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 要:随着我国对电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以现场监管的电网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及社会的发展需求。21世纪,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电网企业的工作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因此,全方位智能化技术逐渐成为支撑现今电网企业实现管理和发展的主要技术。文章从电网安全监督体系的现状进行讨论,分析电网现场作业的危险因素,探究全方位智能化技术在电网安全监督中的重要性及其具体运用。
关键词:电网安全监督体系;全方位;智能化技术
传统电网的安全管理主要是通过现场管理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以人工监控为主要监督手段,但随着我国经济及工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及国家对电网的需求越来越高,传统单一、不全面的人工监督体系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加上现场监督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不断增加,电网安全监督面临着新的挑战。全方位智能化技术以计算机与网络化技术为支持,能够实现在线可控管理,克服了传统安全监督的困难,有利于实现全方位电网安全监督。
1 安全监督智能化技术的现状
1.1 电网安全监督体系现状
目前,我国城乡各地构建火电厂的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导致大量的水资源和电资源的消耗,加上高峰期用电频率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网的正常工作。由于电网的运行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若是在恶劣的环境中,电网很难保证自身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基于以上外界因素,我国电网公司提出了“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但是电网安全监督体系尚未完全落实。实际上,如今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在构建电网安全监督体系,但是从外界管理模式上来看,由于我国在构建安全监督体系之后,并没有密切结合现场作业的状况、风险和停电检修的现状来进行工作,导致电网的安全监督工作仍然是停留在传统管理水平,监督模式单一、整体性和实效性较低[1]。除此之外,就电网自身而言,由于我国电网的模式“四纵三横”,变电站规模等级不一,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现阶段电网的管理难度,无法顺利实现便携式的管理。
1.2 全方位智能化技术的意义
电网全方位智能化技术是通过监控电网系统中所有用户和节点,实现发电机与电器之间的信息流动和电流流动。全方位智能化技术通过参数实测能够更加准确地确定机组的参数和模型,能够提高计算的精度,有利于更加方便地协调电网工作,从而稳定电网安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现今我国规模较大的变电站,全方位智能化技术不仅能够保证电网的稳定,而且还能优化电网电源结构,起到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的作用。
2 智能化技术在电网安全监督体系中的应用
2.1 管理电网现场作业的过程
2.1.1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分析
现场作业人员操作不规范。现场作业人员能力差异分化大,加上人员配置不足,技术骨干少,因此现场作业的员工往往都对操作规程陌生。专业技能不熟练的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明确设备带电部位的危险,不按照正规操作流程工作,并且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差,不具备责任心,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现场失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事故的風险。
未严格按照“两票三制”的体系执行工作。作为电网工作保障安全生产的行为体系,“两票三制”具有操作繁琐的特点,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贪图速度,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该体系执行,再加上该制度受到突发事件和安全措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最终造成制度执行严重停滞的局面。
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由于承包机构操作不规范,带外来人员进入工作场地,并且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资质审核,由于未进行完善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员工不具备辨别风险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全隐患。现场作业如图1所示。
2.1.2 现场问题解决措施
首先,高度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工作人员正式进入工作前,由经验丰富的讲师负责他们的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并且设置考核制度,未通过考核的员工不得开展工作。在进行工作之后,加强检修工作的计划、组织和实施,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调控,每次工作前严格核查准备是否完善,工作后开展小组讨论,对现场的安全隐患及危险点进行分析,找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其次,重视现场的安全管理,不仅要严格按照“两票三制”的体系进行工作,一旦发现不安全行为,需立刻停工整顿,并且要对现场运用的设备进行试验和检修,以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可控。加强对违章行为的惩罚力度,对工作不规范,有违章行为的工作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绝不迁就。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外来人员的安全管理,外来人员正式进行工作前,必须要充分进行技术交底,确认设备及安全管理是否完善,对于承包公司而言,必须要按照合同上的规章制度执行,进入现场时工作人员与外来人员必须同进同出,严禁擅自更改工作计划。
最后,重视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通过建立健全各级安全责任制,明确从经理到员工所有人的工作职责,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找到负责人,以便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消除每一道工序上的安全隐患,进而促进安全供电。同时对每个季度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和考核,定期对指标开展考评,重视对小目标的管理。
2.2 电网风险管控监督的智能化信息管理
2.2.1 工作计划管理
智能化信息管理同时还具备调度电网运行管理工作计划的功能,在分析和排查安全隐患后,能够结合电网的全局,制定符合电网现状、满足经济需求及检修需求的工作计划。智能化信息管理通过开展负荷预测,总结负荷变化的规律特点,并结合潮流的分布及经济运行的理算数值,分析电网监管的经济开支,从而进行及时调整,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经济水平。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应用如图2所示。
2.2.2 隐患排查管理
智能化信息管理通过排查电网风险隐患,促进安全管控监督。智能化技术对电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处理,能够对隐患进行及时记录、整改和复查,利用移动端与PC端等信息设备实现数据同步,从而能够对隐患的信息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同时智能化信息技术还能够将系统检查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汇总,生成清单,以便能够更加清晰地看清存在的隐患,并且能够提供隐患排查治理流程的逐级审批,企业领导通过全程监管,对隐患进行及时排查和治理。智能化信息技术在电网监督中,能够提供可视化的图形化流程指南,将隐患通过图形形式标出,通过智能连接短信平台,将隐患排查的关键点通过网络技术发送,以便提示和预警。最后,智能化信息管理还会形成专门数据库,将排查到的安全隐患存入数据库,以便企业对隐患进行统一管理。
2.2.3 智能化风险管控效果分析
智能化风险管控第一阶段主要为对电网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虚拟假设,并且能够对发生的风险进行数据综合分析,在这些基础上方便了管理人员采取措施应对错误操作,为今后风险的出现做好准备工作[2]。第二阶段主要为实时监控阶段,通过智能化技术对运行进行监控,当发现风险时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第三阶段主要为工作人员各执其职的阶段,工作人员根据智能化技术分析及调查数据库相关资料,制定全面、有效的控制措施,从而保证电网的安全和稳定。
3 结语
智能化技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今电网事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具备强大的知识体系,能够将电网中的安全隐患一一排除,降低电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具有高智能化的特点,通过智能化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智能化技术为电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数据资料,为人们提供了可靠的供电,保证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促进了电网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岭.电力企业安全监察的现状及理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33):223-224.
[2]杨心.电网安全监督现状及创新的必要性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1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