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冰兰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6-0023-01
在妊娠20周后或在分娩期的时候,原本位置正常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就已经从子宫壁上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为胎盘早剥。临床主要表现为妊娠晚期突然发生的腹部持续性疼痛或阴道流血,严重者可发生子宫强制性收缩或DIC。胎盘早剥的主要原因有血管病变、机械性因素、子宫静脉压突然变化、胎膜早破等。有些症状轻微的胎盘早剥没有大量出血,对孕妇和胎儿也没有影响,这一类患者容易被忽略。胎盘早剥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正确选择处理措施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据统计,国内发生率为0.46%-2.1%,常发生在怀孕晚期,具有发病突然,恶化快,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危及孕妇和胎儿的生命。本文主要探讨胎盘早剥的临床护理效果。具体如下。
一、胎盘早剥的诱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孕妇群体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改变,引起胎盘早剥的因素较为广泛,常见的诱因有以下四点:①母体病症:母体在妊娠期间长期仰卧姿势,可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此时由于巨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子宫静脉却瘀血,静脉压升高,导致蜕膜静脉床淤血或破裂,导致部分或全部胎盘自子宫壁剥离;②机械因素:患者活动时腹部受强烈撞击或摔倒造成的外伤,胎位异常行外倒转术矫正胎位,脐带过短或绕颈均可能促使胎盘早剥;③生活习惯:患者怀孕期间仍频繁的进行较为激烈性生活,对腹部会造成一定影响。患者在妊娠前若具有长期吸烟的习惯,会使血管发生退行性病变,增加毛细血管的脆性,香烟中的尼古丁对血管收缩有影响,血清中的一氧化碳结合蛋白浓度升高,导致血管痉挛缺血,从而出现胎盘早剥;④孕妇年龄及产次:随着产次的增加,发生胎盘早剥的危险性呈几何级数增加。
二、胎盘早剥的护理方法
(1)严密的病情观察:要严密观察孕妇的神志,定时监测血压、脉搏及其呼吸情况,記录尿量。观察孕妇的腹痛和阴道流血情况,分析其腹痛的性质和程度,时刻注意子宫的高度、子宫收缩力,如果发生子宫卒中,将会导致大失血、休克,甚至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阴道流血不能全面评估出血量,应结合体征和超声进行综合评估。若发现胎心改变应立即做好阴道分娩或新生儿抢救的准备。另外,还要细心护理,认真负责地为产妇做好检查的每一项工作,降低产妇孕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注意非典型症状,避免失去救治的最佳时机。(2)体位护理:护理人员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左侧卧位,指导其生活护理,并在床边监测患者的彩超、心电图,医生及护理技术操作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患者体位突然改变,尽量避免采取一些可导致腹压增加的动作。(3)心理护理:患者已知胎盘早剥,可能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当患者入院时,积极热情接待患者,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予以疏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家属普及治疗和护理方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促进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的预防:患者大失血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感染,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患者进行尿量监测,维持尿量> 30 mL/h,必要时,在容量充足的前提下,可给予利尿剂,预防肾功能衰竭。
对于孕妇,应根据其病情轻重、产程进展、胎儿宫内状况等决定终止妊娠方式。一旦确诊胎盘早剥,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才是当下的关键,做好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工作,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情绪。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对其体位和心理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做好并发症及术后感染的预防工作。随着怀孕次数的增多,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也会上升,如果上次怀孕出现胎盘早剥,再次怀孕时,孕妇一定要注意做好常规检查,密切关注胎盘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