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彬 宋晓伟 李楠
摘 要 从产业园区自身特点切入,结合某实际产业园区项目,详细探讨了产业园规划设计的具体内容,提出了产业园区规划设计与单体控制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网络法;模块;单体控制
1产业园区定义
产业园区是指为实现某一项或多项产业发展目标而创建的特殊的区位环境。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产业调整升级的重要形式。
2产业园区特性
园区的产业性质以及企业的社会融合度使其成为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综合体,设计需要在两者间取得平衡。
运营良好的产业园区具备以下几种特性:①完善的产业链模式;②完备的功能组成;③优美的办公环境;④齐全的配套服务设施。
3规划设计思路
①确立框架:建立明确的公共资源体系,构成合理的基础结构。②设定区域:功能分区明确,彼此联系便捷。③适度混合:生产与办公、辅助空间与工作空间相结合,提高生产效率。④微缩城市:分主次、层级设置开放空间系统,形成城市结构的微观缩影。⑤社区体验:以社区和邻里模式定义各部门和生产单元,增强职员的企业归属感。⑥单元模块:建筑单体采用标准单元模式,自成系统,保证建设的灵活性和经济性。⑦一次成型:主要核心公共空间一次建设到位,远期发展在其外围进行,避免干扰。
4规划设计方法——网络法
网络法是从过程性和复合性两个方面对规划空间形态的理解,格网的生成、调整和深化充分反映了各种功能属性间的关系定位,是道路、建筑组团、功能布局、分区建设等相关子项的复合结果,具有直观规整的理性特征和灵活便捷的应变方式[1]。
网络法的设计理念遵循以下原则:
4.1 契合地形
方格网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基地地形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
4.2 塑造空间
整个园区所呈现的建筑肌底关系,是通过建筑和院落的围合、退后等方式形成, 既限定又改变了空间组合,同时结合自然或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形成既整齐又有无穷变化的三位空间肌理 ,同时也能创造出更为丰富多彩的绿化、山水系统。
4.3 灵活划分
方格网的规划格局始终能够以不变应万变,成功地应对着诸多复杂的变化。模数叠加组合的各种进深,适应各种实际的需求。这种匀质无中心的再分模式能将土地价值的差距弱化并有利于城市基础在设计施工上的标准化。
我们将网络法设计的理念贯彻至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利用基本网格系统作为园区空间形态的主要骨架,将各项功能属性进行分区存储。 路网设置横平竖直、间距相近,将场地空间划分为网格系统,建筑组群在网格中成组团布置。这种布局形式结构简练,用地均衡,分区清晰,空间通畅性强,在综合效益层面实现了安全、高效、经济。
5规划设计案例
下文以“中国移动某产业园区规划设计项目”为例,重点分析产业园的规划设计具体内容。
5.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创新基地海创园内,距市中心约10 公里,靠近绕城高速,紧邻西溪湿地,区位上有明显优势。总建设规模32万平方米,其中地上26.1万平方米,地下5.9万平方米。本项目建设功能包括研发办公、生产机房、生活配套用房等。
5.2 设计理念
以中国移动“联系”,“沟通”的品牌内涵为出发点,通过严谨的内部交通网把所有功能有效地“无缝”链接,井然有序,迅达畅通;各功能组团通过中国移动无限的无形网络与世界链接,四通八达,无以穷尽[2]。
5.3 规划设计
中国移动杭州产业园分为两个大型的功能组团。设计的重点在于强调两大功能组团的共享性与独立性。严谨的网格、线形结构及模块保证了使用空间最佳的性能,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设计通过有序的单元模块塑造简洁整体的项目形象。模块加减、模块重组、模块连接实现各种功能的组合,应对使用要求的改变。
中央景观既是两个中心的分隔又是整个用地的核心。采用了模块方式,建筑单体大多组织在90m×90m的柱网框架内。规整的建筑地块划分方式与高效的用地布局充分吻合。用地内部用自由的水系和景观绿化,打破规整的网格结构,也为办公人员提供了宜人的园区环境。
功能布局是园区总体规划的灵魂,是园区良性发展的基础,因此做好功能布局是重中之重。分析主要功能用房的特点,做好公共空间的布局设计。为基地未来發展考虑,预留远期30~60亩净用地,在总体规划时作为绿地处理。
5.4 单体控制
不同功能对建筑形式灵活性提出不要求,因此设计中引入以功能为导向的分类控制原则。例如,研发建筑功能性较强,对建筑高度、外形尺寸等设计因素做严格限定;餐厅建筑功能性较弱,在满足基本功能限定的前提下可做多种改变以更好地适应景观、视线等设计因素。
为使项目外观在统一性与差异性之间达到平衡,建议所有建筑选材统一标准,浅色外墙部分选用铝制面板白色氟碳喷涂或浅色天然石材覆面,深色外墙部分选用铝制面板灰色氟碳喷涂或黑灰色天然石材覆面。为提高后续设计的灵活度,形成富有层次的差异化设计,具有装饰作用的竖向遮阳构件形式及颜色允许调整[3]。
研发建筑是产业园区的基本单元,决定了整体园区的风格,因此在规划设计阶段要对以后的单体设计做具体的控制要求。
体量控制:研发办公建筑外围轴网尺寸为90m×90m,楼板及构件可悬挑尺寸不大于3m,内庭院轴网尺寸为54m×54m。
庭院开口方向均应朝向中央景观区。
出入口设计:功能性主出入口设置于园区车行道路一侧,入口区设置缓冲空间,退让园区道路不小于7m。次要出入口设置于连接车行路与步行路的区段范围内,无须通过建筑内部到达围合庭院。其他出入口可根据消防、景观、功能等因素灵活设置。
街墙控制线:建议除必要的后退红线及功能性需求外,建筑尽可能沿城市道路布置,形成限定城市区块的街墙,街墙形象设计风格统一,街墙高度限定为24m。
基底退让:运用悬挑楼板形成基底退让的连贯步行休闲空间,悬挑尺寸2.1~3.0m,高度为一层。
建筑连接:建筑之间要求设置既不穿越功能区也不穿越机动车道路的步行路线,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解决:地上通透的连廊连桥架空高度大于4m,不妨碍消防车通行;地下的封闭半封闭通道。
屋顶控制:屋顶层的设计结合出屋面楼梯间、电梯机房、设备用房,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面积的1/4,高度不大于4.5m且不计入建筑总高度之内。该部分与外围边缘至少有一个柱距的退后要求,以遮蔽来自街道的视线。
6结束语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要充分理解园区的定位、特点,营造出独具自身特色的园区空间。借鉴国内外优秀同类项目风貌特征,在建筑布局、尺度控制、道路空间等方面创造出多元化的、丰富的、宜人尺度的空间。要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中始终贯彻生态设计的理念,为建设出一个节能、低碳和绿色的园区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韩刚.智能电子产业园建筑设计的研究[J].中国科技纵横,2018,(24):59.
[2] 严立峰.产业园区发展模式及规划方法的讨论[J].中国产业园区,2009,(05):165.
[3] 杨英.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布局评析[J].中国发展,2011,(03):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