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III期混合痔的临床观察和体会

2019-10-21 09:28徐晓玉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混合痔

徐晓玉

摘要:目的  探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治疗III期混合痔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用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入院的56例III期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的住院号尾号随机分组,将其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动痔疮套扎术(RPH),对照组采用混合痔外剝内扎术(M-M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手术指标以及并发症等项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术后1月复查,有效27例(96.43%);平均住院天数6.3天;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  RPH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较少,疗效好,适合III期混合痔的治疗,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混合痔;自动痔疮套扎术;手术效果

【中图分类号】R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3-064-02

痔是肛肠科最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其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的80%。混合痔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肛门肿物脱出、便血、肛门坠胀疼痛等症状。临床上对于III期混合痔采取保守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方式有混合痔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M-M术),手术损伤大,术后疼痛明显,出血量大,创面愈合较慢,术后并发症多。痔疮自动套扎术(RPH)是在传统的胶圈套扎术的基础上形成的,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它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特点。RPH维护齿线附近的生理功能,使肛管直肠黏膜得到充分的保留,从而减少了术后发生肛门疼痛、肛管狭窄、肛门异物感等并发症的发生。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我们采用RPH治疗III期混合痔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体会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6例患者为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肛肠科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住院病人。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1]中混合痔或者内痔诊断标准,属III期混合痔。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坠胀,疼痛,出血和痔核脱出。

1.2  方法

1.2.1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  对照组患者接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手术部位消毒铺巾单,采用肛周局部麻醉,缓慢扩肛至4指。首先用组织钳钳夹肛门外痔组织,肛缘外侧做“V”形切口,切口延伸至齿线上0.5-1.0cm,钝性剥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大弯血管钳钳夹肿物基底部,0号丝线结扎肿物基底部。切除痔核组织,残端保留0.5cm。修剪创缘,缝扎或电凝止血。

1.2.2  混合痔自动痔套扎术  观察组患者接受混合痔自动痔套扎术治疗。患者取右侧卧位,采用腰麻或腰硬联合麻醉,使肛管维持松弛状态。对手术部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单。观察痔核的大小和分布位置。缓慢扩肛至4指。提起外痔痔核组织,在肛缘皮肤做“V”字切口。将外痔痔核钝性剥离至齿线下5mm,结扎,切除外痔组织,修剪皮赘。用薇乔可吸收线将肛管黏膜至肛缘缝合。将肛门镜涂上石蜡油,肛管内置入肛门镜,暴露并观察需手术的内痔痔核。将套扎器枪头对准需要处理的痔核上端(距齿线约2-3cm),使痔组织充分被吸入枪头内,转动扳轮,并释放胶圈,使内痔完全被套扎。其他内痔组织以相同方法进行处理。待完全清除后,移出肛门镜完成手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的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术后6个月的复发率。

1.4  疗效标准

根据患者在手术后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改善的程度来进行评价。治愈:患者便血、痔核组织脱出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痔核消失或萎缩;有效:内痔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痔分期降低;无效: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及痔核无明显改善或加重[2]。手术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100.0%。采用VAS评分来评价术后疼痛状况,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情况越重。

1.5  统计学方法

该项研究所有数据均由SPSS18.0做统计学分析处理,手术的近期指标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手术治疗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指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比较分析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痔病是肛肠科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对于痔病的发病机理,我们多采用肛垫下移理论。该理论是由Thomson等人在1975年提出的[3]。这些年,该理论逐渐成为痔病研究的热点,对痔的外科治疗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痔病脱出症状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严重病理改变的肛垫组织产生不可逆性的损害。传统的外剥内扎手术能够有效地切除痔核,但没有处理黏膜组织,所以在术后容易复发[4]。因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套扎手术。该术式是由传统医学对痔的结扎疗法发展而来。套扎的位置选择在内痔上端,手术中将部分痔核和痔上黏膜进行套扎,利用橡胶圈的弹性收缩压力阻断套扎痔组织的血供,使组织脱落、修复,并被疤痕组织代替,使周围组织固定,同时脱垂的肛垫被向上悬吊和牵拉,从而达到痔病的治疗目的。该方法同时兼顾了肛垫下移学说和静脉曲张学说两种理论,既消除肛垫下移造成的脱垂症状,又切除部分脱垂和下移的痔核,能快速消除痔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手术对肛门区的损伤。两种术式相比较,RPH手术操作更为简便,不留手术疤痕,不破坏肛管直肠的正常结构,手术可重复,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手术减轻疼痛、出血少、手术安全有效,远期疗效确切的优点。

综上所述,自动痔疮套扎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适应症观,不留手术疤痕,不破坏肛管直肠解剖结构,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对于痔病患者,选择合适的适应症,注意手术过程中细节的处理,一般都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美国结直肠外科医生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痔诊断和治疗指南2010修订版[S].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2,11(3):243-247.

[2]叶桃,赵加应,蔡元坤,等.三种术式治疗重度痔的疗效比较[J].上海医药,2016,37(18):8-12.

[3]Thomson WH The nature of haemorrhoids [J].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1975,62(7):542-552.

[4]余成栋,吕小平.不同切口设计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并发症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45):59-61.

猜你喜欢
混合痔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的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注射结合手术治疗混合痔临床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PPH治疗45例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效果与分析
小针刀肛门内括约肌松解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62例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痔切除术联合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