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年儿童影视动画配音的声音塑形引导

2019-10-21 10:01张露
传播力研究 2019年7期
关键词:影视动画

张露

摘要:声音魅力竞演秀《声临其境》让很多人对影视动画配音这种话筒语言艺术产生了极大关注度。如何进行少年儿童影视动画配音的声音塑形引导,就需要从有声语言表达概述、少儿影视动画配音的特点及难点、少儿声音塑形引导策略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少儿配音;影视动画;声音塑形引导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一批有着极高专业素养、热爱语言表演艺术的配音演员和译制片导演的努力,加之国人对外来电影文化的渴求,造就了中国译制片的辉煌时期。《佐罗》中男主角华丽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让无数人迷上了童自荣;王子与公主的完美童话《茜茜公主》因为丁建华和施融恰如其分的表现成为影迷的最爱;《虎口脱险》中尚华和于鼎诙谐生动的配音,将法式幽默呈现得淋漓尽致;配音演员犹如角色背后的影子,驾驭着人物的喜怒哀乐。为了传播电影文化,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电影博物馆以“少儿电影配音大赛”的方式,搭建起少年儿童学习沟通话筒语言艺术的桥梁。作为历届大赛分赛区的承办方,贵州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通过每次赛前对孩子们进行《配音大讲堂》的公益授课,使很多孩子、家长及语言培训机构对影视动画配音这种话筒语言艺术产生了极大关注度。但因为少年兒童年龄特性、嗓音特点及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如何进行少年儿童影视动画配音的声音塑形引导,就需要从有声语言表达概述、少儿影视动画配音的特点及难点、声音塑形引导策略等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有声语言表达概述

语言有声,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分为日常交流用语和固定场合用语。人们原始朴素、不加修饰的日常交流用语,是在松弛自然的状态下,各种沟通诉求及思想情绪的直观流露与即兴表达。而有特殊社会功能的固定场合用语,如播音主持、朗诵、演讲以及影视配音、话剧、戏曲等,需要附着于人的发声系统或是传声技术载体,通过表达、传递被注入了声势情态的文字符号而得到社会大众的共识传播。如果有声语言被人为赋予了抑扬顿挫的节奏、鲜活生动的语气、内涵丰富的意境,上升到艺术的层面,便成为了有声语言艺术。在多种有声语言的艺术表达中,人们往往容易混淆播音、配音、有声播讲、朗读、朗诵、解说、演讲等语言表达方式的真正含义。

1.播音。这其实不仅仅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还是一种需要被党和政府不同层级宣传主管部门认可的信息传播行为,是一个要求具备较强政治素养、文化修养、艺术水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岗位。要想完成“播音”的最终目的,必须借助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载体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

2.配音。配音其实就是为影视画面配上声音,按照人物口型、行为走势及情节需要,配录人物语言、解说旁白等等,重点在“配”字,也就是和谐配搭画面,让片中人物神形兼备,情节流畅。本文中侧重体现的是影视动画配音。

3.有声播讲。顾名思义,就是用播读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现在网络当中许多的小说剧钟情采用这样的形式,一人便可完成故事的演播。

4.朗读与朗诵。一字之差,前者核心是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可以产生“立体学习”的感觉。后者比之,是一种更加精细、高级的有声语言艺术,可以理解为语气和节奏感、律动感更加强烈的朗读。

5.解说。常用于记录专题片里对画面内容的讲解、延伸、衔接和补充,语言量较大,是播、读、诵、讲、配音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6.演讲。又叫演说或讲演,一般指针对某事或某个具体问题的主张及见解在公众场合进行的鼓动性演说。演讲者应该语言结构清楚,表达条理层次分明。

二、影视动画配音的特点

以声、光、影奇妙结合的影视艺术是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艺术,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剧情架构,要想突出戏剧张力和作品感染力,单纯从画面拍摄制作的维度来塑造人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音乐、音响声场的设计以及突出的人物形象、性格和心理特征的声音表达来立体配合呈现,只有声音的传神演绎与画面的审美意图高度契合,才能塑造出鲜活写实、栩栩如生、被观众品评回味的人物形象。配音不是口技,配音演员声音塑形能力的优劣以及用心程度,是整个作品情感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通常所说的人声配音,不仅包括剧中人物的日常交流用语和固定场合用语,还包括配合不同情感状态或戏剧冲突变化而衍生出的各种拟声及气声,如包着饭菜说话声、喝水吞咽声、叹息声、抽泣声、呻吟声、喘息声等等,这些都是影视动画故事情节走势的必要呈现,它的加入能够更好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烘托影片的艺术氛围,助力观众想象空间的营造。因此,影视动画作品中的配音工作绝非简单的技术活,它的价值在于弥补、重塑拍摄过程中因影视演员忘词及音色不佳、剧本台词修改、现场干扰音过大、录音设备故障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剧情缺失或不连贯,理解、表达、升华影视演员及动画角色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艺术创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功能性,还具有较强的审美引导意义。

三、少年儿童参与影视动画配音的难点

配音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艺术创作过程,除了对配音者先天的声音条件有一定要求之外,还对其语言技巧、文化修养、作品理解能力等软性实力有诸多考量。以“全国少儿电影配音大赛”的赛制为例,要求的是一人多配形式,意即一个片段中的所有角色都由同一个参赛选手独立完成。这样的设置,优点是充分考察了选手的语言功底,锻炼了声音驾驭能力,不足之处就是对于多数选手来说难度较大,适合低龄和变声期选手发挥的配音片段有限。大赛分为儿童组与少年组两个组别进行比赛,儿童组选手参赛年龄为7—11岁,少年组选手为12岁—16岁,每个组别的选手都有各自的难点。

(一)因年龄、生理特征导致的配音用声局限。儿童组男女生的喉部声带、音色音域没有明显差别,音色干净但稚嫩单薄,有效音区不宽,气息较浅;少年组男女生则面临变声的尴尬,配音过程中稍一用力便声音控制异常,很多语言技巧、情绪表现的驾驭有心无力。

(二)对作品的揣摩理解能力有限。这点在儿童组选手中表现较为突出,因为识字量及文字释义理解经验的不足,造成很多配音片段的人物设计初衷及内心活动描述的艺术表现力得不到彰显。

(三)极易混淆配音与朗诵、播音主持的表现特点,节奏拖沓,语态浮夸,音画配合吃力,声音塑形亲切感和卡通感不足。配音在各地语言教学中属于稀缺类型,因相关师资及赛事资源有限,大部分孩子习惯于用播音主持或是朗诵的语态进行配音,表现失当。

四、关于少儿影视动画配音中声音塑形的引导策略

(一)针对各年龄段孩子用声局限的问题,可以先从练声过程中助其放松声音状态,查找适合声区、音域宽度及高低跨度,也可以做气息控制训练,增加声音控制意识的要求。正确用声是正确艺术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变声期少年的练声方法上,不建议采用大气量冲击声带的方法,不用非要达到洪亮的程度,声音的音量适中就可以,在紧张、不松弛的情况下,音色中细节的表达会很难发挥出来,

(二)针对少儿对作品揣摩理解能力有限的问题,可以先启发孩子们进行“找声音频道”的游戏,看看自己可以用多少种不同的声音胜出;通过游戏,孩子已经初步认识到自己声音塑形的可能性,此时可以孩子从仔细聆听、模仿原声片段入手,自己去寻找当中的角色异同。比如先找出有几个人物角色需要完成配音,性别分配如何,然后分析片段中男女生的语言特点、声线厚薄、音调高低、语气轻重及语速快慢,尽量用对比的方式增加角色塑形的反差;做完前期作品解析后,孩子的理解深度应该有了较大突破,适时鼓励他们尝试模仿原音片段配音已经事半功倍。

(三)针对极易混淆配音与朗诵、播音主持表现特点的问题,应当如前所述,引导帮助孩子了解这几种表现形式的不同点在哪里,清楚强调配音的加分点在又在哪里,比如语流顺畅、语态自然、音画同步等等,特别是动画配音绝不是用类型化的声音填满口型就能完成的,更需要揣摩动画人物的卡通感,才有可能将动画片中的趣味性演绎出来。这一处处分寸得当、恰如其分、准确无误的精致表现细节,才是配音作品真实感人的来源。

五、结语

影视动画配音是一门需要隐藏自己的语言艺术,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打破声音常态、赋予声音无限的想象力,才会和影视动画作品中的人物达到心神合一的境界。这需要配音爱好者对配音技巧的长期修炼,也需要对配音表演的本質、特色不断地摸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肖瑶,张岳.动画片中的配音创作[J].电视字幕:特技与动画,2007.

[2]王明军.影视配音艺术[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力宏.表演艺术之有声语言再造——影视剧配音创作浅析[J].当代电影,2007.

猜你喜欢
影视动画
张兰兰作品
多元发展背景下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发展探析
一葱一姜都能顶天立地
浅谈影视动画后期制作的发展
自媒体时代下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影视动画的二次元破壁及其形而上意象建构
我国影视动画出版的市场价值体现途径分析
音乐对影视动画的影响
中外影视动画民族艺术风格比较研究
中职《分镜头设计》课程有效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