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应琳?石磊?胡倩
【摘 要】目的:探析应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的操作技巧及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确诊为CAD且年龄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为本次研究数据对象,期间对此类高龄患者均拟定CABG手段治疗。在此类群体中随机抽取30例并对其临床数据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系统归纳CABG手术对高龄CAD患者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结果: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平均输血量、机械通气所需平均时间、于ICU停留平均时间以及住院平均时间等进行记录,所得数据均在相对合理范围内;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事件;对患者术后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出现并发症包括急性肾衰竭、呼吸衰竭、新发心房颤动、心力衰竭。结论:对年龄偏高的CAD患者在拟定治疗方案时,从效果、安全性角度出发均可选择非体外循环环境下的CABG手术治疗,优势突出,令人满意。
【关键词】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2-0058-0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一直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危急重症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此类患者典型临床症状为乏力、心悸、胸闷胸痛等,冠状动脉血管由于粥样硬化的影响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阻塞,在得不到有效缓解的情况下会诱发心肌缺血缺氧,再进一步则有心肌梗死、猝死等[1]。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般用外科手术方案治疗,但对年龄偏高特别是在75岁以上的高龄患者则需要考虑到更多的因素,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CAD的疗效已经得到临床验证,本院近年应用该手段对高龄CAD患者治疗也进一步确认了其安全性。现将相关数据整理后归纳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自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收治确诊为CAD且年龄在75岁以上的患者为本次研究数据对象。纳入患者中男女例数对应为23例、7例;年龄在75-87岁间,平均为(83.11±2.17)岁。患者中有23例合并有高血压病,21例合并糖尿病,18例合并血脂异常,7例有脑梗死病史。入院后对其进行冠脉造影,确认存在有多支血管病变情况。
1.2治疗操作
患者在确诊病情后均你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注射肝素之后吻合大隐静脉和升主动脉,左乳内侧的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处理。将需要进行搭桥处理的冠状动脉充分暴露,将存在于靶血管周围的心肌做固定处理之后将对应的冠状动脉进行吻合。为患者进行麻醉诱导前半小时通过口服方式给予地西泮,通过肌肉注射方式给予吗啡,将气管插管、桡动脉测压管、SwanGanz导管与导尿管置入。麻醉维持阶段药物选择丙泊酚、罗库溴铵以及枸橼酸舒芬太尼,吸入七氟醚。通气相关参数设置如下:潮气量为9-10ml/kg,呼吸每分钟12次,吸入氧的浓度为50%。确认全身麻醉起效后再胸骨后正中做一切口,将心包切开后掌握冠状动脉的病变的详细情况,确认吻合靶点以及吻合支数,对左侧的乳房内动脉进行常规游离处理,如患者為多支病变的则根据情况再对桡动脉、大隐静脉进行游离。手术过程中左乳内动脉全部在前降支吻合,应用7-0prolene线完成心脏表面与移植血管的吻合操作,应用6-0prolene线完成主动脉侧壁与移植血管的吻合操作。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循环变化状态对各种血管活性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如果在常规药物诸如多巴酚丁胺、肾上腺素、去氧肾上腺素等候依然难以维持循环,则考虑是否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2]。
完成手术之后第二天为患者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同时补充各种日常需要的微量元素。如移植血管选择桡动脉的术后还应该给予地尔硫卓,防止出现血管痉挛并发症。密切观察患者的心功能变化状态,决定是否给予利尿剂、地高辛等药物。
2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期间记录后计算可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平均输血量为(435.11±262.14)ml,机械通气所需平均时间为(2.21±0.11)天,于ICU停留平均时间为(2.55±0.81)天,住院平均时间为(10.20±1.12)天。
无患者因手术出现死亡事件。进行平均2周时间随访,有2例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占比例6.67%,有5例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占比例16.67%,有6例患者出现新发心房颤动,占比例20.0%,有1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占比例3.33%。
3 讨论
CABG手术对于CAD患者而言能够全面的完成血管重建操作,恢复处于缺血状态的心肌血液供应,从而缓解甚至解除患者心绞痛症状影响,降低了心肌梗死发生率,提升运动耐力以及生活质量。CABG手术将位于腿部位置的自体大隐静脉来完成升主动脉和发生堵塞的病变冠状动脉之间的搭桥,从而让主动脉能够远端为冠状动脉供应血液,恢复心肌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使得血运恢复正常[3]。
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近远端之间建立通道,让血液不必经过狭窄位置依然能够顺利达到远端,CABG手术能够在体外循环、非体外循环下进行,其中体外循环进行该手术会诱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增加高龄患者机体负担以及整体治疗风险性。在本次研究中应用非体外循环GABG手术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对于合并有各种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治疗依然能够提供较好的安全保障,确保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 刘韬帅,陈宝田,董然,等.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中长期临床结果比较[J]. 中国医药,2017,12(4):513-516.
[2] 李扬,董然,刘韬帅,等. 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2017,12(6):838-841.
[3] 杨铠榕,周静.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药物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影响因素分析[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7,23(4):48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