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研究

2019-10-21 08:33王丹
各界·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优势视角贫困大学生

王丹

摘要:当前社会环境日趋复杂,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越发受到教育者的关注,基于优势视角下,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应提升其抗逆力,高校可大力宣传并组织开展抗逆力教育,也可构建学生同龄群体,具体而言,优势视角下可通过精准扶贫与同学、教师与家长的关怀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外部抗逆力,学生作为主体也应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转变观念、树立自信心,学会调节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并主动展开行动增强与他人的交往,以提升内部抗逆力。

关键词:优势视角;贫困大学生;抗逆力

近年来,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高校大学生群体承受着来自学习就业、情感与人际交往等多方面压力,学生社会经验薄弱,难免会因此陷入逆境,尤其是贫困大学生,其承受的压力更为复杂多元,甚至部分学生会因面临的种种困境出现心理问题,如经济困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卑、封闭等心理,并且贫困大学生群体规模较大,高校应及时重视起来,基于优势视角下来提升学生的抗逆力,引导学生正确应对逆境,不断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一、优势视角与抗逆力

优势视角是以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为视角,以解决问题。“优势视角”这一理论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颠覆问题模式和病理模式,引导人们在社会工作助人中需关注环境的优势和资源,而不是以问题和病理为焦点,侧重于淡化问题,关注个体的优势,勇于挑战逆境来成自我。优势视角与抗逆力密不可分,认为每个人都有转变内在的能力。“抗逆力”是一种能够应对逆境的能力,其更多的是个体的内在潜能,个体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激发潜能保护自己免受逆境影响,以转变内在提升抗逆力。个体在遇到困境与压力时通常会有两种反应,其一是“正向幻觉”,指个体即便在困境面前也会心存希望,力求克服困难。其二是“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克服困难却因种种因素受到约束,难以解决问题,从而产生消极挫败感,心态受到影响极其容易自暴自弃。这些反应皆与个体的抗逆力水平有关,而个体抗逆力水平则与环境有着重要联系,基于优势视角发挥环境的优势来进行有意识地引导与调整,以激发个体的内在潜能,培养并提升其抗逆力,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

二、优势视角下提升学生抗逆力的思考

贫困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因经济条件的不足,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据相关研究证明,贫困大学生心理异常概率远远高于非贫困学生。但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抗逆力水平不尽相同,而影响其抗逆力水平的则是外部环境与内在环境等因素,譬如家人与朋友的关怀能够提升学生的抗逆力,还有学生自身心理强大,因此能够积极应对困境,跨越困难降低负面影响,并且抗逆力还能够体现在学习与生活上,在学业、人际交往与实践上表现优异,将困难与劣势转化为成长与优势,但也有部分贫困大学生难以摆脱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在困境与问题面前容易一蹶不起,甚至自甘堕落,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应借助环境与资源的优势,通过构建外部支持环境与学生内在心理环境,引导学生充分激发潜能,提升其抗逆力。从外部支持环境而言,高校可积极构建学生同辈群体。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交往最多的对象便是同学与朋友,可利用同辈群体这一环境资源,拓展学生交往群体来促进学生与其他同学进行接触与交往,来激发其抗逆力。从内在心理环境而言,高校可大力宣传并开展抗逆力教育,可通过课程与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有关抗逆力的知识,还可营造抗逆力校园文化氛围,以促进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态度,积极应对困逆境。

三、优势视角下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提升途径

相关研究证明,个体的抗逆力水平的高低与外在保护因子与内在保护因子有关,若保护因子越高,个体的抗逆力水平也就越高。通常外在保护因子是指学校、教师、同学、家庭等方面,而内在保护因子则是指个体的能力、自尊与意义感等方面,因此,基于优势视角下,应充分发挥环境资源优势,从外在保护因子与内在保护因子等方面出发,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抗逆力。

(一)外在保护因子

1.精准扶贫。贫困大学生主要问题便是经济贫困,尽管高校组织贫困助学活动,但部分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自尊心较强,会隐瞒自己的实际情况,难以获得帮扶。因此,政府与高校应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进行精准扶贫,可通过私下交谈、与其家长电话交流等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心状况等,从而专门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比如资金扶贫、奖学金等,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在提供帮助的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一定程度能够锻炼自己以提升抗逆力。

2.同学、教师与家长的关怀。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主要交往对象便是同学与朋友,学生远离家长来到班集体学习与生活,其他学生应该主动接纳贫困学生,增强交往、互帮互助,共同学习知识与技能,以促进贫困学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在与同学交往互动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与自信,寻找到自身的价值与特点,从而培养积极向上、乐观拼搏的精神,有助于应对困逆境,提升抗逆力水平。作为教师,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鼓励、关怀与支持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与赞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认知水平,久而久之便能够形成健康自信的新天,在困境面前敢于克服困难和压力,并能够采取相应措施以解决问题。对于家长而言,家长的价值也不可或缺,是重要的外在保护因子,家长应该对孩子多加关爱与照顾,切勿经常向孩子诉说家庭的不易,甚至将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责任推向孩子,比如几次三番地表示是因为供孩子读书,家庭经济才如此拮据,这样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况,甚至会产生自责感,因此家长应该多加爱护与照顾,营造出和睦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家庭成为学生的动力,积极向上、健康乐观,在面对逆境时能够积极应对并解决。

(二)内在保护因子

1.转变观念。基于优势视角下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抗逆力,学生主体也应充分发挥自身效能,首先应该转变观念,学会正确归因。部分学生在遇到逆境时往往会将原因归于外在环境,认为自身家庭条件不好才造成此问题,完全没有考虑自己存在的不足,这样的观念与态度会导致学生怨天尤人,一定程度会出现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会将原因归于自身,自卑心理作祟认为自己没有优点难以解决问题,因无法肯定自己也会导致心理存在问题,甚至会破罐子破摔,从此一蹶不起。因此学生应该学会正确归纳原因,逆境产生有多方面因素,学生应该进行分析与思考,找到其产生的正确原因,来对症下药提升抗逆力,以解决问题。

2.调节情绪。情绪对人的心理起到重要影响,学生在面对逆境中难免会激发负面情绪,这样一定程度会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应该学会调节情绪,将负性情绪转化为正性情绪,高校教师可提供相应的调整情绪的方法,帮助学生有效管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以提升抗逆力水平。

综上所述,基于优势视角下,提升贫困大学生的抗逆力水平,可从外在因素與内在因素等方面出发,政府与学生可一定程度给予经济上的支持,教师、家长与同学应给予心理上的关怀,而学生本身也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正确归因,同时也应该有效调节情绪,以提升抗逆力水平。

【参考文献】

[1]温欣.情绪抗逆力: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应用研究——以A高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为例[J].青少年学刊,2018(03):22-27.

[2]刘向前.感恩心理视角下95后贫困大学生抗逆力提升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36):227-228.

[3]赵海龙.抗逆力在贫困大学生的现状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新丝路(下旬),2016(10):88.

[4]成敏.提升高校贫困大学生抗逆力的途径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37(06):

245-246.

[5]时勘,周海明,马丙云.贫困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与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抗逆力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10):1571-1575.

猜你喜欢
优势视角贫困大学生
优势视角下青少年社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和EAP模式下的关困助学新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对贫困大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的思考
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的贫困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研究
残疾人社会工作中优势视角的应用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优势视角与孤残儿童社会融入
淡化问题、关注优势 探寻生命的内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