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防灾公园规划初步研究

2019-10-21 00:49杜玥珥
科海故事博览·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防灾绿地场所

摘要 防灾公园是现代防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规划方面的灾害预防以及灾害影响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防灾公园的建设意义和功能作用入手,对比国内外防灾公园建设情况,对我国防灾公园的建设作出初步指导。

关键词 防灾公园;应急避难

前言

城市作为区域内人们生产生活的集中场所,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发展建设,城市密度加大,用地关系紧张。特别是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大,人口密度高,一旦遭遇地震、洪水、火灾等严重灾害,势必会产生较大损失。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灾害发生较多。长期以来对于灾害的防治的重视度较低,相关基础设施缺乏,老旧房屋较多,且居民防灾意识薄弱,导致灾害发生时,造成更严重后果。城市防灾公园在抵御灾害发生后的二次灾害,以及避灾、救灾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减少经济损失及人员伤亡。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应该提高对城市防灾公园建设的重视。

1.防灾公园的定义及作用

1.1防灾公园的定义

防灾公园的定义起源于日本,日本对防灾公园的定义是“由于地震灾害或火灾等自然及人为灾害时,为了保护国民的生命和财产、强化大城市防灾能力而建设的包括广域防灾据点、避难场地和避难道路的城市公园和缓冲绿地。”[1]

1.2防灾公园的作用

防灾公园的最基本特征是“平灾结合”,平时可作为城市普通公园使用,但与普通公园相比,防灾公园具有:避难场所、避难疏散通道、急救场所、灾民临时生活的场所、直升机坪、防火、应急供水用水、临时厕所、食品及饮用水储备、紧急通讯和公共广播等功能。

2.国内外防灾公园的发展

2.1国外防灾公园建设

2.1.1日本防灾公园建设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境内地震、海啸、洪水、台风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1923年日本关东地区大地震,震级7.9级,东京市内40%的建筑夷为平地,死亡人数9万多人,其中90%死于地震引发的火灾,受灾人数达百万。人们发现,城市绿地可以有效阻碍火势蔓延,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场所。于是,在后续的灾区复兴工作中,城市公园及城市绿地的规划得到高度重视。[2]

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政府经过进一步认真总结救灾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深入研究。强调具有宽阔避难场地的防灾公园的建设,并加强了公园内供水、供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满足长期避难的要求。

日本还对公园绿地进行分类,分为都市公园和住宅公园。都市公园作为集中长期避难场所,设施更加完善,而住宅公园作为临时紧急避难的场所。日本的城市公园防灾体系由综合防灾公园、普通公园、缓冲绿地以防灾绿地构成,在长年的发展过程中以趋于完备,对于我国的防灾系统建设规划具有高度借鉴意义。

2.1.2美国防灾公园建设

1871年在美国的芝加哥火灾,导致城市中心市区几近焚毁,受灾面积达730公顷,近10万人沦为灾民。在灾后重建的工作中,美国开始加强公园系统的建设,用绿地或开敞空间将城市分隔成区域,以提高城市对火势的把控能力。公园系统是防灾绿地系统的先驱,公园系统由公园和公园路组成,并相互连接,既满足了控制火势蔓延的需要,又满足了灾时快速疏散和运输的需要。[3]

9.11事件后,美国在全国推行防灾型社区的建设,包括灾前预防、灾时应对、灾后治理的完整一系列措施。事先进行社区灾害风险状况评估,确认易受灾的地点及建筑,找出隐患源头及可影响的范围,并制作社区防灾地图进行社区居民防灾科普等。公园系统与快速疏散的结合,构成了较为完善的美国防灾系统。[4]

2.2国内防灾公园建设

1976年的唐山7.8级大地震造成40万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达上百亿。[5]此前唐山市内的公园主要作为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面积较小,且分布不均,加之灾害发生时没有得到及时的人员疏散,公园发挥到的作用十分有限。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这一问题得到了重视,多处公园面积扩大,且由防灾通道连接,城市防灾系统得到了极大完善。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我国对全国的防灾系统建设进行总结,出台新的整改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防灾系统规划的重视,强调绿地及防灾公园的重要作用,加强城市绿地的规划建设。

2003年,国内第一所防灾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建成了,该公园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可为附近4个街区达25万居民提供避难场所。该公园具备了疏散避难、供水供电、应急医疗等多种防灾公园的一般功能,对后续防灾公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借鉴意义。[6]目前北京的防灾系统已经较为完善,满足了防灾的一般需求。但在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防灾系统及防灾公园的建设仍然欠缺。

3.我国防灾公园体系构成的研究

通过对国外先进经验的借鉴及结合我国国情,一个城市应当具备多种类型防灾公园。应当建立由防灾通道连接的中心防灾公园、固定防灾公园和紧急防灾公园构成的完备防灾公园体系。

3.1中心防灾公园

中心防灾公园是用于长时间避难,容量较大的市级或区级专业防灾公园。主要目的是提供大面积开阔避难场地,以及为灾时应急及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必要基础设施。保证灾情指挥、医疗救护、食水供应等工作的顺利进行。

3.2固定防灾公园

固定防灾公园是防灾公园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固定防灾公园由多个普通公园连接而成,可对大量灾民进行安置。固定防灾公园是安顿灾民的主要场所,要求保证大量的供电供水及食品需求,保證灾民基本生活。

3.3紧急防灾公园

紧急防灾公园是用于紧急逃生的开阔空间,可以快速进行人员疏散。要求散部在人员密集区的各个场所,面积一般较小。

3.4防灾通道

防灾通道是连接各级防灾公园的纽带。为保证灾时运输的需求,要求尽量避开城市主干道,且道路两侧建筑不宜过高,并设置宽阔绿化带。

参考文献:

[1]苏幼坡,马亚杰等日本防灾公园的类型、作用与配置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4(2):27-29

[2]包志毅,陈波.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与城市减灾防灾[J]自然灾害学报,2004,13 (2):155-160

[3]许浩.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金磊,美国城市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建设方法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06,8(6):273-276

[5]于山,苏幼坡.唐山大地震震后救援与恢复重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4-36.

[6]陈亮明,章美玲.城市绿地防灾减灾功能探讨一以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防灾绿地建设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3):452-453.

作者简介:杜玥珥(1998-),女,汉族,江苏省南京人,本科在读,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研究方向:城乡规划。

猜你喜欢
防灾绿地场所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安全”开会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走进绿地
开启尊贵旅程,乐享卓越人生绿地酒店嘉年华和2016绿地酒店品牌发布会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