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学生一起走进《声律启蒙》

2019-10-21 09:39王萍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频孩子学生

王萍

音乐人赵照用歌声演绎《声律启蒙》,我校大课间操选取了这首歌做背景音乐。我也利用“班特课”的时间,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声律启蒙》,认字,诵读,感受蒙学经典的无限魅力。

目标: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

我一直从事低年级的教学,渴望在起步阶段就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亲近书籍的种子。识字量是孩子们乐读路上最大的拦路虎。现在入学的孩子,零起点的特别多,如何让他们在学习书本之余增加识字量,同时让这种识字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自然而然地进行呢?我思索并实践着。

一年级上学期,我们班在背诵完学校的《经典诵读》必读内容之后,开始一起读薛瑞萍主编的《日有所诵》,读了一学期的时间,我带着学生通过诵读儿歌来认字。假期里,我被赵照的《声律启蒙》所吸引,每天听,跟着背。随着时而抑扬顿挫、时而童音叮咚的旋律诵读,我陶醉其中。简简单单的几句,念起来朗朗上口,诗韵浓厚,闭上眼又句句入画。这不就是古人的儿歌吗?古时,幼童自私塾起,就开始练习这种提升文学修养的“童子功”。念熟这些句子,体味音韵格律,很自然就能领会平仄对仗的规律,学做对联和诗词也就容易得多了。

虽然今天的孩子不要求会写诗,但生活中不能不读诗。读诗,就不能不了解押韵和对仗。而学习《声律启蒙》,就是一种对大脑的训练,静态的如辨音、辨义,动态的如联想、应变。于是,我带着孩子们读《声律启蒙》,在认字的同时,感受音韵的美,积累经典词句。我们的“班特课”开启了新的旅程。

过程: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从确定下来“班特课”引入《声律启蒙》,我便开始摸索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式。一学期下来,我总结了一些好的做法,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

读一读

《声律启蒙》按照韵部分篇,每一篇有三段,我们一周一次的“班特课”学习其中一段内容。为了保证孩子们读准字音,我先一句句领读,孩子们跟读,一共跟读3遍。遇到特别难读的字,我们反复读,让孩子们初学时就读准字音。读的时候,要求学生眼睛跟着字走,老师读到哪里,学生就看到哪里。全书共8270余字,不重复的单字2118个。在这样的跟读中,孩子们与生字反复见面,达到了识字的目的。同时,在跟读的过程中,会读到需要停顿的地方,孩子们也学会了如何断句。

听一听

跟读了三遍之后,我让学生们听音频,用心听,小声跟读。音频中会反复诵读三遍,第一遍是童声诵读,第二遍是凯叔有感情地读,前两遍是以古典音乐为背景音乐,第三遍是凯叔和孩子伴着节奏声对读。读的方式不同,调动了学生读的积极性,他们学着样子,跟着轻声读。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听不同的朗读,激发读的意愿,继续夯实读音,有效地行文断句。

想一想

在六遍听读、跟读的基础上,学生开始理解每一句的意思。有人认为小孩子在学习古诗或是国学经典时不理解不要紧,慢慢地长大了就理解了。而我却有不同的想法。现在的学生涉猎的知识面广,理解能力也有所提高,所以我们不必“不求甚解”,而是要让学生们尝试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诵读,效果会更好。于是,在课堂上,我带着学生一句句讲解,他们能理解的让他们说;他们理解不了的,我通过看图、讲故事或是同学之间交流历史典故的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看一看

《声律启蒙》不仅是音韵格律的范本,其中还包括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融进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及典故俗语,于潜移默化中让诵读者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在学习过程中,每节课我都会以其中的一个故事或是人物为主要讲述对象,查找相关的动画片,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历史,走进人物。

在学到《四支》第2段的时候,出现了“速对迟”,我用动物界的豹子和树懒进行对比,引导学生看豹子的介绍,了解豹的速度,看关于树懒的视频介绍,感受它的缓慢,再引入《疯狂动物城》中树懒办公的那个经典桥段。学生看得捧腹大笑,牢牢记住了这个“速对迟”。在《四支》第3段中出现了“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于是,我播放了动画片《管中窥豹》,让学生理解这句中蕴含的成语故事。

背一背

每周一节的“班特课”并不能让所有学生都背诵学过的这一段,我不想增加学生们的负担,不想让他们因为留有背诵的作业而不喜欢继续学习《声律启蒙》,于是我利用每天早上的“经典诵读”时间,坚持诵读本周学习的这一段,一次三分钟。我培训出了一个班级干部,每天早上,他到校后都会打开电脑,准备好当日要读的音频。“经典诵读”一开始,他就提示大家拿好《声律启蒙》,然后播放音频,学生跟着音频诵读。天天坚持,一周下来,全班都能背诵了。

家校共读

学生的特点是学得快,记得快,但需要反复巩固强化,这时候家校共同努力会起到巩固学习成果的作用。我把当周学习过的《声律启蒙》音频发到班级的微信群中,家长可以下载,在学生空闲的时间里放给他们听。反复听,强化了记忆。

在每次班特课结束后,我都夸奖他们真了不起,这么难的古文都能理解。根据“费曼学习法”中的“传授给他人的留存率高达90%”这一理论,我让学生以教促学,积极学习。

每一次课我都留一个小任务给他们,回家问爸爸妈妈一个问题,看看他们能否答上来。如果答不上来,你来当小老师给他们讲解一下。学生对这样的任务特别感兴趣,觉得这是一件特别自豪的事,乐此不疲。

结果:尊重学生的发现

在学习语文书上的《对韵歌》一课时,我问学生发现了什么,他们纷纷表示知道了“对字左右的字字数相等,意思相反或是相关。这段对韵歌押的是‘ang韵。‘暮鼓对晨钟中的‘暮指的是傍晚时分……”可见,《声律启蒙》的学习让学生收获很多。我们讲到“戈对甲”,当出示“甲”的照片时,一名同學就滔滔不绝地给大家讲古代盔甲的种类、特点和用途;讲到“梅酸”对“李苦”时,有同学给大家讲“望梅止渴”和“王戎识李”的故事。我们的课堂上,是真正的“教学相长”。我和同学们都开心地收获着。不仅如此,《声律启蒙》在深入学生内心的同时,带动了每个家庭对蒙学经典的热爱。

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成功。我会和我的学生一起,在二年级继续走进《声律启蒙》,三年级走进《大学》,让国学经典浸润心灵,润物无声。

(责任编辑:李迪亚)

猜你喜欢
音频孩子学生
车载电子系统中多路音频控制的研究与实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摇一摇”你摇对了吗?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聪明的学生等
使用EDIUS 5 iZotope VST插件去除录音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