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理念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019-10-21 09:57尤忆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工程造价理念

尤忆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发展,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型于课堂和网络平台教学,在学校官网或成熟的公共网络教育平台上形成网络微课、慕课等课程大数据,满足学生随时随地,方便灵活,自主选择学习;老师及时更新课件,紧跟新技术、新规范;解放学生于课堂,线上线下地教育的模式;转型传统授课方法,加强课堂讨论、翻转课堂、答疑、引导和实训。建立“以网络视频课件为支撑,教师组织为保障的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方式”,以安装工程的各个子分部工程(子系统)为模块的视频系列化课件网络微课、慕课等课程大数据。

关键词:“互联网+”理念;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统课堂一个老师讲台上讲,30 ~ 40个学生听 40 ~ 50 分钟,同样的课程,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老师,同样的讲课方式。课堂教学比较沉闷,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学生“人在课堂心在外”,学生一人一手机,一人一世界,学生所学、所得甚少。老师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材、课件更新跟不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的发展。互联网 + 的到来,成熟的公共网络教育平台将彻底解放老师于讲台,解放学生于课堂,老师录制微课、慕课等课程大数据,上传至公共成熟的网络平台,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课程、老师和听课时间。所以,互联网 + 时代的来临将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

一、“互联网 + ” 给工程造价行业带来的变革与挑战

“互联网 +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建筑行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参与各方共同构筑出了一个互联化、集成化、数字化、智能化的 “互联網 + 建筑”全新生态圈。 “互联网 + 工程造价行业”是这个全新生态圈的一员,对整个造价行业将产生重要影响。一是 “互联网 + ”是支撑造价行业的重要力量,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互联网 + ”的开发深度与广度,应用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都会给工程造价管理带来新契机。二是以 “互联网 + ”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给整个造价行业带来根本性变革,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信息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高效性、准确性等特点,可使劳动率得到很大程度提升,人才消耗也大大减少,促进行业跨越式发展。三是与 “互联网 + ”相结合,工程造价行业能够迅速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开拓全球化市场,引进世界高端人才与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造价行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需求。通过运用 “互联网 + ”的特性,工程造价专业人员可以搜集掌握最新的市场材料价格信息,并对已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在对信息整理、归类、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商机。另外,也可以为业主的信息处理提供造价预测、分析等综合研判。从业人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必须发挥自身的价值和优势,与时俱进,培养尖锐敏感的洞察力;不断加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运用新技能如大数据应用等武装与提升自己,运用综合知识解决企业现实中的关键问题,如成本控制、投资决策等,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程造价”课程是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概述、建筑工程资源消耗量及单价原理、建筑工程费用、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工程量清单编制的一般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建筑工程造价及费用的组成,了解各种建筑费用的合理性,熟悉预算定额;掌握建筑面积计算规则,了解分部分项工程量的计算顺序,并且要求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和规定;能够编制一般建筑工程土建的概预算;熟悉建筑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主要内容、工程量清单编制的方法。而本课程的授课学生为工程造价专业大二学生。从入学以来对该专业学生所开展的课程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的观察中,发现该专业学生虽具有高中物理、数学的理科知识基础,但基础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课程兴趣不浓;但该专业学生喜欢动手实践,热衷团队协作与人际互动,对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感兴趣,对直观演示的知识内容掌握较好;希望所学知识能与工程实际相关,对未来工作应用有帮助。在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单一的传统教师面授教学遇到不少问题,如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视图和读图能力不强,很难正确理解二维图纸中的关键信息,造成学生在学习工程量计算规则时十分困难;教师工作量大大提高;大量枯燥无味的规则性知识点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少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实际施工图纸的内容,教师教学举例困难,同时教师也难以将实际施工图纸携带进课堂供学生参考。本课程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尤其是对于高职教学而言,由于只有三年教学时限,学生的课程安排十分紧凑,而学生计价技能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所以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深入探究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教学与现代网络教学的有机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互联网 +”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 网络微课、慕课课程大数据

网络教育平台的核心即是微课、慕课大数据。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完成这些大数据的录制,并且紧跟新规范、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更新大数据,随时满足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微课、慕课视频课程主要特点是时间短,每个视频课程的时间为 5 ~ 10 分钟,将知识体系划分成模块,每个模块下划分具体的知识点,以每一个知识点为内容形成视频大数据库。这样学生学习时不枯燥,重难点清楚明白,知识学习系统化。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录制擅长的知识点讲解视频,教师分工合作,完成系统的视频课程。教师只用录制视频,不用重复多篇讲解同一个知识点,同时形成习题库,实训课题、讲义、课件等等数据库。教师的工作量会大大缩减,学习获取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二)建立工程造价课程新型考核评价体系

通过“互联网 +”技术开发试题库,建立新型的评价模式,可以实现系统自动评阅,自动分析;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课程圈”,为了突出评价的多元性以及过程性,需要做到师生互评、组组互评、自我评价,实现过程性和多元化评价。还要考虑课堂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上传资料,推荐相关学习资源,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构建工程造价课程考核考评体系,制定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习题库建设,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三方合作的评价机制,建立课程考核评价新体系。

(三)互联网 +”背景下的课程资源库建设

基于互联网对建筑行业的影响,调整教学内容,强化互联网思维,课程资源可包含教学课件、微课、微视频、动画、政策文件、案例题库、项目任务书等。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最新的工程造价管理案例和 BIM 工程应用案例,以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全过程控制管理为典型任务制作成视频、图片、动态演示等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引进前沿软件技术最新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库的兼容并包,同时与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保持同步。充分利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以工作过程、典型任务或单元章节为单位,设课程模块,分解技能点或者知识点,形成碎片化资源。

四、结语:

互联网改变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一定给我们的大学课堂带来新的生机和效率,教学改革要走到时代前列,完成网联网大数据的建立,为现代化的职业教育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林沙珊.“互联网+”背景下工程造价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29):173-174.

[2]蒋荣.互联网下《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0):18-20.

注:本文章内容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互联网+”教学改革》课题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工程造价理念
探析跟踪审计在工程造价审计中的应用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浅析公路工程造价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把握
用心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