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伟
摘 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明确指出小学的教育也要进行全方位发展。如果想要在小学时期就完成高水准的合唱表演,不但需要老师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同时更需要小学生能够积极配合,以此让学生的合唱到达相对的高度。在本文中,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几点有效对策。
关鍵词: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有效对策
引言
注重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是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在经过对音准以及气息的掌控能力,继而可以增强其自身的肺活量。而小学生为了可以更好的掌控音准,就必须要训练自己的咬字能力,也为了可以更好的与其它声部进行配合,则必须要训练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这样就可以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经过合唱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小学在审美方面的能力,老师在合唱教学的时候,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可以加大力度训练他们的美学能力,让其审美能力在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高效发展。
一、合唱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前的小学音乐合唱的教学中,还是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着,老师带着小学生反复进行合唱,强制性的将节奏和音调输送给小学生,这就使得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小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无法提升,也使得课堂气氛无法很好的活跃起来。在具有过程中,老师过分注重“唱”,认为“唱”是教学音乐的主要目标,进而忽视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就比如像老师只教学生学会说话,而不教学生写字,让小学生变成一个音乐文盲。另外,老师由于教学的压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着重于赶进度,从而忽视了小学生各自的差异性,他们在小学期间是无法对音乐有一个良好的理解能力,长久下去就会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更甚至还会产生畏惧的情绪,那么教学的效果更是无法达到老师的预期。因此,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要重视合唱教学的重要性,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重视对小学生在音乐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充分引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1】。
二、小学音乐课合唱教学的现状
(一)音乐老师的专业性不强
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中,合唱教学还有具有很大困难,这也导致了老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很多学校不注重音乐的教学,就不会找专业的音乐老师来进行教学,而是让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直接致使学校音乐老师的专业性不够,经常在教学的时候只做到了照本宣科,这样的教学过程其实是无效的,无法增强小学生的音乐素养。这种情况也直接让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不愿意使用合唱这种难度大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得无法展示出合唱教学的效果。
(二)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不高
在实际的音乐课堂学习中,学生在合唱时应该要把音节都唱标准的,但因为学生唱的声部都是不一样的,而为了能够得到有效的合唱效果,所以学生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练习。由于这样周而复始的学习,就会让小学生失去很大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因此小学生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更是不利于老师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合唱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引导出学生学习合唱的积极性
在实际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要把教学的重点放至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更加的积极主动。相比单唱形式,其实合唱形式的教学反而更难,这需要小学生拥有相对的知识与唱歌的技巧。老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对音乐合唱的学习兴趣,其实可以从合唱的鉴赏进入,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合唱的歌曲,让学生自行对视频中的合唱歌曲进行分析,得出视频中歌曲的唱歌技巧与唱法的结论,然后让学生开始进行合唱,在这时老师再适时的调整一下他们的唱法,让小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和愉悦的进行合唱,并顺利掌握和理解相关的唱歌技巧,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激励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小学音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要逐渐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加高效的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基于当今的教学基本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小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一位老师而爱上该老师所教授的学科。因此,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注重对学生加以生动形象、且合理的指导,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并构建出一种良好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不管是在学生的生活中,还是在学生的学习中都能给予学生帮助。同时,还要不断的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逐渐改变自己的教学模式,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的进行学习和理解。并且,老师对小学生的合唱进行适时的鼓励,是可以有助于提高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三)创新教学模式
小学音乐老师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在课堂中应该要使用有效的教学模式,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小学生可以积极并且认真的参与到合唱的学习中。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将教学的模式进行有效创新,让小学生能够有效利用所有的学习时间,包括课上、课下等,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合唱竞赛,小学生为了能够赢得比赛,就会不断的进行合唱的练习,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合唱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可以很好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动力,同时更能锻炼学生自身的合唱技能,继而有助于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此外,老师还可以训练小学生的情感外移,这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效果,而情感外移指的是专注某一个事情的时候,可以把情感移放到其他的事情上,继而能够把情感和事物相融合。例如,小学生在合唱的时候是很难控制不同程度的呼气和吸气,对吸气快或者呼气慢的,可以经过吹气球的方式来进行训练,如果想要同时得到提速,那么就可以利用反复吹或者吸蜡烛的方式来掌握气息的控制能力【3】。
(四)教学合唱技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合唱的学习中最重要的是进行同声音间的相互合作。只有统一或者和谐了所有声音,才可以把一整首歌完美的演唱出来。在合唱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指导小学生理解基本的合唱方法与技巧,及时指正小学生在训练时所犯的错误,以此推动他们合唱技能的提升。在实际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暗中指导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进行合唱。合唱的暗示或许是来源于老师的态度,也或许是来源于音乐本身来展现的,老师可以灵活的使用线索效应,然后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合唱教学。比如,在教学“阳光下的孩子 ”时,就可以用音乐来进行暗示,可以先让小学生感受音色的特征,然后指导他们练习低音的部分,当学生熟悉了之后,就播放出高音部分,再让学生进行练习。经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在合唱时避免外界干扰的能力,同时可以使小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更加有默契,更是可以有效的调动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合作能力,不管是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工作中都是非要重要的。因此,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经过老师有效的合唱教学是可以推动学生的能力培养,其主要包括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基于此,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必要的合唱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可以创新出一定的教学模式,以此来增强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4】。
参考文献
[1] 谢育仪.学前教育音乐课教学中实施合唱教学方式的技巧[J].课程教育研究,2018(41):198-199.
[2] 桂艳.谈小学低段音乐课中渗透合唱教学的实践[J].宁夏教育,2018(09):70-72.
[3] 方晓敏.浅谈初中阶段的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03):203.
[4] 刘慧.浅谈初中音乐课的合唱教学[J].北方音乐,2016,36(13):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