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壮族八音,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民间民俗吹打乐的统称,自古以来,伴随着壮族人民的婚丧嫁娶、贺新屋、祝寿、祭祀迎神等传统活动,深刻的反映着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南阳雄会八音乐队,是远近闻名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壮族八音乐队,笔者通过实地走访,拜访雄会村八音乐队乐手,并对乐队组成、乐队中的特殊乐器、乐队演奏的曲牌等,进行了采访记录。
关键词:壮族八音;乐队组成;南阳雄会;采风调查
一、雄会村壮族八音乐队介绍
南宁市南阳镇雄会村,距离广西区首府南宁约70公里,全程大约需要两小时车程,雄会村地貌属丘陵地带,地际较平,海拔50-379米,是典型的农业村,人多地少。村里大约有2000余人。壮族人民占90%以上。
当我们一行的车刚走进村口时,村委会的支书杨茂龄(男,50岁)便守在了村口,一番寒暄之后,扬支书向我们大致介绍了他们八音乐队的情况。乐队有20多人,最大的乐手有70多岁,最小的乐手有十几岁岁,他们的音乐都是口传心授的,没有谱子谱例。同时他们的乐器男女都可以学,所有乐器都是通过向父辈、长辈学习而精通。乐队结构组合很灵活,一个乐手不单单只会一件乐器,更多时候需要一专多能。乐队中的乐器种类也很多,有笛子,二胡,扬琴,唢呐等等,还有一些广西少数民族独特的乐器。
二、雄会村壮族八音乐队主要乐器
唢呐,因其音量大,声音色彩较浓,在欢快或者悲伤气氛的渲染中独具特色,壮族八音乐队中唢呐吹手的数量最多,一般为八到十人。演奏的乐手往往由男性来担当,他们中气足、肺活量大,在演奏的同时加以即兴表演,烘托整个乐队氛围。
波咧,流行于广西的龙州、宁明一带的广西特色乐器,取自壮语中的“波”和“别”分别都是吹的意思,波咧意思即为吹管,由管身、管头、哨嘴喇叭等组成,长约40CM,吹奏时双手持管,嘴含哨嘴发声,音色优美动听,比唢呐低沉、阴柔,即可单独演奏,又在乐队中属于仅次于唢呐的地位存在。
喉管,又名作配管,流行于两广地区,该乐器制作简单,由哨子、管身、喇叭口组成,哨子哨口较宽,材料取自芦苇,管身材料不限,多以竹子、塑料管、金属管等制成。管身开有八个指孔,前面7个孔,后面一个孔。长46CM,内径长1.2CM,外径长1.6CM。哨片长3CM,哨片口宽1.8CM,指孔是椭圆形,直径长7MM。管身下端装有一个铜片制成的喇叭口,主要用于扩大音量和装饰用,音色更接近于中低音,浑厚、低沉,该乐器结构简单,故演奏时候音准较难把握,在壮族八音乐队中作为低音特色结构部分存在。乐手一般是由唢呐或者波咧的乐手兼任。
板铃,该乐队的板铃经过测定,发出两个音高分别是E和降E调。乐器全长90CM。两边分别有两个铜做的圆形小罗,最外面大圆的直径是20CM,中间圆的直径是14.5CM,里面小圆的直径是10CM。
钱尺,分为两种,外观大致一样,其中一种比另一种稍微长一些。第一种:全长70CM;两边都有两个铃铛,两边下方约15公分处里面有三串铜钱。第二种:全长73CM。两边都有两个铃铛。两边下方约15公分处里面有四串铜钱。在乐队当中作为打击乐器使用,一般乐手为女性。
内面蒙皮小鼓,直径24.5CM,高11.5CM。小鼓用蛇皮制成,内面蒙皮,作为乐队中的打击乐器使用。
大木鱼小木鱼(在北方叫梆子),由岘木(广西四大名木之一,木质坚硬且有淡淡香味,常用来制作砧板)制作而成。其中大木鱼长24.5CM,宽10CM,高5CM。小木鱼有两块木头组成,下面的大木头长13CM,宽6.5CM,高3.5CM;上面小木头长12CM,宽4CM,高8MM。
广东扬琴,音域有两个八度。经过测定,乐队中的广东扬琴最低音到D,最高音到E;小锣,直径22.5CM,高1CM,由响铜制作;大镲,直径48.5CM。芒锣,直径36CM,侧面高度6.5CM。厚度4MM;大鼓,直径62CM,高度60CM。
三、雄会村壮族八音樂队演奏曲目
乐队根据红白喜事等不同的事情人物对象吹奏不同的曲子,反映着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许多曲子连他们自己也记不清名字了。《八仙贺寿》是代表性的曲子,作为一种仪式,一种风俗活动,祝寿、过生日、进新房时都可以用。乐队同时为我们演奏了《八仙贺寿》和《天姬送子》两首乐曲。共用了7个唢呐,一个配管,一个芒锣,一个大镲,一个木鱼,一个小锣,一个小鼓,一个大鼓,两首曲子都是F调。此次演奏人员共有十二人,这两首曲子不仅有乐队演奏的形式,同时他们还加进了演唱的部分。由两名女性成员身穿壮族特色衣服进行表演,非常有特色,描写了祈福天姬送子到人间的画面。以下是《天姬送子》演唱的歌词:
俺只见,蕂腾紫雾下风霄,忙下马躬身拜到,原来仙姬来到此处,相逢在今朝,完事逍遥,从别后长悲嚎。
见此子,不由人多欢笑。是吾家,是吾家,百代宗枝有苗。见此子,不由人烦烦恼恼,不由人哭哭啼啼悲嚎。望仙姬,望仙姬,拥你高天作乐,只恐怕你去后谁怀抱。
《八仙贺寿》的歌词:东阁寿延开,西祝庆满来,南山星不老,北斗上天台。
《逢春茶》演奏的时候不单单有乐队在吹奏,同时还有一男一女手舞钱池跳壮族特色的舞蹈,描述了春茶丰收,人们享受丰收的喜悦心情。
《新春乐》使用了七个唢呐,一个芒锣,一个大镲,一个小锣,一个大鼓。乐曲为F调。演奏人员共有十二人。
乐队两个唢呐民间艺人向我们演奏了十二首他们南阳特有的壮族八音乐曲。(唢呐是降B调,全按作F,他们这里对唢呐的另一种称呼叫——“和别”)
1、(乐曲名不详)降B调(5 2)
2、(乐曲名不详)(5 2)调 无限反复
3、(乐曲名不详)(2 6)调 引子
4、(乐曲名不详)(6 3)调
5、《苏武牧羊》(5 2)调
6、广东音乐《卖杂货》(5 2)调
7、《万花锦绣》(5 2)调
8、广东音乐《八音牌》原来是(6 3)调,现在是(5 2)调
9、《拜茶调》原来是(6 3)调,现在用(5 2)调
10、《乐洋州》(1 5)调 F调
11、《万年欢》(2 6)调
12、《首托曲》(2 6)调
以下是乐队主要成员的一些基本资料:
杨辉宝(乐队指挥),60岁,擅长乐器:唢呐、大鼓;
王冠仪,45岁,擅长乐器:扬琴、唢呐、配管;
杨中伶,60岁,擅长乐器:唢呐、二胡;
杨辉杏,75岁,擅长乐器:秦琴、芒锣;
杨达国,72岁,擅长乐器:高胡、唢呐、扬琴;
杨名福,50岁,擅长乐器:高胡、唢呐、扬琴。
乐队成员大多都是本村村民,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平时常在田间地头劳作,有村民红白喜事的时候出来组成乐队,在十里八乡进行演出。近年来尤其是“邕宁壮族八音”被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壮族八音在整个广西地区逐渐开始流传起来。
采访最后,淳朴的村民备当地特产“土茅台”,小酌几杯,顿感清纯甜美,再酌,伴随着八音乐队的优美动听之声,遂半梦半仙……
基金项目: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学前化教学的探索—以广西幼专为例》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6YZC30)
作者简介:孙志国(1985-),男,山东莱芜人,研究生学历,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民族器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