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珍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0例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按照就诊时间,成立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5例;参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行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经护理后,满意度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检验(P<0.05),统计学具有意义。结论:护理干预用于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可以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影响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155-02
尿路感染发生的常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其发生率很高,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重点问题[1]。对于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若护理不当,会加大尿路感染的风险。本文以我院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为例,分析护理干预在其中的运用价值及对尿路感染发生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70例纳入研究,依据就诊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35例;实验组男(n=20),女(n=15),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4.26±1.42)岁;参照组男(n=21),女(n=14),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为(44.84±1.54)岁。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显示为p大于0.05,不存在探讨意义。本次调查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允许,患者均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全面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对于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给予其心理疏导,将导尿管的重要性告知患者,消除其不安恐惧等情绪,让其积极配合导尿术;(2)留置导尿管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标准,技术动作要轻柔,减轻患者不适感。若患者为女性,可以选择粗一点的导尿管,固定后将其与引流袋连接;在导尿管留置期间,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的饮水量为2000-4000毫升,同时严格控制尿液流出的速度,减轻对患者膀胱的刺激[2];(3)拔除留置管护理:患者存在尿意时,要将导管拔除,对于排尿成功的患者,要给予其鼓励,增强其信心。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尿路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以问卷形式调查,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行SPSS17.0处理,计数用(%)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情况比较
实验组3例(8.57%)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参照组10例(28.57%)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组间对比(卡方值=4.6289,p=0.0314),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从表1得知,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
3 讨论
患者接受泌尿外科手术后,很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引起其发生的因素比较多,而留置导尿感是常见因素[3]。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有利于其术后康复,但若是不能有效护理,很容易产生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临床要配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常规护理在此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不能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导致护理效果并不理想。全面护理干预是将护理措施整合,依据患者病情,制定护理方案,围绕留置导尿管的特点开展护理工作。通过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感,方便顺利置入导尿管[4];通過置管护理,提高患者舒适度,让其适应导尿管;通过拔管护理,鼓励患者其自行排尿,尽快恢复健康。总体来说,护理干预在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运用,存在显著优势。
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只有8.57%,远远低于参照组的28.57%,其安全性更高;在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高达94.29%,好于参照组的74.29%,说明患者对实验组方法更加认可。
综上所述,在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临床意义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欣荣.探讨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及导尿并发症的临床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6):232-233.
[2] 李云英.护理干预对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5):77,80.
[3] 吕娟.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及导尿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6):156.
[4] 胡家玉,李丽琼,蒋杨萍等.护理干预能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J].中国医药指南,2014(30):2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