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2019-10-21 08:11曾璐媛
锦绣·上旬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改进措施阅读教学问题

曾璐媛

摘 要: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学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小学语文教育中,阅读教学是其中一大难题,许多小学在语文课上进行阅读教学时,暴露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小学教育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希望为我国教育界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于儿童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语文教学在小学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久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都重视听说读写四部分,其中阅读教学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课堂的质量。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小学是学生们接触素质教育最开始的地方,能够塑造学生的性格与能力,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浪潮,从小学至大学多数院校都谨遵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在教学实践中,依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这也是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2.1阅读教学课堂以老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当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普遍缺乏学生能力的培养,往往以老师教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自主探究。而教育改革章程中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尽管教育改革进行得轰轰烈烈,但是受以往固有观念和教学方式的束缚,目前的小学教育依旧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则成为了教学课堂的旁观者。老师不断向学生教授知识,向学生讲解自己的阅读感受,同时学生单方面地接受教学知识,很少进行反馈,双方难以形成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而且在单一的接受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难以进行更多的思考,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2阅读教学以教材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

2.2.1教师照本宣科,与学生难以形成良性沟通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通常以教材为主,通过生字讲解、归纳段落大意、总结思想等方面完成阅读教学,往往只关注于课文中的重难点,而不重视学生对于文章段落的理解与表达。对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用熟练通顺的语言表达思想这些方面则关注更少,因此阅读教学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并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2.2教师过于重视文章讲解,忽视了阅读氛围的塑造

在小学语文阅讀教学课堂中,老师往往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成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即使在完成文章的学习后,可能连文章都无法通顺连读,无法带入感情去阅读文章,这就是老师不重视阅读环境塑造的后果。

2.2.3教师对课本理解存在偏差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编写教案的,都以参考书等教材上的文章思想为依据来解读文章,很少以学生角度来思考文章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难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另外,一些老师在课前预案时甚至完全脱离课本,对课堂教学自由发挥,看似重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实则不切实际,忽视了教学最本质的对于课本的研究。

2.3学生积极性不高,缺乏阅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的兴趣才能激发行动的可能。大数据调查显示,多数小学生对阅读并无兴趣。原因在于,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多的老师并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常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知识,忽视了课文情感的表达。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无法理解文章的思想,无法获得乐趣,从而直接干扰学生的阅读兴趣。导致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缺乏写作灵感,进一步阻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周而复始,只会使学生对阅读失去兴趣。究其根本,老师只有对阅读教学重视起来,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参考教科书,讲解课文的生字词、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的是老师阅读文章后的理解,而不是自己的感受。但是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道理上的引路者。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一定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要教会学生自主阅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而不是偏听偏信老师的教学,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结合教学实践,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解决,在自主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所以老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学会凝练文章关键内容,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设定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3.2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资料,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果学生缺乏对文章基本的认知,那么阅读理解的能力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所以老师要注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通过展示框架、提出问题等方式把握课堂进度,引领学生攻克阅读中的重难点,使学生时刻紧跟课堂,充分理解文章。此外,教师要充分了解各个年级的教学重点,根据小学阶段教学的特殊性制订合理高效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实践中依照学生实际情况而更正教学计划。

3.3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好奇心是人们了解事物的动力。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们自主思考的能力。小学生对于任何事物都有种强烈的好奇心,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理,在课前为同学们播放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PPT等动态资料,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表演、讨论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情景中,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

结语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但教育界并没有视而不见,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解决方式,从而创造真正适合小学阶段的教育模式。总而言之,教育界同仁一定会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进行实践和反思,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志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教师博览(科研版),2018,8(9):23-24.

猜你喜欢
改进措施阅读教学问题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医院会计制度的缺陷及其改进措施探讨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