沉惜别之情,词曲珠联璧合,全曲分为三大段落,基于一个曲调上反复咏唱三遍,每叠前后两段不尽相同,带有副歌性质,这里从歌曲本身出发,将两个版本比较研究,进行学习和鉴赏。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他的歌声在温暖而宽厚的基础上,也透露着一种大气、恢弘的美感。廖昌永由钢琴家孙颖迪伴奏,于2017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国艺术歌曲百年》将《阳关三叠》进行了二度创作,用时五分五十三秒,男中音浑厚的音色更加表现了《阳关三叠》该有的历史厚重感。其演唱版本于2012年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将其演唱版本收录于专辑《叫我如何不想他》中。龚琳娜,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始人,音乐前卫又专业,还兼具民族特色。她沿用以前的词和曲,由林晨弹古琴、王华奏箫,用贵州方言演唱了《阳关三叠》,用时五分五十七秒,其演唱版本在2010年由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收录在专辑《弦歌清韵》中,录音是在老锣安排下,在友人提供的三百多年历史的城堡里不加人工的回声进行的,人声、箫声和琴韵的自然结合凸显出奏唱的默契以及音色音量之间的平衡统一。

一、气息力度方面:廖版平稳有力,龚版伸缩自如

谱例1

歌曲《阳关三叠》,需要强有力的气息支撑演唱,以第一段为例,由远景来起唱,歌曲为4/4拍,一个乐句由两个乐节组合而成,按照前四后三的形式进行演唱,每一乐句的前四字一般都是动词与名词,后三字为形容词,因此“渭城朝雨”(谱例1)演唱完后有一个气口,但演唱者不能在此进行换气,因此演唱时需要有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才能产生扎实的声音。“遄”与“行”是f到f1的八度跳跃,要求气息稳定,需要依靠腹部与腰脊的力量进行支撑,歌词中的“历苦辛”前两个字音为c1和a,六度音程在此演唱时要轻,主要突出“历历苦辛”的重点,到后面声音应该渐渐变弱,依据曲谱中的mp转cresc至p的力度变化来演唱。

廖版的演唱忠于原作。歌曲开始于钢琴低音区模仿古琴的音响,古琴作为弹拨乐器,表现出古朴淳厚的音乐性格,整曲的演唱宛如弹拨古琴一般非常轻松、有弹性。“渭城朝雨浥轻尘”唱得非常轻盈,“尘”的感觉好似古琴的延续音,柔又轻,似乎要消失,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后一乐句的首字“客”bE的音高与前一乐句尾音“尘”bB相差四度,廖昌永将其处理得非常自然,两个乐句之间的连接非常自然,保持“尘”原位置的基础上吸气并顺接“客”的演唱,轻且柔,廖氏每句尾音像琴音的延续一样,非常轻而且显得不刻意,保持在一个状态下渐强渐弱,既有弹出去的脆动感又唱出了揉弦的绵长劲,整曲的演唱宛如弹拨古琴一般非常轻松、有弹性。

龚版的演唱力求歌曲原貌。歌曲由古琴、萧进行伴奏,全曲速度都是緩慢的速度。第一乐句中音高为bB“轻”“尘”唱得非常轻、柔、慢,气息也非常足,给人似终止但又未终止的感觉,第二乐句中音高为e2和f2的“客”与e2“舍”属于换声区,龚琳娜自然得体地进行了演唱,做到了在声区转换时不发生裂痕,前一乐句与后一乐句之间的气息运送科学合理,每个字都有均匀的气息把控着,我们也无法察觉其在换声区时的声区变化,可以看出龚琳娜嗓音的整个音域都有复合式的圆润声音。龚版全曲速度的处理都是rit.和dim.她运用了犹若浮丝的弱声和半歌半咏的吟唱方法,显现出《阳关三叠》独特的典雅之美。

二、咬字行腔方面:廖版圆润饱满,龚版嘹亮清脆

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说:“古之善歌者有语,谓‘当使声中无字,字有有声。”这就是说我们要把字融合在演唱中,即“声中无字”;将字变成音乐化的有声字,即“字中有声”。在演唱《阳关三叠》的过程中,要注意诗歌本身的韵律。在第三叠中,乐句“渭城朝雨浥轻尘”中,a1的“渭”的演唱应略带哼鸣状态,并归韵于“i”,它也是全曲的第一个字,至关重要,它的咬字处理会或多或少影响全曲歌唱的状态,同时,第一乐句中的“尘”与“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人”音高都是bB,同时押“en”韵,在唱得非常轻盈的同时也要清楚地将两个字好好归韵。乐句“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中“怀”为f2,音比较高,同时时值稍长,因此要注意“huai”的咬字处理,字头字尾咬到位,才能让听众产生共鸣。同时,我们在演唱一首作品之前一定要和着曲调节奏反复朗读,找到其咬字韵律,再将其完美诠释。

廖昌永曾对学生说:“不要唱中国歌蒙外国人,唱外国歌蒙中国人。”在他看来,不管是何种语言的歌曲,发音的标准、咬字的清晰一定是要放在首位的,说都是歌唱的基础,所以对于歌唱语言的正确表达,字正腔圆是关键。廖昌永在处理《阳关三叠》中,乐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的“城”与“尘”,两个字的区分很明显,每个字都在同一位置不同音高上进行咬。廖版在第一乐句中,f1“渭”(wei)与bb1“朝”(zhao)以及a2“浥”(yi)的母音转换以及咬字的动作都在同一音乐线条上,母音的音色也一致,同时它们的敏感程度与声音位置也是一致的。

龚琳娜在演唱过程中尽可能去运用古琴,研究其構造与音色,龚版另一特点则是采用了贵州方言演唱这首作品,力求还原古代的原貌。乐句“渭城朝雨浥轻尘”中“城”发音为“ceng”、“客舍青青柳色新”中“舍”发音为“se”、“西出阳关无故人”中“出”为“cu”等多处的个性处理都为《阳关三叠》增添了不少民族色调,还原了原生态演唱。龚版咬字很清楚,她在传统的咬字吐字上进行了一定地调整,由此其实可以看到龚琳娜“唱商”的体现。《阳关三叠》全曲虽是低吟浅唱,但龚琳娜每咬一个字都将其字头咬得很紧,吐字归音非常模式化,有人说龚琳娜“走在歌唱语法变革的大路上”。

三、情感表达方面:廖版张弛有力,龚版委婉清丽

《阳关三叠》从音乐本体出发,其情感是舒缓深沉的,宛如古琴悠悠,直扣心弦,歌曲含蓄地表达出一种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留恋伤感之情,正所谓“弦为心声”。第三叠情感达到激动人心的高潮。那似古琴低吟的伴奏音乐增强了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给人凄冷的感觉;f1“旨”与f2“酒”间的八度音程演唱是含蓄激情的,渐强后的减弱更巧妙的增强了与友人离别时的惋惜之情。第三叠的音乐表现出最大的情感幅度,从“载驰骃”处进入歌曲高潮,以音区、力度、速度和节奏密度的综合变化,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情绪宣泄。《阳关三叠》中“三叠”曲调的变化、反复、连续,使友人之间的送别之情沉郁且深沉。

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基于客观主义音乐表演上,忠于原作,将这首古雅动人的《阳关三叠》演唱出了深厚的内涵,有着独特的风格。从“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中的be2“载”与ba2“骃”和“尺素频申如相亲。”中f1的“亲”,廖版以激动的心情开始,终止于黯然伤感的无奈,c2“穷”延长三拍半转be2后回到c2的情感处理凸显出道路的曲折、伤感的戚然以及后一乐句“尺素频申如相亲”所要表达的满腔的离别和无奈,仔细聆听廖版,在“如相亲”的“亲”处,隐约能看到了泪光的闪动,廖昌永张弛有度、缓急有别、轻重不同的完美把握了起伏的心理挣扎,淋漓尽现了这一丰富、层次分明的情感变化过程。

“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龚琳娜全曲的处理是声情并茂的,他的演唱速度赋予这首歌一个深沉的情绪。演唱三度音程内的“尺素申”她皱起眉头,表现出无奈,她的眼神里有惆怅、有忧愁、有落寞、也有失望,如此细腻的表情感处理让人叹服,“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乐句中两个八度音程的情感渐强到减弱平缓地唱完,简短的一句虽只是简单的处理,但是听出了千思万绪,像是在诉说着什么。“千巡有尽寸衷难泯的伤感”以音区、力度、速度和节奏密度的综合变化,营造出动人心魄的情绪宣泄,极力推动了情感,有一种内心的呐喊,将不舍、忧伤推到了高潮。

本文从力度速度、咬字行腔以及情感表达三个方面对廖昌永和龚琳娜两位歌唱家所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阳关三叠》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廖版运用了一种朴素自然的演唱方式,将强弱力度控制好,表达了一种相送友人的无奈不舍意境,龚版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又加以创造,多样化的进行表演,以一种浅吟的方式给予观众一场听觉上带来的盛宴。两者演唱别具韵味,不相上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 张前,刘清华.音乐鉴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2]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 游红梅.谈古曲《阳关三叠》演唱风格的把握和艺术处理[J].歌海,2012,02:65-66.

[4] 杨曙光.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赏析与演唱[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8.

[5] 余开基.高考音乐强化训练(声乐卷)[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