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彬
摘 要 目前,我国的水资源大部分用在了农田的水利工程上,不科学的灌溉方法会降低水资源的利用率,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有着极大的作用,必须要在农田水利工程中推广和应用节水灌溉技术,这样才能使得农业灌溉水平不断提升,增加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有效保障。
关键词 节水灌溉;农田水利;技术应用
1节水灌溉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意义
这些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建设,充分加快了我国国内农业水平的发展。具体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我国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逐步由原来的政府主导向用户主导的方向发展,在农田建设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我国依然面临着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一定要重视农田的合理灌溉,通过最少的水量大面积地灌溉农田,进一步提升当前水资源的灌溉效率。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在农田灌溉当中应用非常广泛。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依照农作物生长的具体情况以及当地水文的特点合理地对水资源进行调配和利用,通过节约水资源的方式将灌溉工作完成。合理地对节水技术进行使用,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改善以往农田生产过程中水资源浪费等问题,促进农作物的科学灌溉,保证农作物的生长,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在未来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1]。
2节水灌溉技术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2.1 渠道防渗技术和管道输水技术应用
①渠道防渗。水资源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渗漏现象,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漏水。在农田水利工程中,要想提升防渗效果,普遍是利用混凝土衬砌。混凝土护面能够有效的降低渗漏现象,甚至高达85%,浆砌石则可以避免60%以上的渗漏现象。②管道输水。在运输水的过程中,会出现水面蒸发和渠床杂草蒸发等现象,这些都会使水资源因为蒸发而大量损耗,因此可以采用管道运输的方式运送水资源。如果使用管道运输的话,那么对于管道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管道材料的腐蚀系数必须要求非常低,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从而达到节水灌溉的预期效果。
2.2 喷管技术的应用
为了能够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节省农业建设的投资成本,应合理应用喷灌技术。所谓喷灌技术,就是利用相关设备设置好参数以后,喷头会在压力的作用下将水喷洒到农作物上,该灌溉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使灌溉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对于偏陡或者畦洼山地而言,这种技术的应用大大增加了对该地区的供水能力,减轻了农田灌溉的难度,有效促进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的进步。
2.3 步行式灌溉技术的应用
农村在进行农田灌溉时,一般使用步行灌溉技术,该技术主要在拖拉机或者三轮车等上面安装灌溉设备,通过动力移动完成灌溉。这种方法对于农村的灌溉条件而言适用性更强,而且操作比较简单,流动性也比较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需要灌溉的农作物进行灌溉。该种技术不需要修建输水渠道和维护渠道,大大减少了劳动力和资金的投入,不仅增强了灌溉的效率,同时也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经济保障。
2.4 滴灌灌溉技术
对于缺水严重的地区而言,他们在进行农田灌溉的时候通常选用滴灌灌溉技术。一般来说,滴灌技术往往用于局部灌溉,例如果园、蔬菜园或者温室大棚等经济作物区。这种滴灌技术的原理是将水源通过管道上微小的毛管孔中喷洒在农作物上,不仅有利于农作物吸收水分,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节约水资源,进而达到节水灌溉的最终目的。滴灌模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移动式和固定式的半固式。这种灌溉技术操作起来比较容易,不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而且模式为自动化,不需要人工灌溉,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能达到较好的灌溉效果。但是这种方式也存在较大的弊端,例如会经常出现毛孔堵塞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水质较差引起的。所以,在用滴灌技术进行农田灌溉时,必须要将水资源中的杂质过滤掉,避免出现毛孔堵塞等情况,同时过滤过的水资源更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进而促进当地农业发展。
2.5 低压管灌技术
为了有效减少水资源在农业灌溉中的浪费,可以采用低压管灌输水技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减少水资源在运输过程的损耗,进而增加水资源的利用率。低压管灌输水技术可以将相同的水量分散在更大的土地面积上,进而增加农作物产量。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省电能,同时还可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该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输水渠道的占地面积,节省了更多的土地面积,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低压管灌輸水技术增加了输水速度,并且比滴管技术投资更少,减少了农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了农民的收入[2]。
3节水灌溉发展趋势
在后续发展的过程中,节水灌溉技术会着力向后续以下两个方向发展:首先是生物技术。这种技术产生之后,会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建设,需要具体分析节水技术的高效性和优质性,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让灌溉技术得到优化,进一步控制灌溉的成本,提升农作物的产能。其次,需要加强信息智能化灌溉技术的使用,这种技术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控制,可以更好地把握农作物的日照强度、空气质量以及环境温度等。另外,可以分析不同作物灌溉所需的水分和时间,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地进行参数的设置,保证灌溉量和灌溉的时间,进一步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升劳动效率。
4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业生产的灌溉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因此,科学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应在农田水利工程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地区水利系统的提升,还可以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麦热燕,肉孜.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南方农业,2016,(12):239,241.
[2] 刘妍萍.创新节水灌溉技术促进农业发展的建议[J].南方农业,2015,06(02):17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