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佳琪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本文从《牡丹亭》中的时间、空间、情境等多维构架中去分析《牡丹亭》的艺术创作手法。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形式;多维空间
《牡丹亭》是明朝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大致内容讲述的是官家女儿杜丽娘聪慧美丽却毫无自由,只能呆在自己的闺房之中,甚至连自家家后有个后花园都不知道。直至教书先生给她讲授《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杜丽娘如梦初醒,但终究没有自由。一日,她在梦中与一位名叫柳梦梅的书生相爱,醒来后却发现是南柯一梦。于是她郁郁寡欢,最终在这冰冷乏味的现实生活中死去。她嘱咐家人为她修建了梅华庵并藏了一幅自画像在梅花树下。而远在广州的柳梦梅也做了和杜丽娘同样的一场梦,三年后,他进京赶考,在梅花树下见到了杜丽娘的自画像,他非常吃惊,当晚就留在了后花园中。晚上,杜丽娘的魂魄与他幽会,诉说了她因情而死,并叮嘱他开棺让她还魂,最终,杜丽娘和柳梦梅永结同心。
汤显祖的《牡丹亭》艺术创作手法多样,其中运用最多的是多维空间的构架。首先,我们先从情境的角度去分析《牡丹亭》的艺术创作手法,戏曲《牡丹亭》全剧共有五十五场,每场情节环环相扣,我们拿其中的一个片段来说:自从杜丽娘情窦初开之后,去了自家的后花园,看到这姹紫嫣红的园中景色,联想到了自己正处在这花朵般的青春年华,而后又自怨自艾,却只能困在这深中闺阁,她最终把矛头指向了父母,指向了封建礼教的代表,而剧中又引用了"杜鹃啼血”的典故,烘托了浓厚的伤感氛围,这其中了包含了杜丽娘的悲伤、孤独和悲愤,也蕴含了对封建家庭、封建社会的不满。作者用夸张的笔调,把杜丽娘内心世界刻画的淋漓尽致,如:袅晴吹来闲庭院,谁漾春如线。停半晌,刺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拖逗的彩云遍,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步步姣》)用悉心装扮,悄悄照镜子的细节描写,逼真地描绘了闺中少女情丝初动,顾影自怜的微妙心理。作者强烈的刻画了杜丽娘丰富的心理活动,从先写孤独的锁在深闺,虚度年华;再写对景打扮、顾影自怜、情思摇漾。作者描绘的既是姹紫嫣红的春景,也是情思绵绵的春情;情与景、物与我、虚与实结合非常巧妙,她所描绘的正是封建社会中被压抑的女子的心声。
其次,是从空间的角度去分析《牡丹亭》的艺术创作手法,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幽冥这三个空间,在现实中,杜丽娘被束缚在闺阁中,甚至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这是封建社会所在成的悲剧,杜丽娘没有直接和封建父母交锋,她所处在封建社会,这种大环境让她现实里没有自由,所以她的所思所想被压抑到只能在潜意识的梦里做出来;在梦幻中,杜丽娘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将所有被压抑的情感和自由在梦中绽放,所以当她醒后发现是南柯一梦,这种现实与梦境的落差导致了杜丽娘的死亡;而在幽冥中,她摆脱了现实的束缚,获得了自由和常人所不可获得的本领(死后与柳梦梅幽会),阴曹地府的判官虽然面目可憎,可是却为杜丽娘查明真相放她回魂。杜丽娘在梦中的美好与现实中父母家庭的冷漠封建相对比,幽冥中判官可怖却查清后放杜丽娘回了魂与现实中杜丽娘回魂父亲的冷酷相对比。这三种空间的对比既体现了现实的残酷,又深刻的描绘出封建社会的本质,也体现了作者的理想主义色彩。
最后,从时间的角度去分析《牡丹亭》的艺术创作手法,《牡丹亭》从生与死的时间线去描绘杜丽娘思想解放和生命自由的人性主义形象,“生”的时候生而有情,因情成梦,“死”的时候仍在执着的追寻自己的爱情,作者更是凸显出超越生死的爱情理想。也因而可知,封建礼数统治下的教育,压抑并摧残人本性的渴望,在这种统治中是很难实现人本性渴望的。《牡丹亭》中表露的女性生命意識,不但造就了杜丽娘情感意识的觉悟,更是在杜丽娘的内心意识世界引起动荡,推动杜丽娘走上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追寻自由爱情的本性解放之路。
《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才华卓越,聪明过人,但天妒英才,四次都没有中举,这其中有运气不佳,也有得罪权贵的因素,汤显祖痛恨这些恶人嘴脸,痛恨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但是却没有深陷其中,与他们同流合污,也没有从此一蹶不振,反而造就了他坚定意志的品性。全心投入在创作戏曲之中。而《牡丹亭》的创作也是他在生活中目睹了一些爱情故事,和汤显祖与好友之间的“梦生与情”而产生的创作情感。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的艺术想象、构思和传达,是艺术家处理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也是对现实的认识态度和对艺术的理解,也就是“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是艺术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来的,他认为“有意味的艺术形式”不是再现现实的实在,而是通过纯形式表现艺术家的审美情感,显示终极实在的意义。
众所周知,作品《牡丹亭》中充满了浓厚的梦幻色彩,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爱,而现实生活中恰好有柳梦梅这个人,并且与杜丽娘做了相同的梦产生了同样的情愫,杜丽娘死后还魂,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不得不说这种情节与作者的世界观紧密相关。而从《牡丹亭》的多维空间构架(时间、空间、情境)所表达的艺术情感和手法中也紧密的和作者的思想认知所相连,汤显祖通过塑造杜丽娘这一人物形象,抒发了汤显祖追寻爱情自由和天性解放的意愿,也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刻毒虚伪。这不正与克莱夫·贝尔提出的"有意味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吗。李厚泽曾提出过"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几个层级与他所说的感知层、形象层和意味层有某种对应联系。一部作品的成功,是作家、作品和欣赏者共同造就的。首先作家有意味层,作品有形象层,作者再把"意味”“形象”相结合,欣赏者才能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最后悦志悦神。而《牡丹亭》正是这样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