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造林成效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2019-10-21 07:31邱日辉
种子科技 2019年13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邱日辉

摘   要:人工造林即根据林木生态适应性和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为方式按照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植树造林活动。衡量人工造林成效的主要指标包括面积合格率、苗木成活保存率,这两项指标受人为和自然灾害两种因素影响。虽然自然灾害因素人类无法控制,但可以通过控制人为活动来影响这两项指标,从而影响造林成效。主要分析了影响人工造林成效的人为可控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人工造林成效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造林成效;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9)13-0153-01       中图分类号: S725.7       文献标志码: A

我国启动以人工造林为主的六大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国造林面积迅速增长。据北晚新视觉网2019年3月12日《中国是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造林面积达11.8亿亩》报道,中国人工造林7866.7万hm2,是全世界人工造林最多的国家。然而,在迅速扩大的造林面积中,造林保存合格率却仅31.1%,人工造林普遍存在着“广种薄收”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步伐。为了提高人工造林成效,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决定从人工造林成效面积保存合格率、苗木成活保存率两项指标出发,重点分析人为活动因素对造林成效各项指标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影响人工造林成效各项指标的人为因素

1.1   设计因素

林种树种的选择、整地方式大小、苗木质量、栽植密度、栽植技术,是影响造林成效关键因素[1]。

1.1.1   林种树种的选择

林种树种的选择,就是根据造林区域立地条件,选择与之相匹配相适应的林种或数种。林种树种选择不当,苗木成活保存率低,造林成效差。

1.1.2   整地栽植方式

整地方式有穴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两种,不同的整地方式对土壤透气性、含水量和保墒能力影响不同,从而影响苗木成活率。

1.1.3   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直接影响面积合格率和苗木成活保存率,影响缓慢,一般短期内难以发现。

1.1.4   栽植技术

栽植技术影响苗木根系与土壤团粒接触和养分吸收,从而影响苗木成活保存率,

1.2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就是指苗木出圃、運输到定植浇水准备工作,技术质量监理是指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和技术操作规范监督管理等。二者都将直接影响面积合格率和苗木成活保存率。

1.3   抚育管护

幼苗期抚育管护是指用人工干预措施除掉苗木周围营养空间竞争者。抚育管护是影响苗木成活保存率最大也是最直接、最主要的因素。

1.4   资金保障

资金保障是整个造林过程的基础,首先影响的是造林质量。造林质量差,面积合格率不高。其次影响抚育管护。没资金就没抚育管护,缺少管护会导致苗木在营养空间竞争中失利,最终成活保存率低,造林成效差。

2   提高造林成效的对策

2.1   科学规划设计

造林设计时应充分调查分析造林地立地条件,结合造林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合理选择造林种或树种,科学设计整地方式和大小,严格确定苗木质量规格,科学合理设计栽植密度和栽植技术。

2.1.1   科学选择林种树种

树种选择应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一般先是根据造林区域地形地貌特征,结合造林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确定合适林种,再根据造林区域光、热、水、汽变化特点,合理选择树种,最后根据交通等条件确定合适品种。

2.1.2   科学设计整地方式

整地方式应根据造林区域的自然立地条件,确定的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征,以及栽植密度,来确定合适的整地方式。通常落叶类苗木要求穴状或带状整地,苗木成活率高;而松杉柏等常绿针叶树要求不翻土松土,用“鸦雀口”整地法,成活率高于穴状或带状整地,这是林农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

2.1.3   严格把控苗木质量,首选良种良法造林

按国家人工造林技术标准,苗木质量按国家标准分Ⅰ、Ⅱ、Ⅲ级。其中Ⅰ级苗粗壮高大,根系发达完整;Ⅱ级苗粗壮程度一般、根系完整;Ⅲ级苗植株矮小瘦弱、根系完整,基本符合造林技术标准。为确保造林成活率,首选Ⅰ、Ⅱ级以上苗木。

2.1.4   科学合理设计定植密度

应根据所选树种成年大树冠幅大小来确定株行距,一般为冠幅的1~1.2倍。造林后总有部分苗木因各种原因自然死亡,株行距过大,面积合格率低,也浪费了土地资源;过小,树冠相互挤压、通风透光不良、植株营养不良、抵抗力不足,很容易发生病虫害成片死亡。

2.2   加强工程管理

强化工程质量技术监管,作为施工方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制度,强化施工人员责任意识、协作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加强施工人员技术培训;严格按照国家人工造林技术规程要求施工,包括严格按照设计技术标准整地挖坑、调运苗木、栽植方法以及水肥和物资的管理和控制要求操作。

2.3   强化抚育管理

俗语说,植树造林是“三分造七分管”,新造林地应该每年春、秋两次抚育管理,人工清理杂草和刺灌,为幼苗生长腾出营养空间,去除病死株,补上新苗。重视日常的巡视检查,做好防火防人畜破坏工作,可以显著提高苗木成活保存率。

2.4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障资金供给

人工造林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一部分,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事关国家森林资源安全,与整个社会乃至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应积极争取国家建设投资,发动社会各界踊跃投资,建立激励保障机制,调动社会民间资本投入到人工造林为主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全社会的共识,也是林业生态建设今后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之,在人工造林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调查分析造林区域立地条件,紧紧抓住影响造林成效的决定性因素,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执行操作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强化质量监管,加强幼林抚育,畅通资金来源渠道,为提高人工造林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 1 ] 宋显琴.浅谈造林质量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的措施[J].南方农机,2018,49(11):1.

(收稿日期:2019-09-28)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余额宝的理财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