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胜
【摘 要】目的:研究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1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奥氮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组间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理行为评分。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喹硫平治疗或奥氮平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灵活运用。
【关键词】喹硫平;奥氯平;老年痴呆症;精神行为障碍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4-0044-01
老年痴呆症临床上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症”[1]。临床上,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2]。其主要以失语、记忆障碍、失认、失用以及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3],其发病年龄主要在70岁以上[4]。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重,其病也逐渐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提高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现已被临床高度重视。为进一步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11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别采取喹硫平药物治疗与奥氮平药物治疗,对比两种药物对老年痴呆患者治疗的效果,现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收治疗的11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法,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5例。对照组男32例,女23例,年龄在65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3±1.6)岁,病程1-2年,平均病程(1.5±1.2)年;实验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在64岁-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72.5±1.5)岁,病程1-2.5年,平均病程(1.75±1.2)年,以上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给予喹硫平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在给予喹硫平(生产厂家: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7)药物治疗前,给予患者多奈哌齐(生产厂家:重庆植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723)治疗,1次/天,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用量5mg-10mg/次。②给予喹硫平药物,1次/天,首次给予剂量为25mg/次,并于夜间睡前口服,之后根据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病情情况适当加量,每天不能超过100mg-400mg。
1.2.2实验组给予奥氮平药物治疗,具体方法如下:①在给予奥氮平(生产厂家: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12)药物治疗前,给予患者多奈哌齐治疗,1次/天,根据患者情况给予用量5mg-10mg/次,②给予奥氮平药物,1次/天,首次给予剂量为25mg/次,之后根据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以及病情情况适当加量,可达到10mg/天。以上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1.3.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病理行为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经SPSS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计量资料应用()描述,组间经t和x?检验,差异在P<0.05时,存在临床可比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病理行为评分对比
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还未能使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得到明确有效治疗,但在患者精神行为障碍方面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本次研究中,对我院11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分别实施喹硫平药物治疗与奥氮平药物治疗,结果发现,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实验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评分,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治疗前、治疗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喹硫平治疗或奥氮平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综合以上分析,对老年痴呆患者,实施喹硫平治疗或奥氮平治疗均有显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可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傅春恋.对比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12):89-90.
[1] 林贤颖,王勇,陈志民.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分析[J].海峡药学,2018(6).
[1] 熊飛东.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 26(11):2036-2037.
[1] 但霞.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伴发精神行为障碍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