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璐璐
摘 要:知识产权战略我国重要战略部署,河南省已积极响应。目前,河南省已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体系,并在完善制度方面获得显著成效。如何去评价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以及判定知识产权与河南省经济增长之间作用关系是下一步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知识产权;河南省;经济增长
1 河南省知识产权制度建设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推动知识产权战略发展,河南省大力推进工作进程,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制度,促进知识产权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全省经济增长。
1.1 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
近年来,河南省始终坚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政策支持,出政策,重引导,放实招。一方面,河南省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加强政策导向。2008年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对河南省知识产权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提出战略目标。随后,河南省又相继出台《河南省建设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引导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河南省政府还积极完善知识产权激励机制,设立重大科技专项、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引导鼓励企业单位积极参与。
1.2 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一方面,河南省加快各地区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建设,普及咨询、代理、诉讼等服务。对这类服务机构规范执业资质管理,实行诚信管理制度。与此同时,还进一步简化申请、审批等事宜的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到2018年,河南省共有300多家知识产权认证机构。另一方面,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利用先进技术,完善服务体系,整合数据信息,建立知识产权数据库,实现政策推广,在线咨询、查询等服务。
2 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基本情况
(1)建立河南省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完善法律法规。河南省印发《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细化了案件证据规则,建立有效的赔偿机制,落实改革方案。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河南省法院共受理8 628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比2017年增加2 161件,结案7 677件,增长20%。(2)不断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增强群众的保护意识。积极与新闻媒体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宣传解读政策法规,讲解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引导企业、群众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建立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知识产权发展保驾护航。(3)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开展培训、讲座等活动提高知识产权服务部门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注重政治素养的培养。
3 河南省知识产权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专利构成中发明比例较少
无论是申请量还是授权量,河南省发明专利占比均不高,虽然占比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于发达省市创新能力仍有待提高。河南省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不高。2018年,河南省共计申请PCT国际专利206件,相较于201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河南省专利申请量连年增加,而PCT国际专利却在减少,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河南省紧缺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河南省企业在面临国际竞争时缺乏优势,自主创新能力达不到国际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河南省企业缺乏“走出去”的积极性,国际视野有待提高,其主动出击的意识也有待增强。
3.2 河南省各市商标權发展不均衡
河南省商标申请注册主要集中在郑州、商丘、洛阳等地区,郑州市2018年申请注册商标量就占据河南省总量的40%以上,三门峡和鹤壁市发展水平较低。
4 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策建议
4.1 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市场的监督者,肩负着研究制定方针政策、引导正确方向的重大责任,为此政府应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制定、保护等方面工作。相对来说,河南省知识产权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具体操作实施的准则与方案。建议河南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吸取其他省市经验,逐步建立起符合河南省省情与区域特色,又与国家政策体系相一致,同时结合国际最新相关政策的知识产权法规体系。
4.2 企业层面
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同时也是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的核心力量。企业应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的成果,用于实际生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能力。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重要性毋庸置疑。一方面,河南省企业应进一步增强领导以及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并将其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品牌意识,提高专利发明申请积极性。另一方面,科技发展、技术创新使得企业要重视对职工的培训。河南省企业应加强职工培训工作,可以定期开展培训班,或是请行业专家进行讲座,不仅可以向职工传达最新行业研究成果,也可以为职工创新开拓思路。
4.3 高校层面
作为知识和智慧的重要发源地以及传播场所,高等院校是知识创新的核心力量。同时知识产权也是评价一个高校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地方高校更应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知识产权工作地位。
(1)加强师生知识产权意识的培养。一方面,高校可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另一方面,提高科研能力的同时,挖掘潜力学生及教师,更新科研血液。
(2)完善和落实奖励机制。一方面,高校在制定人员考核制度、奖励办法、职称评定等时,应充分考虑教师对知识产权建设的贡献,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是加分。另一方面,高校应加大奖励力度,对专利、发明获得者等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激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