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媒介形象树立

2019-10-21 23:20崔国鑫
好日子(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莉媒介民生

【摘 要】民生新闻是关注老百姓生活的新闻,短视频时代,民生新闻如何借用本地资源优势拉住观众,重开战场尤为关键,本文以河南电视台民生频道《小莉帮忙》为例,从民生新闻的扩容与延展,被传播者的形象定位,发展发思三个角度,论述融媒体时代下民生新闻的媒介形象树立。

一、民生新闻在数字APP中的扩容与延展

在短视频飞速发展的今天,新时代的受众已被打上了“碎片化”的烙印,民生新闻所面对的挑战与增益也在相伴而生,相较于传统的民生长段落报道,短视频时代如何改变?

(1)扩容:分段发布,打造连续性收看新秩序

以《小莉帮忙》近期发布的名为《抖音见“亲人”千里来寻找》为例,发布三条短视频,点赞量超过200W,我们不难看出分段发布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延续,受众也在不断的关注,随着事件的解决,在受众心理也早已完成了对于《小莉帮忙》栏目“有困难找小莉,小莉帮忙,一帮到底”的媒介形象建构,从而获得受众的支持,提高粉丝量,提升社会影响力,扩大自身影响容量。

(2)延展:意义延伸,算法推荐后的新思路。

抖音的内容分发算法机制,带来的是只看内容不看地位的新模式,任何一个普通人只要内容创作一流就可能成就百万播放量,不难看出在受众还未关注到这个品牌的时候内容发布者与陌生受众之间没有强联系,主要依靠平台提供的精准推荐,因此在内容分发后既然可以找到精准受众群体,那么传播者需要关注的则是内容的更新与视频的制作,关注到事件发布后的社会意义所在,从而实现内容升华完成思想层面建构。

二、民生新闻中被传播者的媒介形象定位

本文借用“媒介形象”这一概念,来探讨区别于带有市场属性的“媒介品牌”,旨在挖掘和强调媒介本身所带有的社会意义。民生新闻面对的“完全非公众人物”,是难以接触到大众传播媒介并借用其影响力维护权益的群体,我们将之定义为人们对于被大众传播媒介组织再现的,并且再现过程中居于被动地位的人或事物认知信息的总和,完全不具有对于大众传播媒介组织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的群体,①要想面对此类受众发挥自身优势,完成媒介形象的建立,必须要认识到“公信力、亲和力和传播力共同构成了媒介形象建构的基本标准”。②

(1)公信力:媒介形象的“生命线”

公信力的核心在于打造媒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感,“有困难找小莉,小莉帮忙,一帮到底”,发布《男子被莫名担保30万,核实信息时发现自己的名字被冒签?》单条收获超过40W赞,简短两条视频除了点赞量超过48W外,我们能看到的是电视媒体能够直面问题的态度,正如节目宗旨所说,在内容发布上一直秉承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篇报道都有结尾,并且解决问题,而随着问题事件的解决,其所带有的公信力随之进一步增强。

(2)亲和力:媒介形象的“关键线”

社会发展中总是伴随着矛盾的存在,民生新闻所带给我们的是关注“常事矛盾”的途径,作为普通大众而言,往往面对矛盾的发生不知道如何解决 ,《小莉帮忙》的出现满足了受众需求,所带来的是需要解决此类问题的所有受众关注,让受众由此产生了亲近的愿望,发布《汽车来保养竟然吃剩饭》收获41W赞,1.6W转发,视频中通过暗拍,协商等方式展示时间从反馈开始到最后问题解决全过程,小莉所扮演的“中间人”角色,合理发挥自身的媒体平台作用,为树立“有人情味”的媒介。打下基础。

(3)传播力:媒介形象的“标准线”

传播力的关键在于媒介如何凭借自身优势进行一次自我营销,在这个复合传播的过程中,《小莉帮忙》的成功在于,恰当的使用了“镜像传播”带给我们影响,媒介组织间的镜像传播是媒介形象传播的另类方式,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传播方式,即媒介组织借媒介事件,媒介活动等成为他类媒介报道的主角,③2019年4月前后,“4s店”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机发布《已经定了车,为何卖别人》收获70.9W赞;发布《暖心女孩消防队员答应你了,一定平安归来》收获22.2W赞;发布《孩子已经长大房子还没交》收获50,9W赞。我们可以看出,“镜像传播”背后的媒介事件带给我们的影响之深。

三、民生新闻媒介形象建立背后的反思

(1)定位精准:不偏離自身职能

随着《小莉帮忙》节目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普通受众对节目本身给予的期待更高,越来越多的身边事需要“小莉”,在此过程中因为媒体的介入,我们清楚地看到事件得以解决,但是我们应该时刻注意我们不是执法者,只是事件的报道者,因此在节目的发展中要时刻注意,媒介所扮演的角色。

(2)提升高度:让现有素材增值

随着节目的不断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各类民生矛盾问题不断暴露,我们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应该引导观众及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不单单停留在帮忙本身,更应该以小见大,反应同类问题本质,引起社会思考,完成素材增殖。

(3)找准角度:变化多层视点

民生新闻的有点在于,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人或事,短视频的发展让民生新闻的时效性,互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就会有弊,正是因为都是身边的事件所以重复性强,我们在对于内容选择上要注意提高新闻的敏锐度,多层次,多角度选择新闻报道的着力点 。

总之,随着人们对信息需求程度的不断增加,我们应当适时调整民生新闻的发展对策,在保证受众充分认可的前提下,完成对自身媒介形象的建立。

参考文献:

[1]宣宝剑,《媒介形象》[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栾轶玫,《媒介形象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崔国鑫(1994-9-17)男,陕西省西安市人,汉族,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媒介形象。

猜你喜欢
小莉媒介民生
青春期里的“真相”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有“很”不写“很”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上海民生轮船有限公司船期表
最不能撞的车
2016年我国民生发展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