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

2019-10-21 09:00陈超
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 2019年22期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变化

陈超

【摘  要】我国当前的国家电网公司要求贯彻落实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集团化运作、标准化建设要求,在一些供电公司率先进行调控一体化的变电运行模式试点建设。本文主要从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变化进行了阐述,电网一体化具备它特有的优点,在今后的电网运行中会成为主要运行模式。

【关键词】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变化

通过对国内电网运行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在我国大部分电网中使用。但是,传统的调度变电运行管理方式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的迅速推进,已不相适应现代电网集约化管理的需要了,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化模式。“调控一体化”总体实施方案在一些电公司里实施了,取代传统模式的是采用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调控中心加运维操作站”模式。变电站无人值班改造将通过调控一体化工作来完成,促进调度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并以此提升调度系统的人员素质、管理能力及技术水平,会全面提升电网集约化管理水平,电网自动化水平大幅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电网事故快速处置能力。

1、我国电网运行管理的现状

1.1 常规站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的实施要求要对主控室实行全天24h的有效监控,并要设立多个独立的工作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电网运行管理工作者职业素养的培养,能有效规范其工作行为,并对故障做出快速反应。但是该管理模式的工作量很大,需要配备大量的人力资源,且员工的工作负担过重,随着我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逐渐显示出不适应性。

1.2 监控中心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的实施首先要求建立完善的集中监控中心,统筹分配战区的管理人员,并按分区类型的不同进行操作队的安排。其中,操作队的操作方式主要有这三种:

(1)监控管理区域化,可以实现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兼容性相对不足;

(2)监控管理一体化,可以和现阶段大多数电网运行模式兼容,但需要大量人力资源;

(3)监控管理分设化,过于依赖人力资源的工作,适用于中等规模的变电站。

1.3 监控分设管理模式

该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建立有效的操作中心,并兼任监控职能。该监控中心主要要两套队伍组成,它们分属不同的岗位,负责不同的工作,尽量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对监控与操作流程的工作效率相对较高。但该模式中信息的传递、处理速度受变电站的规模限制,若变电站规模有所扩大,就会影响其对故障的反应效率。

2、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

2.1 创新电网运行管理模式

在我国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中,还有很多采用的是传统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如将变电站、监控以及集控站等多种职责集中于变电集控站,这样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效率还不高,不能达到很好的使用效益,如常常会发生集控站内任务分配不匀的情况等。显然,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电网运行的要求。而且,随着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相应的经营理念与生产技术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也要求新时代下电网运行必须要有全新的、更先进、更科学的管理模式。在智能调控一体化模式的电网运行中,设立了功能相对较为完备的调度中心管理系统,使之可以和监控中心很好地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了突发情况下对电网运行相应设备的远程遥控操作。同时,对电网运行中调度与监控的责任也作出了更明确的划分,对运行管理起到了有效的规范作用。例如,该调控模式下,维护队的工作职责很清晰,主要负责电网运行过程中对其运行实时情况的巡视、变电站中倒闸的操作以及调度指令的分解,通过与电网调度中心的协调合作,实现对电网运行的高水平管理[1]。

2.2 优化配置电网运行中的管理人员

智能调控一体化模式的推行与实施是对我国现阶段电网运行集约化的响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其工作效率。相对以往的理想式计划,该模式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时更多地考虑到变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根据其工作中各部分、各环节的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管理工作人员,从而实现对管理方面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改善了以往电网运行管理中由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有些人很闲而有些工作任务却得到完成的情况。智能调控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变电运行中的相关工作人员分成了维护人员和运行人员两部分,对运行人员又实行倒班制,有效解决了以往管理模式中工作人员负担过重而导致夜间工作疲劳上阵的问题。这种弹性值班制的推行,使运行人员在工作时间上得到了解放,体现出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有助于增强工作人员对企业文化的认知感与归属感,从而增强其责任意识与对工作的主观能动性[2]。

2.3 有效提升电网运行管理效率

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使电网运行中相关数据信息的获取和处理可以同时进行,从而减少了以往调度员对电网信息的判断时间,使电网运行中发生故障时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得到解决,有效提升了电网运行的管理效率,减少了故障带来的影响。而且,由于该管理模式中调度员的判断行为与作用相对传统有了很大程度的削减,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人员的判断失误给电网运行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还使电网运行信息数据的零距离传递成为了现实。例如,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电网运行中的管理人员在执行某项调度指令中主要采用的工作流程为多次循环进行现场监控工作与调度工作之间的信息数据传递,并且需要变电站内监控中心、运行中心以及调度中心等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协调合作完成,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要经层层传递、分析,最终才能向维护队下达指令,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还徒增了大量的维修时间,而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施后,有效优化了故障的处理流程。通过对管理机构进行科学整合,使调度部门可以和监控部门在一个场合办公,同时加快了电网信息的快递速度,大大减少了电网运行中的故障处理时间,提高了电网运行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水平。

2.4 面临新的挑战

许多相应的问题在调控一体化平台建成后还需要研究解决。

①优化机构配置;相应的人员岗位设置、“大运行”组织结构等人力资源应该如何配置,这就需要人资部门对一体化系统明确机构和岗位设置;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点是配网智能化,必须依赖于完善的配网自动化基础,据笔者在配调了解,虽然目前配网自动化设备已经成熟,但是相应的管理规模跟不上,对配网自动化现有的调控一体化系统不能有效支持,需进一步研究。

②由于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是将分离的电网调度和监控业务合二为一,建立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机制;这将很难适应新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所以,必须修编或者新编旧的调度员制度、工作标准及相关工作规程。

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信息分层;在此过程中将会使得调度端产生大量的信息。如何梳理和对这些信息进行规范成为调控一体化实施的焦点技术问题,也是国内监控普遍存在的难题。为此,需要相关建设调控一体化的单位对信息进行分层,使名称清晰、分级合理。

3、结束语

综上可知,智能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对电网运行情况进行有效地实时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事故预警与协调控制,实现监控功能、维护功能一体化的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对于电网运行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以及电网运行管理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在我國的电网建设中,要加强对智能调控一体化的重视与应用,并不断改进、完善其管理模式,以促进电网的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李彦平.浅谈智能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的影响[J].科技咨询,2013(22)

[2]焦红红.论智能电网调控一体化对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J].企业家天地,2012(11)

[3]王晓鹏.调控一体化给电网运行带来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1(10)

(作者单位: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鄂州供电公司)

猜你喜欢
调控一体化电网运行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三位一体提高调控人员事故处理能力的研究
主设备检修期间电网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措施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浅谈智能电网的调控一体化发展
调控一体化模式下监控操作的防误技术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