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小琴
摘 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得到综合、全方面的提高,学生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实践应用学到的语文内容,这些都是进行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本文旨在通过针对五年级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研究讨论,从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吸取知识和打破小学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壁垒方面,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语文;生活化;教学研究
引言:
五年级的学生面临一年后小升初的学习压力,很多教师认为此时更应关注学习成绩,认为生活化教学影响理论学习,其实是一个思想误区。语文采取生活化教学,从多方面助力学生知识体系和思维见解的成长,对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促进强化作用。要想做好语文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旧有的理论教学模式,使语文知识联系生活注重实用。同时也要做到改变对学生既有的评价机制,成绩好固然令人欣喜,但必须认识到更重要的是保护好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为学生今后人生的成才起飞奠定好基础。
一、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将学生学习实际需求为方向指引,将教学内容和过程、手段进行合理、科学的编排,保证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在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同时也能开阔眼界,不拘泥于固定思路[1]。比如讲解五年级上册的《四季之美》和五年级下册的《手指》这两篇课文时可以这样让学生思索:一年有四季,岁岁如此,周而复始,可如果习以为常就不能深入体会四季之美;人皆有手,十指伴身,除非有所损破否则我们往往忽视它们的灵活方便。这两篇文章写得如此精彩说明并非生疏才是美,也并非远处才是风景,生活需要大家有颗生机勃勃充满好奇的心,随时能发现、述说生活的美。要想讲述好生活的美就要首先热爱生活,认识到语文虽然表现在语言文字上,但是语言文字是有张力的、是流动的,需要学生在平时体会到这种鲜活的力量,有感而发时再刻意运用一些语文阅读、写作技巧。假以时日,语文学习能力自然会得以提升。
二、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
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认识到学习不是为了家长、更不是为了老师,而是为了自己而学习,广学明志,成长成为一名有价值、精神自由的人。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做到“认真听、主动说、入心读、流畅写”。比如讲授五年级上册中的《忆读书》时可以由作者冰心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引申,讲述兴趣和成就间的关系。因为一个人热爱一样事物必然本能想多接触、多了解这个事物,久而久之,必然比其他人积累得更多,运用这些知识自然得心应手,能取得出众的成绩。教师再由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热爱书法之人必然会写一手好字,爱好音乐之人唱歌一般都动听。与此一致,如果一个人热爱学习,哪怕刚开始时强迫自己产生兴趣,久而久之必然也能学到更多知识,提升成绩。
三、扩散思维,注意各学科间的融会贯通
真实的生活中要想了解一件事物需要多学科的知识认识,所以语文教师不能将知识的传授范围禁锢在语文这方领域,要巧妙联系其他学科。比如科学、美术乃至数学、音乐等学科知识都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觅得踪迹,融会贯通。语文做为主调联系其他学科知识不但不会削弱语文课堂的语文教学主体地位,反而因为其他学科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语文课堂上表达的内容获得反哺[2]。比如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授课过程中就可以顺带讲解生物、物理、数学等知识:人类之所以最快奔跑速度限制在每小时二十四千米内,是因为人体的肌肉纤维收缩速度有限制;猎豹的流线型体型和柔软有弹力的脊柱,再加上爪尾配合,使其成为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类似这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这里顺带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也为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概念基础。
四、走出课堂,走入生活
五年级学生虽然摆脱了低年级学生的幼稚顽皮,但仍旧是贪奇好玩的年龄。如果说要出去玩都是欢呼雀跃、兴味盎然。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外出研学,比如去海洋馆、植物园、名胜古迹等开拓见闻;暂不方便组织的学校则可组织学生集体踏青、探访福利院,或者让学生在周末时收集植物制作标本,观察路边行人并大胆猜测行人的身份行踪等。这些都可以锻炼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观察能力。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此为素材进行写作,真实的经历加上教师的引导可使学生提高语文作文水平。
五、结束语
对语文这一课程采取生活化教学,需要教师避免以往的形式主义和过程束缚,真正理解语文生活化教学要义,值得每位语文教育者认真实施、克服阻碍。每节课都要在讲述书本知识之外留出一些空余引导学生联系、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语文知识学活、用活,使之具有实用价值。教师还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出发,兼顾丰富生活实践经验,坚持知识体系的扩充、更新,在日常语文教学活动中不断锤炼课堂授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雪珍.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74-174.
[2]任志姗.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及其实施策略初探[J].学周刊,2016,32(3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