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把孩子培养成自恋者

2019-10-21 10:12李菊红
山西教育·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格障碍过度个体

李菊红

如果说在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下,家长对孩子缺乏肯定和赞赏,导致了孩子的自信心不足,那么现在的教育模式可能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给孩子过多的赞赏和肯定。虽然这样让孩子感觉良好,但会导致过度自信,把孩子推向自恋的一端。

家長过度地看重“自信”,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就像流传甚广的一幅画:小猫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是一头狮子。其实这样会带来一些问题:孩子可能会变得傲慢、自负、虚荣、浮夸以及以自我为中心,甚至会形成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核心特点是以一种膨胀的观点来看待自己,在评估自己的表现方面不切合实际,不能从批评和错误中汲取教训;他们从不责备自己,而是喜欢将一切错误归因于他人;他们缺乏自我完善的动力,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好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虽然他们渴望成功,但并不太擅长获得成功,终究会在现实面前撞得头破血流。

针对这种状况,一方面,我们要借鉴传统教育的精髓。比如谦虚,淡化物质主义,强调礼貌和自律。传统教育中重视谦逊的品质。谦逊不同于羞愧和自我憎恨,真正的谦逊是一种力量。谦逊是在洞悉自身的前提下,由进取心驱动、由自信心支配的开放心态,是一种能够准确地看待和评估自我的能力。当个体不再专注于自我膨胀时,就更容易与他人以及更广阔的世界建立联系。这是所有智者的共识,我们的古圣先贤大多具有谦逊的品质,所以培养孩子谦逊的品质,是纠正自恋膨胀的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家长要明白,孩子的要求不可能每次都得到满足,给孩子适当的挫折,让孩子对现实生活形成适应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让孩子明白,大人有难处,做什么事情都要量力而行;对不如意的事情有积极的态度。这对孩子的成长会更有价值。

对别人谦逊,对不如意有更多的接纳,这是个体努力的方向,也是现代家庭、学校教育的重点。要重视孩子人格品质的培养,使孩子能够真正“茁壮”成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猜你喜欢
人格障碍过度个体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画与理
Do you share too much online? 你是 “分享控”吗?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过度保护会剥夺幸福感
当下流行“过度病”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How Cats See the 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