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象形文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研究

2019-10-21 00:27金紫依
大东方 2019年3期

金紫依

摘 要:了解纳西象形文字的历史背景,从理论基础中分析其基本构成法则,从历史文献中研究其造型特征,对纳西象形文字在现代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纳西象形文字;构成法则;造型特征

前言

汉字是记录事情、交流思想的工具,是古代祖先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都因各自文明的戛然中止而早早失传,只有中国的甲骨文随着历史变迁依旧存留到如今。在中国的云南有一个族群叫纳西族,纳西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和古老的象形东巴文。东巴文源于纳西族的宗教典籍兼百科全书的《东巴经》。由于这种文字由东巴(智者)所掌握,故称东巴文。东巴文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图画象形文字。其文字形态十分原始,甚至比甲骨文的形态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但亦能完整纪录典藏。“东巴文”是根据纳西语“东巴特额”(东巴字、书)的意译。东巴文,包括两种文字,一为表意的象形文字,纳西语叫“森究鲁究”,意为“木石之痕迹”,即指见木石而画成的原始象形文字。一为标音的音节文字,纳西语叫“哥巴”,意为“弟子”,即指后世弟子们所创制之文字。

一、纳西象形文字的历史背景

纳西东巴文,别名为纳西东巴象形文字、纳西古文字、纳西东巴图画-象形文,主要用于书写纳西族东巴教经典,民间有时也用来记录民歌、账单、墓志铭等。主要在纳西语西部方言区通行。一般认为创制于唐末宋初;也有人认为是宋末元初。吐蕃王朝和南诏国崩溃后,宋朝政府无力垂问西南,大理段氏虽盛却无力占有纳西族地区,和平的政治环境为创制纳西族统一的民族文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元明清至今都在使用。目前有专门的东巴文化,学校教授东巴文除宗教场合外,也用于民间书信、记账、对联、绘画、工艺品制作等场合。

在何志武的《纳西西学论集》中的上篇东巴文化论中,详细记载了纳西族的社会历史与东巴教的形成和发展,这对纳西象形文字的研究提供了根源性的背景依据和形成原因。

纳西族居住在我国西南滇、川、藏交界的金沙江流域。纳西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划分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东部方言区多数属纳西古氏族“买”、“何”两支后裔,到20世纪上半叶仍处于封建领主制的社会经济和土司制度,在家庭和婚姻方面保留有原始母系家庭和对偶婚的残余,其信仰为原始达巴叫教和藏传佛教(俗称黄教),只有流行达巴口诵经而无象形文字经书。西部方言区多数属纳西古氏族“束”、“叶”两支后裔,到20世纪上半叶已处于封建地主经济发展阶段,丽江大研镇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家庭和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家庭,其信仰仍属原始宗教范畴的东巴教和藏传佛教(俗称红教),东巴教中使用象形文东巴经,丽江坝区和西部山区还流行标音的哥巴文东巴经。

二、纳西象形文字的造型结构

纳西象形文字的结构和书写特点,在古文字学和普通语言学方面很有典型意义。目前有五部专门的字典和辞书对于研究东巴文具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方国瑜教授突破历来对文字的“六书”之说,将纳西象形文字的构造,第一次系统地归纳为十类,确实是对象形文字的结构有自己的独到看法。1935年,方国瑜编成《纳西象形文字谱》,全书将东巴字按义分类为:天象、地理、植物、飞禽、走兽、虫鱼、人称、人事、形体、服饰、饮食、居住、器用、行止、形状、数名、宗教、传说古人名号。每个东巴文字形后面用国际音标注音,汉字释义,并且简要分析字形结构。方国瑜提出了“十书说”,即:依类象形,显著特征,变易本形,标识事态,附益他文,比类合意,一字数意,一意数字,形声相益,依声託事等。从实践中逐步归纳出三种书写方法:一为图画式的表意法,即以字记忆,启发音读;二为省略词语表意法,即以字代句,帮助音读;三为逐词逐句表意法,即以字代词,逐词标音。其中以省略词语表意法为主。在绝大多数东巴经书中,并非逐词逐句标音,所以还带有明显的原始性,以致于它不能準确地记录语言。

三、纳西象形文字的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区别

在傅懋勣在《纳西族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的区别》文中,把纳西象形文字区分为图画文字和象形文字两种。以《白蝙蝠取经记》这本纳西文经书为依据,用参照对比的方法说明东巴文经书中图画文字的特征,第一点:尚未形成固定的书写行款;第二点:经文中有只表意不表音的字;第三点:利用几个形象合成字组,这种字组内部各成分之间一般有互相依赖的关系——这种字组有一些以一个形体为主,附加上其它成分,可称单体字组。另有一些是两个字组的连合,可称复合字组;第四点:不是把读的经文中使用的全部语词都写出来,而是只写出一部分语词—这就是只利用形象化的结构写经文大意,而不把经文使用的语言全部表达出来。用同样的方法说明东巴文经书中象形文字的特征,第一点:已经形成固定的书写行款—一律从左向右横行书写。各个字的位置,都按照语言中的词序固定在每一横行当中。像图画文字经书中,一个字可上可下、可左可右位置不固定的现象,完全不存在了;第二点:每个象形字只表示一个音节,几个音节构成的语词,就用几个字来表示。没有图画文字中一个字可以表示几个音节的现象。象形文字的每个字都是表 示语音的,不象图画文字中,常常有些字不读音,只用来表示某种意义或情景;第三点:字和字之间不发生形体上的互相依赖的关系,每个字都是独立的。既没有单体字组,也没有复合字组。那种 内部组成成分互相起作用的字组,只在图画文字中大量存在,在象形文字中是不存在的;第四点:读的经文中的全部音节,也就是全部音节表达的语词,都完全地、毫无遗漏地写出来了。这就克服 了图画文字只写部分语词,不能完全地、准确地表达读的经文的缺点。以上为两者的差别性。总的来说,象形文字脱胎于图画文字,跨入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的象形文字新阶段,这是纳西族文字的一个重大发展。由不能准确表示经文的一部分语词发展到准确表示经文的全部语词,这是文字发展的一个重大成果。猜想纳西族的哥巴文的产生,是在图画文字之后,而在象形文字之前。并在研究中推测,在古代文字发展的过程中,由简单的表意图画发展到图画文字,就进人了文字的范畴。然后由图画文字发展到一个字表示一个音节的象形文字或者叫形意文字,或者也逐步地产生了形声字。

四、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

在《云南社会科学》中的一篇文章《试论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中,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包括文字结构和书写方法。其文字结构,是由象形符号、表音符号和附加符号所构成,而以象形符号为主。象形符号中包括象形、会意、合体、转意等字符。这些字符的读音、意义和形体,都已基本固定,并同纳西语中的具体词语有了固定的联系,所以它和原始记事的图画字或文字画有着明显的本质区别。其表音符号是指跟语言的语音有关的形声字和假借字,所谓形声字,即指由意符和音符组合成的字,假借字则是一种同音的替代,即借他字之形音为此字之形音。纳西象形文字中发展了标音符号,也是和原始图画字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其附加符号,是指不能单独成字使用的点点、黑点、单线、交叉线等,很具有造字能量。李霖灿认为,纳西象形文字与图画有密切关系,所以字形的变化,亦有极大的自由活动性:自身变化有倾斜、倒置、折断、开裂、削减、延伸、扭转,附加变化有点、线、色、放大等形式。这可以说是字形变化造字法,有的象形字经过字形变化另成新字,近似汉字的部首偏旁,即“以形见义,分别部居”。

五、纳西象形文字对现代设计的应用价值

纳西象形文字蕴含着纳西族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是对事物图形化的先行者。研究纳西象形文字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深远的作用。纳西象形文字中的图像化运用,不仅提炼事物特征并简化成图形符号,而且这些文字又有着更深层文化内涵,文字与文字之间能组合运用,并不拘泥于单向横排的组合排列。字体灵活性组合方式,呈现出具有故事性的书文,对现代绘本设计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学习之处。传承和发展纳西象形文字,从设计角度深挖其内涵性的文字符号,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对其文字进行推陈出新,用现代化的理念和审美眼光对其进行艺术设计解析再设计,将其形的特色和意的理念在设计中融会贯通,创造更具时代和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

六、总结

视觉艺术设计与纳西族文化的结合,可以向人们传达一种既具民族文化特色有具现代审美风韵的设计形式。将纳西象形文字图形运用到设计过程中,并以图形化视角吸引并引导人们对其进一步的认知,不仅使图形更加现代设计的形式美感,而且还能传达纳西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对于研究未来图形化设计具有进一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国瑜,和志武.纳西象形文字谱[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2]李霖灿.纳西族象形表音文字字典[Z].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1.

[3]和志武.试论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兼论原始图画字、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C].郭大烈,杨世光.东巴论文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136 - 153.

[4]杜娜.纳西象形文字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装潢与艺术[J].2006,(08).

[5]杜娜、徐人平.纳西象形文字的符号性质及其在视觉传达种的功能.艺术探索[J].2006,(12).

[6]马宁.东巴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美与时代(上半月)[J].2007,(10).

[7]朱晓君、张超、许人平.有关东巴婚俗的象形文字图形化设计文艺研究.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1,(12).

[8]甘雪春.走向世界的納西文化[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6,10-34.

[9]李近春、王承权.纳西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8-27.

[10]李国文.东巴文化词典[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7.

[11]木丽春.东巴文化揭秘[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6.

[12]喻遂生.纳西东巴文研究丛稿[M].成都:巴蜀书社,2003.

[13]杨福全.多元文化与纳西社会[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12-23.

[14]杨福全.绿雪歌者——李霖灿与东巴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0,4-27.

[15]赵静修.东巴象形文字常用字词译注[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

[16]赵世红、和品正.东巴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2,15-29.

[17](日)西田龙雄.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的文化[M].日本中公新书,1966,6-9.

[18](美)约瑟夫·洛克.中国西南的古纳西王国[M].昆明:云南美术出版社,1999,37-43.

[19](苏)约·阿·克雷维列夫.宗教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34-40.

[20]全华玲.纳西象形文字在视觉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纺织大 学,2010.

[21]舒燕.纳西族东巴文视觉符号浅析[D]:[硕士学位论文].云南:云南艺术学院,2010.

[22]李霖灿.麽些象形文字字典[Z].台北: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72.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