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疾病,可引起鸭、鹅等动物出现急性和接触性传染病。该文对鸭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病理以及诊断和治疗措施进行分析,为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畜禽养殖行业快速发展。
关键词:鸭病毒性肠炎;临床症状;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3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08.075
0 引言
鸭病毒性肠炎又被成为鸭瘟,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鸭病毒性肠炎发病十分迅速,传播快,发病后的病症与大肠杆菌症状比较类似,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比较高,必须要通过实验室诊断确诊,及时治疗。鸭病毒性肠炎的病原可引起病体的血管损害,进而导致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变性坏死等,而且一些其他的器官也会退化。各种日龄的鸭群都可能感染鸭病毒性肠炎,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鸭生产造成严重的危害。
1 临床症状
鸭病毒性肠炎的病毒为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能在9~12日龄鸭胚中生长、繁殖,病毒在56℃的环境中存活10min以上就会死亡,在浓度为0.1%的汞中10~20min,浓度为75%的酒精中5~30min失活。鸭瘟病毒适宜生活在中性环境中,当外界的pH值为3和11时病毒迅速死亡。鸭病毒性肠炎的感染潜伏期为2~7d,因为病毒株的毒力不同,其临床症状有所差异。感染病毒后病鸭通常在1~5d内相继死亡,一些慢性病例可能会拖延至1周以上才出现死亡,少数病例可能恢复健康。由于鸭病毒性肠炎的感染能力很强,易在大范围内引起感染,因此必须要加以预防。鸭病毒性肠炎发病初期的症状是病鸭的精神状态不佳,精神比较沉郁,而且头颈经常缩起来,体温逐渐升高,最严重时体温可能升高至45℃;病鸭喜欢独处,不喜欢群居,而且不喜欢站立,经常卧倒,翅膀无力下垂,不愿意走动;病鸭的眼睑周围的羽毛被沾湿,眼睛内部的分泌物最开始为浆液性,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发展成为粘稠脓状,病鸭的眼睑会被这些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一部分病鸭的头部开始肿大,并且出现呼吸十分困难的现象。
2 流行特点
鸭病毒性肠炎可感染各种日龄的鸭群,成年鸭的发病率比雏鸭高,鹅也容易感染该病,但是发病率比鸭低。病鸭是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是消化道,其临床表现也与消化道疾病有关。鸭病毒性肠炎的发生与流行都没有明显的季节特点,春季和秋季是高发季节,也容易流行,在潮湿以及有积水的地方,发病更为严重[1]。
3 病理学诊断
鸭病毒性肠炎与鸭霍乱、大肠杆菌疾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相似性,必须要注意几种不同疾病之间的区别。鸭病毒性肠炎的病变特点是病鸭的血管有损伤,导致组织出血和体腔溢血,病鸭淋巴组织广泛性坏死,而且皮下组织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将其病变部位切开可看到淡黄色透明液体流出,口腔黏膜中也有淡黄色假膜覆盖。病鸭的食道与泄殖腔病变特征比较显著,食道黏膜中有纵行排列成条纹状的假膜或小出血点,把假膜剥离后可看到溃疡。感染鸭病毒性肠炎的病鸭肠道会感染急性卡他性炎症,并且在肠道黏膜上出现黄色的坏死点,病鸭的法氏囊严重充血,囊壁比较单薄,在囊腔中可看到许多白色凝固物。病鸭的胆囊肿胀严重,胆汁不清透,而且会变成十分浓稠的墨绿色。病鸭脾脏的表面和切面上也有灰白色坏死点,在心脏内膜与外膜上都可看到出血斑点。
对于产蛋母鸭,该病还可引起卵巢病变,卵泡上充血、出血,有的卵泡呈暗红色,质地比较坚实,将其切开后可看见血红色粘稠液体变成血凝块,卵泡的形状不完整,有的卵泡皱缩,有的卵泡破裂。公鸭感染该病则主要表现为阴茎脱出。
4 诊断
鸭病毒性肠炎的病毒属于DNA病毒,属疱疹病毒科,对乙醚和氯仿比较敏感,在诊断中根据临床表现并不能确诊,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必须采取实验室诊断的方式,对鸭病毒性肠炎进行确诊[2]。
第一,选取病料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脾脏或肾脏等组织样品,用缓冲盐水作5%~10%乳剂,并且加入青霉素和链霉素,将液体放入离心机低速离心,然后选取上层清液备用。将上层清液接种于鸭胚、易感雏鸭或者培养基上,可分离出病毒。接种一段时间后可进行观察,首先观察病毒的形态,病毒接种细胞培养基后48h可使用电镜观察,核内存在2种病毒颗粒,一种直径较大,直约为91nm,另一种是比较小而且致密的颗粒,直径约为32nm。胞质中的颗粒较大,直径可达到181nm,致密着色芯髓的直径为75nm。将病毒放在原代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培养2~4d后,将细胞固定,染色后可清晰地观察到包涵体、合胞体和明显的胞浆内颗粒。
第二,被动免疫试验。首先测定待检病毒对易感鸭群的最小致死量,选取易感鸭5~10只,其中5只为试验组,注射鸭病毒性肝炎高免血清1mL,采取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24h后再注射10倍致死量的待检病毒,另外5只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2周,对照组的鸭不死亡或死亡数不超过20%,试验组的鸭全部死亡或死亡率达到80%以上,则说明该病毒为鸭病毒性肠炎。
第三,中和试验。选取鸭病毒性肠炎高免血清和健康对照血清,将血清放入56℃的环境中30min,经过灭活后,取10倍致死量的待检病毒,与高免血清、对照血清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血清放入37℃的环境中30min,再接种于易感鸭、鸭胚或细胞培养。如果高免血清组接种的鸭、鸭胚没有出现死亡,细胞也没有变化,而对照组的鸭、鸭胚死亡,则可确定待检病毒为鸭病毒性肠炎病毒。
5 治疗方法
鸭病毒性肠炎是养鸭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危害严重,在养殖中必须要加强对该疾病的治疗。
第一,及时消毒。根据鸭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一旦发现鸭群中有疑似病例,必须要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及时进行消毒和杀菌,发现养殖场中有病鸭后要立即将病鸭隔离,对病鸭生活的区域进行重点消毒,并且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全面消毒。由于鸭病毒性肠炎传染性很强,携带病毒病鸭的粪便中也有病毒,该病毒可通过空气、接触、粪便等方式传播,造成大面积感染。因此,在消毒时必须要全面、彻底,实施2~3次消毒。
第二,紧急接种免疫。一旦发现鸭病毒性肠炎,必须要及时进行接种免疫,首先对健康鸭群进行紧急接种,可以选择DVE弱毒疫苗进行接种免疫。对于已经感染的病鸭,也可以使用DVE弱病毒疫苗的接种,但是接种的剂量比正常鸭的接种剂量高,基本为正常鸭的10倍量,每只鸭接种注射1mg。
第三,治疗。在发病初期,可注射聚肌胞,成年鸭每天注射1mg,连续注射3d,可产生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采用中药疗法,选取15g川芎、20g滑石、10g银花、log连翘、12g郁金、log艾叶、15g党参、20g肉桂、3条蜈蚣、30g干姜、15g生姜、15g桂枝,用水煎0.5h,然后倒入10kg大米與药液混合煎5~10min,去除药渣,和250g白酒混合拌匀,给病鸭喂服,分2次喂服,可治疗该病。
第四,做好预防。在养鸭中必须要加强引种管理,不从疫区引种,对于引种品种必须要加强检疫,隔离饲养2周发现无异样后再混入原来的鸭群,禁止健康鸭群到鸭瘟流行区域放牧[3]。
6 结束语
鸭病毒性肠炎是养鸭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对养鸭效益的影响十分严重,在养殖中要做好检疫管理,及时诊断,并且采取相应方法进行治疗和预防,尽量减少鸭病毒性肠炎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师静,师永生.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治疗试验[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6(1):24.
[2]李俊红.鸭病毒性肠炎的防治[J].水禽世界,2011(3):26.
[3]杨盛书,康厚才.鸭病毒性肠炎的诊治体会[J].兽医导刊,2016(15):63.
作者简介:艾军(1970-),男,大专,兽医防治员(技师),长期从事家禽类(成鸭、雏鸭)的产地检疫和禽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