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车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人们对于乘坐车辆时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座椅是影响车辆安全的重要因素,除了对乘坐人员的心理感受有直接的影响外,车辆座椅的舒适程度还关乎驾驶员的疲劳程度。本文主要论述了有关车辆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两方面的技术的应用与研究,以供未来车辆座椅的研发工作参考。
关键词:车辆座椅;技术;应用与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已经成为一部分人的出行必需品,为车辆生产商带来了无限商机,车辆生产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人们对于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车辆的安全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车辆座椅在保证乘坐人员一定的安全性的前提下,还能为其带来舒适的乘坐体验。本文基于此对车辆座椅相关技术的应用与研究进行探讨。
1 国内车辆座椅研究现状
国内对车辆前后座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研究至今持续了40多年。目前有大量的车辆座椅研究公司结合了先进的概念来研究和开发车辆座椅,大大提高了中国车辆座椅的相关技术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断提高,有关车辆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同时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大大促进了车辆座椅的研发工作,并促进了车辆座椅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
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和用户的相关需求,关于座椅舒适性的相关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当前,中国对车辆舒适性发展的研究受到以下因素的限制:第一,中国的车辆座椅产品设计者尚未深入研究国外的系统研究方法,缺乏对座椅技术研究技术的参考。第二,座椅舒适度未包含在车辆行业的强制性测试指标中,因此,一些车辆制造商继续将座椅安全性放在首位,而不关注座椅舒适性。第三,车辆制造商缺乏强烈的市场意识和独立开发舒适性高的座椅的前瞻能力。
2 车辆座椅的安全性研究
车辆座椅的安全性的强弱在于其是否能缓解冲击对乘车人员的伤害。车辆座椅的安全性一方面与乘车人员的自身条件等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座椅的内部构造等相关联。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车辆座椅相应的安全性标准,在进行开发设计工作的初始阶段就应考虑到各种道路环境和可能发生的状况,以期在突发交通事故时车辆座椅能保护乘车人员尽量少受伤害。
车辆座椅的安全性最主要反映在座椅的支撑和位置上。座椅骨架是牢固支撑驾驶员和其余乘客的部件,目的在于使乘车人员能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保持平稳的状态。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它可以承受因车辆碰撞而产生的冲击载荷,从而确保座椅的稳定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对于车辆座椅安全性的研究工作也在不断深入推进,现阶段,研究的重点也逐步转移到座椅在车辆发生碰撞时的冲击上。作为合格的车辆座椅,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产生的沖击大小必须小于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值。还有相关实验表明,不合格的车辆座椅,除不能减小冲击对人体的伤害外,在正常行驶情况下,甚至还会对乘车人员的颈部造成严重伤害。
3 车辆座椅的舒适性研究
现阶段,在能够保证车辆座椅安全性的前提下,对于车辆座椅舒适性的开发和设计工作也在不断推进。在舒适性方面,车辆座椅必须至少具有以下功能:首先,驾驶员必须能够舒适地驾驶并具有良好的包裹性能,从而驾驶员具有良好的行驶视野,可以方便驾驶车辆,同时便于观察路况;其次,应该为乘客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座位,该座位尽可能安全,同时又非常舒适。
实际情况中,影响车辆座椅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首先,乘车人员的主观感受,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感受。其次,是人体与座椅接触面的压力分布,主要是坐垫和靠背两个部分的体压分布,如果承压过大,则有可能会导致伤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最后,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内外环境共同导致的车体的振动和噪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生理健康。
因此,对于车辆舒适性的研发工作主要以上述几点作为切入点,基于人体工程学和心理学等学科,运用以下两方面技术,以期改善座椅舒适性。一方面,在设计开发车辆座椅时,灵活运用物联网技术,对于乘车人员主观感受相关的各项数据进行智能化收集和处理。另一方面,对于新型材料的开发与应用,新型材料如VT泡沫,对振动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同时在体压分布上也显得十分优秀,可以有效缓解驾驶员的疲劳感,同时提高乘车人员的主观舒适性。
4 结语
现阶段,提高车辆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已经是车辆制造方和相关职能部门重点关注的内容,因而目前有多种与之相关的设计方法,例如,座椅头枕的支柱设计,基于人体工程学的改进以及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尽管使用的技术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并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总而言之,车辆座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车辆座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车辆座椅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周航,金月.车辆座椅的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J].决策探索(中),2019(09):68.
[2]蔡思,张楚云.车辆座椅在车辆安全性的运用和改进[J].内燃机与配件,2019(12):259-260.
[3]吴超.车辆座椅舒适性的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9(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