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忠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八个方面就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了二十三条意见。这是进入新时代从国家层面对普通高中教育改革进行的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不分时代,不论国别,教育体系总是呈现为互相联系的各种教育要素的有序组合。因此,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不仅对办好普通高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都将产生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作为一名从事职业教育近四十年的教育者,笔者仅从《意见》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影响这一层面谈几点浅见。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是“融合通达”,而是“分离阻隔”的。
在普通高中阶段首次提出“普职融通”育人理念,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意见》第八条提出:“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融通即融合通达。国家有关文件曾不止一次提出“普职融通”,但在此之前,“普职融通”要么指职业学校的实训资源、技能竞赛等要向中小学生开放,要么指在现代职教体系中搭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在普通高中阶段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要与中等职业学校“融合通达”,这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还是首次,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不是“融合通达”,而是“分离阻隔”的。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是:中小学生的唯一任务就是学习文化基础知识,至于生活本领、职业意识及就业能力等,似乎与他们毫无干系。相反,被认为“正常”的情况是:学生初中毕业考高中,读了高中考大学,填报大学志愿时才开始选择专业,大学毕业找工作时才开始考虑自己能干什么。甚至,不少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仍然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和人生方向。在这样的“教育鏈条”中,职业教育被边缘化,成为“剩下来的”那部分人的去处:中考“剩下来的”进入中职学校,高考“剩下来的”进入高职院校。其中,考取“好大学”几乎成为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及其家长的目标。可以说,高考已然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同时也成为每一个“有高考生”家庭的“痛点”和“焦虑点”。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意见》提出要改革育人方式,促进普职融通。笔者以为,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的有力举措,对职业教育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只有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尊重、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
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产生积极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着重强调:“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意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出了“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改革目标,在“指导思想”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这样的改革目标和指导思想,必将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各级各类教育所要培养的都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既需要培养爱因斯坦、爱迪生,也需要培养鲁班,亦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
从教育的人本功能看,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将“人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深入推进“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尊重、发展学生个性,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健康发展,才有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意见》提出的“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既是对普通高中办学方向的纠偏,也将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重视劳动教育,让劳动“光荣”起来,既是优质教育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
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劳动教育,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将产生“夯实基础”的重要作用
《意见》对普通高中作出了“构建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部署,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是“重视劳动教育,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统筹开展好生产性、服务性和创造性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劳动本领、树立热爱劳动的品质”。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众所周知,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教育观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具体体现。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变成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在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都生活在校园里,不仅鲜少去工厂和农村,就连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春游、郊游、踏青等活动也因安全因素而减少大半。同时,在“片面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下,由于课业压力,学生该参与的家务劳动被父母全部包揽。多年来,让“劳动教育回归课堂”的声音不绝于耳。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普通高中阶段实施“强化综合素质培养,重视劳动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不仅可以促进高中教育从“应试”模式向“全面育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转变,而且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夯实了基础。
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有着天然的密切关系。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其主要任务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爱岗敬业、热爱劳动是对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共同要求。因此,笔者认为,重视劳动教育,让劳动“光荣”起来,既是优质教育的起点,也是职业教育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谈得上“技能宝贵,创造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