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关系

2019-10-21 09:57刘永青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唱法丹田美声唱法

刘永青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过许多艺术家的锤炼、继承、积累与发展,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据重要地位。

京剧的发声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京剧有“生、旦、净、丑”四个行当,每个行当的发声有不同的要求:

1.丹田音:京剧的基础发声法,各个行当的演员都的要练习。要求京剧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称丹田)发出声。

2.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

3.与真嗓对应的是假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声带震动面积缩小,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称为假嗓。

4.脑后音: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脑后音要求气从丹田出,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

京剧发声、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三者之间的关系:

美声起源于17和18世纪意大利,强调自如、纯净、平稳的发声与灵活和准确的声乐技巧的歌剧唱法。美声歌唱要求有饱满的气息支持和灵活自如的呼吸控制能力,主张胸腹混合式的横膈膜呼吸法。

我国的民歌唱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民族唱法发声方式有效融入了许多京剧(戏曲)的发生特点及元素,应用的真声相对较多,声音位置比较靠前,更多的为头腔共鸣与口腔共鸣,发音过程中强调“说”,要求运用以字带声的唱法。它主要以真声为主,声音自然、细腻,具有明显的传统民歌的特点。

第二阶段并未沿袭传统的以戏曲发声为主的唱法,而是重视喉咙的打开状态,并在歌唱过程中一定程度的混入假声,尽可能令声音贯通、流畅,发声技巧也发生了改变。

第三阶段是我国许多的声乐爱好者在学习民族唱法的过程中,在继承传统的民族歌唱技巧的同时,也吸取了美声唱法的特色,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探索从而形成的新式唱法。这一唱法歌唱气息较为灵活、吐字更加清晰、声音甜美、同时也有效结合了真假声、音域宽广,新的歌唱技巧可令演唱者灵活自如的歌唱。

京剧有很多流派,流派之间发声方法也各有不同:

京剧发声与传统民族唱法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民歌的一部分。梅派的发声方法与民族唱法有更多共通点:声音位置相对靠前,音色甜美圆润。值得一提的是,与美声唱法的表现方式不同,民族唱法与京剧更加注重咬字,格外强调主旋律,尽可能体现运腔韵味,重视技法的应用,并尽可能彰显民族文化特色。在应用共鸣腔管的过程中,与美声唱法相比其共鸣腔管更短、更细,咽喉腔与喉咙的打开程度必须适宜,不可过宽,尽可能抬高上颚放松下颚,从而获得头鼻腔共鸣。

程派的发声方法与美声唱法有直接的关系。代表人物为张火丁,她在歌唱的过程中主要运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尽可能保证吸气量的充足,高音区主要运用头腔共鸣的方式,同时,也会打开口腔,实现真声与假声的有效结合,这样处理出来的声音更具穿透力,声音也更加厚实。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京剧与其他姊妹艺术的交流越发密切,中国传统京剧的演唱也有个新的活力。唱段训练学习和掌握声乐理论,又用学习和掌握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训练和演唱,从从理论到实践的结合中,掌握了科学发声的知识。他们的唱腔既有传统的行腔韵味,又有现代感,更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

京剧发声与民歌唱法、美声唱法的共性:

京剧发声、民歌唱法、美声唱法都是唇齿舌咬字,京剧和民歌唱法要求牙齿像咬筷子,声音贴牙齿,美声嘴唇竖起来唱,声音也是贴牙齿。嘴型都不要太大,京剧发声嘴型要求要小。声音都要求朝前集中,充分利用唇齿舌来发声咬字。

共鸣腔的使用在京剧发声、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中都很重要:运用不同的共鸣方式,促使音量与音色发生变化,同时对唱腔进行润色,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值得一提的是,共鸣腔管的使用应当尽可能适当。总而言之,民族唱法与京剧唱法的共鸣腔管与欧洲唱法相比均要更短、更细,同时咽腔与喉咙的开放程度也较窄,但是喉结却相对较稳,发出的声音明亮、集中,咬字相对清晰。

京剧发声、民歌唱法和美声唱法在气息的运用上,是基本相通的,学院派的民歌学生都要先学两年美声。发声方法是相通的,只是位置不同。保持自然呼吸,以此为基础,再结合唱腔的实际需要,适当的调节呼吸深浅,通常情况下,慢腔需要慢速,同时吸气要深,而快板与明快小调吸气要浅。

京剧發声、民歌唱法、美声唱法都有真假混合声,以达到扩大音域的目的;都有真假声的换声区(即大、小嗓打架的那个音阶)在换声区用混声唱法,在换声区以上的高音时,以假声为主,掺上真声,加重胸腔共鸣,声音不会出现虚而细;在换声区以下的音时,以真为主掺上假声,声音就又宽又亮。这样,真声中有假声,假声中有真声,形成混合音色。

唱法或发声是作为解决声音问题的科学技术而存在的。它具有个性,也具有共性。京剧发声、民歌唱法、美声唱法各有优缺点。无论如何,科学的发声技术,美好动听的声音,对任何一个艺术品种都是适用的。为了更好的发展,目前,在保留自己的特色风格的前提下,呈现三者互相学习,相互借鉴的形式,这是一个可喜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戏曲嗓音训练方法,对你肯定有帮助[DB/OL].戏曲宝,2018.

[2]中国民族声乐的起源[DB/OL].中国新媒体信息网,2018.

猜你喜欢
唱法丹田美声唱法
中国美声唱法的发展及对民族声乐的影响
“中国唱法”不如叫“中式唱法”
美声唱法与中国当代创作歌曲的演唱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少林内劲一指禅丹田功(三)
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论科学的发声方法
唤醒丹田方法之我见
浅谈美声唱法的民族化
探究意守丹田基本原则的阶段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