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锋
摘 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逐步加强了对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政策导向。区域性的研究及培训仍然存在差距与不足。要谱写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新篇章,仍需不断研究政策、调研诊断、设计方案、课程研发、绩效评估、增强实效。通过研究,点燃校长的專业激情,唤醒校长的专业潜能,形成模式、体系、机制与策略,帮助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校长培训;专业化;设计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052-03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strengthened a specialized training for school principals. There is a difference and deficiency on regional research and training. In order to write a new chapter in training for school principals in the modern era, it still needs to constantly study policies, make surveys, conduct diagnosis, design programs, develop curriculum, evaluate performance and enhance substantial results. Through research, it can enlighten the principal's professional enthusiasm, awaken his professional potentials, form a model, system, mechanism and strategy, and thus help principals at compulsory schools to develop from professionalization to specialization.
Keywords: training for school principals; specialization; design and strategy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教育思想的指引下,为了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教育部逐步加强了对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政策导向: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教师[2013]3号)(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的意见》(教师[2013]11号)、教师厅函[2014]9号、教师厅[2017]7号等四个文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一系列政策文件,“背后蕴含着以培训专业化为主线的政策思想”,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逻辑规制”“培训体系”“项目体系”“课程建设标准”“培训教学模式”的逻辑次序,指导着中小学校长培训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1]。
一、研究的问题
为了使国家政策落地生根,陕西省教育厅先后下发了:陕教师[2013]32号、陕教 [2017] 231号、陕教师办[2017]35号、陕教师办[2017]36号文件,其中陕教师办〔2017〕36号文件公布了陕西省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省市级培训机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营造教育家脱颖而出的大环境,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校长队伍,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对校长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中共渭南市委办公室、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也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渭市办字[2015]4号)。从渭南市的实际来看,目前公办初中有258所、公办小学265所,在岗的正副校长超过2300名,参加过任职资格培训且超过300学时的正副校长不足10%。“培训需求,既是培训的起点也是培训的终点。”[2]结合实施渭南市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与“千校达标”工程、“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的工程,市教育局也先后组织了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营造了校长专业化成长的氛围。但是,要谱写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的新篇章,仍需不断研究政策、调研诊断、设计方案、课程研发、绩效评估、增强实效。本研究以渭南市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为切入点,适应校长专业发展的新需求新趋势,准确寻找存在的问题,使措施更加具有针对性。本研究将建立培训与培养一体化的平台,注重个性化培训实践,不断推动渭南市县区校长培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的现状
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养成”过程,离不开教育培训与培养。通过培训与培养,为校长提供理论的支持、交流的场所和表现的舞台。目前,渭南市的校长培训专业化既存在实践误区,又存在理论困境。市级层面上专业化的理论研究及培训机构力量薄弱,基本上是委托域外机构培训或者“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训学习,与参训校长的需求契合度不高,对渭南学校教育管理缺乏指导与实践。
世界上众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校长的专业成长,通过知网检索、梳理、分析,校长培训各具特色,对本研究具有借鉴和启示作用。第一,校长培训工作要适应实践的需要、提高培训的长效性、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第二,完善个性化培训方案,建立“从培训到培养”的长效机制。第三,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学校发展,对症下药。第四,成立专门的机构,开展决策咨询、业务指导、专家培养、团队建设、专业培训与经验推广。第五,加强区域性的宏观调查分析,进行多样化的实证性研究。总之,本研究以渭南市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为切入点,克服过往不足准确寻找问题,增强针对性,提高校长培训专业化的实效性。
三、研究的意义
从理论建设方面来看,校长培训专业化的许多问题都与教师教育理论建设有密切关系。教育部原副部长陈小娅指出:“要成长为新时代的人民教育家,迫切需要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专业化的校长队伍。”专业化校长是时代奋进所赋予的責任,校长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课题之一。本研究结合《专业标准》对新时代校长培训专业化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探寻原因、分析影响因素,提供可借鉴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不断丰富的校长培训理论,对校长教育培训培养策略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从教育实践来看,本研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实践应用性。“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老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3]虽然渭南市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进入新时代,结合《专业标准》,在深入调查研究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现状的基础上,以校长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为方向,详尽分析存在问题的成因并提出若干对策。同时也有利于培训机构对培训理念、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与改革,不断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培训专业化是校长专业发展对培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校长发展性培训的必然选择。
四、设计与策略
校长专业成长要“注重校长综合素质的养成、注重校长实践智慧的获取、注重校长专业成长的自主性”[4]。精准把握、有效设计培训路径,注意培训的“应然”诉求和校长及所在学校的“实然”需求。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依据《专业标准》,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通过调查分析渭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小学校长队伍中存在的不足,借鉴校长专业化发展、培训中的成果与经验,寻找路径完善优化新时代渭南市校长培训模式,以提高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通过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使校长更新管理理念,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造就职业化特征鲜明、专业化素质突出的校长队伍,使更多的校长成长为合格校长、名校长、好校长、教育家型校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渭南教育。
(二)研究内容
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按照《专业标准》中的五大基本理念,引导校长培训内容的设置,重点关注校长的道德使命、办学宗旨、角色定位、培训内容的实践导向、个人素养的时代要求;结合六项专业职责(60条专业要求),将校长的领导力与培训的学科、课程和专业相联系,根据校长职业生涯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总结经验形成一种系统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强的校长培训模式,形成校长学体系,促进渭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走向专业化。
(三)关键问题
当前渭南市中小学校长的专业发展普遍存在:专业思想不坚定、专业追求不积极、专业履职能力不均衡等问题,其专业发展水平与《专业标准》《学校管理标准》的要求存在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学习流于形式,走马观花;案例教学过于精致,忽视校长的主体需要和自身发展;影子跟岗盲目性大,缺乏诊断反思和理论提升。
校长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状态和要求。以提升校长整体素质、适应学校和校长未来发展需要为目标,把满足需求和引领需求相结合,把主题统领、问题导向、课程支撑、任务驱动、改革实验、训后督导相结合;坚持“职业道德与实践智慧双研修”的培训要求,形成“主体互动、训用结合、开放合作、实践创新”的培训模式;形成市、县、校三级培训培养质量协同管理长效机制。
(四)技术路线
“乡村校长培训应具有外化于行的科学导向与内化于心的艺术取向。”[5]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行动研究、文献研究等方法开展工作。
先“修正”:以《专业标准》的五大基本理念、六项专业职责标准为纲,以渭南市合阳、澄城、大荔三县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培养为点,“问卷调研、反思实践、专家指导、专业诊断”,列出现行校长培训中的问题清单,研究相应对策,引领需求引导发展,完善优化形成渭南市校长培训专业化模式。
再“拓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家办学精神、办学实践及成长路径,借鉴校长培训的成果与经验,解决好“谁学习?为什么学习?学习什么?怎么学习?”的问题,“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做成了什么?”激励校长研修。构建比较完善的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培训培养体系,构建适合校长培训的“案例教学”课程体系,探索适合校长培训的“参与式个性化学习”教学模式,指导渭南市校长培训不断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
(五)实施方案
本研究以促进校长专业发展为主线,遵循中小学校长成长发展规律,落实“校长为本、分类施训、连续培养、注重实效”的指导方针,围绕《专业标准》,针对不同层次、类别、岗位的校长,建立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的体系,形成培训培养一体化的长效机制[6]。
优化培训内容,提高针对性:落实“四有好教师”、“四个领路人”的时代要求;分岗培训,实施个性化培训(按照校长分管工作的不同,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课程(按需施教,设计出体现校长主体参与性和培训个性化的课程方案);统一编写特色教材,使培训教材新颖化(实现培训教材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采取专题讲座、分组研讨、情景模拟、案例解析、对策研究、行动反思、课题研究、双向交流、读书沙龙、行动计划撰写等方式;发挥网络优势,开展远程教育(利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平台,学习校长培训网络课程);整合榜样引领、专家指导、同伴切磋、实践革新、读书研习、反思感悟等方式,激发校长个人的内在生长动力和办学活力。
加强对参训校长的考核与评价,提高校长培训的参与度:考核方式多样化,注重校长能力的检测(撰写心得体会、学习总结、反思札记、中小学管理案例、汇报展示);培训反馈、跟踪指导与阶段性评估相结合。完善校长的评价制度、校长的任期目标考评制度。
四、创新点及效益
创新之处体现在:注重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培训方法的研究。调查分析渭南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路径完善优化新时代渭南市校长培训专业化模式,注重校长个性化的培养设计、课题引领下的教育探索、學校诊断中的自我反思、专家指导下的理论构建,使校长在信念坚定、思想引领、实践创新、社会担当方面得到提升。通过研究,形成机制与策略,点燃校长的专业激情,唤醒校长的专业潜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帮助渭南市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职业化向专业化发展,从实践自觉走向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不断使更多的校长成长为合格校长、名校长、好校长、教育家型校长。
效益体现在: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成功的校长必然能管理出一所成功的学校。一名好校长才能真正引领教师和学校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研究,关于校长的知识、经验、理论、数据等的基于群集思维的结果汇集、呈现和使用,形成校长学18个方面(校长学习、校长培训、校长成长、校长人物、校长形象、校长行为、校长智慧、校长思维、校长语言、校长个性、校长能力、校长心理、校长社会学、校长文化、校长历史、校长事物、校长工作、校长评论)体系。科学系统的培训培养是促进校长专业化的捷径,通过研究优化新时代渭南市校长培训专业化模式,组建专业化的培训机构,形成任职资格培训、提高培训、高级研修和专题培训的体系,提升校长的管理能力、职业素养和教育品格,凝练校长的教育办学思想,实现“提升千名校长、打造教育强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垒.校长培训走向“校长专业”建设[N].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2018-01-17(05).
[2]褚宏启.校长管理智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9).
[3]温家宝.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温家宝2010年7月13日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每日电讯,2010-09-01(1).
[4]张晓峰.走向教育家校长专业成长的取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01).
[5]娄南平.中小学校长专业化培训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
[6]郭垒,徐丽丽.中小学校长培训专业化:政策研究的视角[J].教师教育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