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冕轩 刘芳
摘 要:如今,在人们生活中网络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其对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后备力量,需要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然而,网络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可谓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鉴于此,本文就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
1.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首先,增加了对网络的依赖性。在自由、宽松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不会受到现实世界的约束,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选择网络来进行娱乐、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并且借助网络来释放自己消极的情绪,网络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网络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不能对自己每天花费在网络上的时间进行控制,致使他们的意志力薄弱,甚至是沉迷在网络的世界中不能自拔,出现了消极厌世、逃避现实的状况。其次,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影响。大学生处在价值观、人生观都不够成熟的阶段,对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很容易受到一些扭曲的价值观的误导,比如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等。在实际环境中的价值和网络环境中的价值出现较大的落差的时候,就会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判断,从而会出现焦虑、失落以及恐惧的情绪。
2.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和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较来说,网络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立足于网络虚拟性、开放性以及隐蔽性的特点,更多的学生更加倾向于借助网络来获取信息,以此来展开人际交往。然而,网络的纷繁复杂性又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从而会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增加。就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说,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学习,了解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不断提升网络办公技能,用学生更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过不断的创新以及探索,确保该项工作的高效实施。此外,网络环境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并且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新的天地,提供了新方法以及新工具。网络的隐蔽性以及便捷性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容易落实。心理问题的咨询以及调查不仅是需要经过面对面的交流,还需要借助微信、QQ等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以此来降低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这样一来也有利于更多问题的解决。
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3.1高校层面
高校也应该重视教学理念的更新,全面强化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充实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落实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网络。以建立大学生心理资讯站的方法,掌握学生的心理,并且及时提供预防性的措施。在校园网中,高校还应该专门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网或者是心理健康板块,对大学生传播心理知识,并且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借助网络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的过程中要做到保密、平等,尽可能使学生信服,并且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确保心理健康的关键途径,因此,高校在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候,需要将网络心理健康知识渗入其中,帮助大学生树立网络法治观,让大学生意识到法律可以对网络起到规范作用,这样一来也能够摒弃网络中的不良行为。为了能够确保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正确认识网络,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网络法治观念。高校也应该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可以认识到网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此外,还可以鼓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拓展网络知识,熟练运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还应该加大对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力度,确保大学生对有益网络文化的重要性有所认知,以此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3.2教育系统
只有借助多种渠道全面开展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工作,才能够给大学生建造良好的网络健康心理。教育者在网络时代,需要具备较强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以及丰富的网络文化能力,同时,还需要广泛运用网络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同样也是大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基于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校园网络的建设力度,丰富校园网络的内容,将校园文化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在开展校园网的建设工作的时候,需要加大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在校园中广泛传播有益的网络文化,吸引更多的大学生通过网络来接受教育。强化网络技术知识的传播力度,借助网络宣传教育,确保大学生能够真正认识网络,消除依靠网络的心理,确保大学生能够正确处理网上和网下的关系,以免在大学生中产生网络心理问题。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工作的实施,应该确保多样性,不可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网上的休闲娱乐非常重要,高校也可以借助网络的休闲娱乐,对大学生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样一来就会受到更多学生的欢迎。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依赖于网络之外,还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将网络上的宣传教育工作反映在校园生活中,让大学生从中接受教育。
3.3自我角度
应该鼓励大学生强化对自我教育的力度,不断加强自律意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应该体现出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地位的平等性,仅仅依赖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是很难实现教育目标的,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言更是这样。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只能是大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以及倡导者,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目标,还需要大学生不断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并且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学习。通过唯物辩证法可以发现,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源于内因,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以此来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自我心理意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应该将主体性原则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提供自我选择权以及自我管理权,借助自我教育将其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其具备良好的心态。此外,还需要落实贯彻激励性的原则,使高校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兴趣,确保其能够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提升心理能力,尽可能降低对网络的依赖。另外,应该引导大学生强化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自觉形成遵法、知法并且守法的法律意识,成为具有高尚网络道德的人。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面对网络,我们应该拥有像宋代文學家苏轼那样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不可留意于物。”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探究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智库时代,2019(17):177-178.
[2]郭珊珊.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8):38-39.
[3]陈秀兰.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初探[J].才智,2019(10):97.
[4]张利南,陈卓敏.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1):53-54.
[5]刘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0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