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雷
摘 要: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度不断增加,农村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同时,农村的 环境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进而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村的生活垃圾、农业生产活动造成的面源 污染、城市污染物向农村转移的部分、农村企业污染等方面。本文通过相关的问题分析,从普及农村环保意识、污染监控、相关 法规建设、财政投入等措施找到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党的十九大明确要求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从我 国的人口分布上来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 50.3%,农村环境 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生态环境发展,也影响了农村人口的 生存环境,使农业安全受到威胁的同时,也影响了农村人口的 人身安全。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1、农村城镇化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染:农村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势态良好,城市的 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也影响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方方面面。这 造成了大量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以及废弃物,严重超过了农 村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在农村村镇规划中,垃圾处理和污 水处理并没有在一开始就提上日程,边污染边治理是目前采 取的主要形式,对现有农村地区的环境改造也由于村镇布局 的随意性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而举步维艰。 现代化生活方式对农村人口产生影响,农村的垃圾成分 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2、城市污染向农村地区转移:现在城市垃圾在不断地向农村转移,尤其是中小型城市 垃圾啊向农村转移的现象更为明显。随着城市人口规模的不 断扩大,垃圾处理设施和场地的有限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 市环境自净能力的不足。许多中小城市选择以城市规划的形 式将垃圾转移到成交能存活是远离城市的山区沟壑。最终出现一种奇怪的想象:城市里整齐有序、干净卫生,城市周边的 郊区或农村却是一片狼藉。久而久之,农村环境成了城市环境的受害者。更有甚者,城市中有些化工类、机械类、纺织类 企业也会将有毒或有害的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废弃物、废水废 气废渣等倾倒转移至农村地区,这些污染严重威胁农村居民 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3、农业活动产生的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 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滨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 染。农村生产活动的范围广泛,农业污染不易被监控、不易被 量化且具有极大的随机性,由于农村人口缺乏环保意识和防 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农业污染不可避免的最大隐患, 且在一定范围内有不断扩大、污染加剧的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为了实现高产,农药的生产和使用、现代 农机设备的使用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4、农村企业污染:农村地区分布了数以亿计的乡镇企业,产业类别主要为 机械制造、造纸、煤炭化工、水泥制造、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等, 主要依赖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其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 落后、产品技术层次不高,其生产过程对农村环境造成了严重 污染。据统计,我国乡镇企业的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污染等排 放量已占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1、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意识十分薄弱:农村面源污染多分散存在,难以控制,具有隐蔽性和随机 性,也伴随着农业生产发生,使其更具有隐蔽性,农村人口尤 其是农业生产者没有防范意识,没有及时发现和及时检举农 业污染问题,导致农村面源污染问题持续存在。
2、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农村经发展的影响很大,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产业发展仍在農村经济发展政策中占据相当的分量。为什么作为环保卫士 的环保部门没有发挥其行政执法作用呢?原因三方面:一是农村污染问题自身特点导致的环保监管不力;二是受到当地 政府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污染型企业执法不深违法不究;三是 以收取排污费代替违规查处,一些环境保护局成了“污染保护 伞”。因而制度的改革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保执法机 构独立于地方政府体系之外,解决环保执法受地方政府干扰 的问题;二是环保执法机构的执法意识要增强,要严格遵守法 律法规,严格执法,绝不姑息任何违法违规的事件责任人,践 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基础性科技工作严重不足:缺乏对农村面源污染长期的基础性监测调查与研究,由 于农村环境系统的基础性数据不完善,缺乏有限的监控措施 和高效的技术支持,缺乏环保意识较强的行政执法队伍和监 控人员,其综合治理环境污染问题的效果有限。
4、农村环境治理投入严重不足:“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并不适用,环境 污染责任人追究起来较难,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有限 的城市和农村进行分配,显然,财政投入更多地落在了城市和 工业建设中,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少之又少。历史遗留的基础 设施差、财政投入少都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环境治理工 作的展开。
三、解决渠道
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是目前各级政府积极面对的社会经济发展 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否应参与其中,增加政府支出在这方面 的投入。地方政府要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合理保障农村 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
2、加强乡村城镇的规划管理和村民自治: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 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等充分衔接,鼓 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 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 分离,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 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村庄 规划的主要内容应纳入村规民约。
3、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鼓励社会各类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 目。环境整治工作的护体市政府,但政府财政支出的有限性决 定了环境整治力度的有限性,因此政府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合 作方式值得考虑,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 黄及政治的各类子项目中,例如农村环境治理基础设施研发和 制造等。也可以采取产业融合发展,鼓励乡村旅游业、休闲农 业等新型的低污染低能耗的产业类型来引导农村产业结构升 级,实现农村产业更新换代和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古建武.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J].科 技视界,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