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理论视角下自媒体鄙视链现象探析

2019-10-21 05:42李婉旖
西部论丛 2019年25期
关键词:自媒体

李婉旖

摘 要:鄙视链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的一种亚文化现象,如今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推动下,鄙视链从搜索引擎、社交平台到自媒体等互联网应用当中逐渐分化成型,并且愈发明显。本文以场域理论的视角,从社会阶级划分、群体身份认同到自媒体“污名化”,阐述引发自媒体鄙视链现象的成因。并通过社会群体认知偏差、社会矛盾加剧等方面解释鄙视链现象存在的不合理性,由此提出推广优秀作品、倡导包容心态等消除鄙视链现象的建议。

关键词:鄙视链;自媒体;场域理论

引 言

当前随着资本的高度分化,社会世界逐渐分化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小社会,这些小社会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中被称为“场域”。所谓场域指的是在各种位置之间存在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是构型,具有自主性且和独立性。由于不同“场域”之间所拥有资本的差异,一些带有社会歧视含义的“鄙视链”油然而生,并且在各个领域均有体现。在自媒体领域中,呈现出以“知乎”为首“快手”为末的“场域”等级分化。随着自媒体鄙视链逐渐清晰,部分知乎用户逐渐爬上鄙视链顶端,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APP视为文化糟粕,并对其产出内容嗤之以鼻。针对自媒体鄙视链的成因,笔者拟从布迪厄场域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并探索其背后隐藏的现实危机。

一、用场域理论看自媒体鄙视链现象成因

1、资本差异导致场域分化

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中,社会资本以经济资本为基础,体现在社会关系之中。收入不平等,发展不均衡的经济发展,导致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这里的社会资源可以指教育资源、原生家庭资源、社会关系资源等,具体到自媒体使用中,可体现为媒介使用的水平和程度。就笔者观察,知乎的信息框架主要以长文、思维导图、数据流为主,浏览需要消耗大量的思考成本。且知乎的原型本身就具有严谨的专业性,旨在为各界学者提供探讨的圆桌。而现今由于大量斜杠人士的涌入,使用者平均知识水平被拉低,一些“商业吹捧”、“自编自导”现象层出不穷。再说抖音等短视频自媒体,信息载体是“易消化”的短视频,是媒体市场的“速食快餐”,其营养价值有待考究。总而言之,社会资本的差异带来的媒介场域分化是导致鄙视链形成的主要因素。

2、主动群体归属与排他性

人无法脱离群体独立存在是亘古的生存准则,在群体中的身份确立,可以获得生存所需的归属感和安全感。而给自己贴上标签的行为,可以让陌生人快速了解自身所处阶级和立场,并表达建立良好社会关系的期望。所以当一些用户想要设立精英人设时,便会主动从鄙视链中“插队”,加入高举科学旗帜的知乎大军中。存在于鄙视链中的用户大部分都发挥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动机则是想要获得场域的认同,从而获得网络地位甚至社会资源。由于资本在场域中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一种排他性资源,会引发上层阶级群体对其他群体的“否定性”反应。而强烈的排他态度和自我认同使得群体趋同性更强,拉大群体之间的距离。

3、场域中的惯习与“污名化”

惯习是布迪厄场域理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建构的性情倾向系统,场域与惯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惯习作为一种生成性结构塑造并组织着实践,就自媒体而言,不同场域的惯习促使具有类似话语权的个体做出相似行为,这些行为将场域建设成一个满足主体需要并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世界。在知乎问题“你为什么讨厌抖音”下已有回答4953个,其中高赞回答已经获得四位数点赞量,可见抖音在知乎上的口碑是一片狼藉。一些与快手有关的关键词如“外放扰民”、“内容低俗”等也反复被官方媒体提及。事实上,抖音快手上作品质量的良莠不齐,使用者社会素养普遍缺失的现象已经显而易见,对此年轻群体发出的抗议和指责也无可厚非。然而这些抗议声在知乎所形成的场域里不断回弹、扩散,使得越来越多的网友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并予以呼应,强化了鄙视链这一概念。

二、自媒体鄙视链现象背后隐藏的危机

1、激化行业恶性竞争

隐藏在鄙视链背后的,其实是不同类型的生产产业。就自媒体平台而言,以知乎为代表的知识信息产业链和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信息产业链在信息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差异,这就导致受众选择上的分化。为了谋取更多的资本利益,部分自媒体平台不惜以自身理念为代价,仅仅以流量为指标,散布推广一些哗众取宠、夺人耳目等具有迷惑性的内容,甚至一些大打擦边球的低俗内容也通过了发布审核。而针对某一平台的“污名化”实际上也可以从议程设置角度去观察其背后的资本运作所诱导的平台恶性競争。

2、引发社会阶级矛盾

布迪厄曾说,传媒诞生于社会现实,反过来也催生、引发、强化一个群体的阶层意识,并“制造”阶层。由于资源分布不均、社会权利不平等等因素导致社会阶级矛盾在阶层之间不断恶化。而自媒体鄙视链则是社会结构分化在媒介空间的客观体现。在鄙视链中,处于上层的精英群体由于其资本优势而产生的优越感,加剧了该场域对其他场域的排他性,并通过不断传播对低层群体的鄙视态度从而加剧了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而低层群体对于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等众多现实问题早已群愤激昂,社会冲突一触即发。部分个体甚至会产生身份认同焦虑,在加上道德素养上的缺失,最终走向极端的道路。就加剧社会矛盾这点来看,鄙视链的形成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威胁。

3、社会价值观单一化

鄙视链固化所带来的社会群体认知偏差和价值观单一化,都将本应该多样多彩的人生变成开往同一方向的列车。马尔库塞定义的 “单向度的人”其实是社会发展道路上巨大的绊脚石。就个体角度来看,鄙视链无形之中将成功的标准单一化和物质化,而忽略了个体性价值的实现和精神层面的丰满。就社会角度而言,社会价值观的单一化会使得中国社会生产丧失创造力,使中国包罗万象的民族文化丧失活力。社会价值观在保证正确方向的同时应该赋予其更多的可能性,不仅能够为个体制造更多的认同感,使个人智慧碰撞出更多火花,还能有效消除场域之间的屏障,实现共同繁荣的终极目标。

结 语

“媒介即是人的延伸”。自媒体平台只是作为延伸工具存在,而其实现的意义要看我们如何使用这些工具。不管是知乎还是快手,在本质上都是提供群体归属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渠道,人们都有机会获得成功和社会尊重。从自媒体角度来看,快手、抖音等短视频APP虽然背负许多“污名”,浮现出的问题值得相关学者批判,但不能忽视它所蕴含的正能量文化传播。充满正能量且内容轻松亲切的短视频内容能够放松用户紧绷的神经,让用户在繁忙工作之余得到社会的安慰与支持。对于快手、抖音上一些哗众取宠、打擦边球的视频,理所应当被运营商在规章制度上进行限制,但并不能当做形成鄙视链的依据。与此同时,身在时代前沿的知乎用户,不应用居高临下的精英视角审视媒体乱象。与其去批判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内容上的缺陷,由此上升到对社会群体的偏见,还不如发现其中涌现出的创意灵感和智慧精神。笔者认为,通过扩大这些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优秀作品的传播力,才能加快各个场域之间的流动,使媒介环境成为一片充满希望的麦田。

参考文献

[1] 蒋淑媛. 鄙视链视域下青年文化的群体偏见与认同危机[J]. 中国青年研究. 2018年12期

[2] 李雪. 从惯习——场域理论看微博中的网民互动[J]. 科技传播, 2016.

[3] 郎玉林. 布迪厄场域理论在全民阅读发展中的引入与思考[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 272(10):40-43+102.

猜你喜欢
自媒体
智能手机时代隐私权的保护
自媒体对高中汉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自媒体对大学生旅游动机的影响
自媒体时代网络创业策略分析
自媒体时代慕课对民办院校高等化学教学的意义与影响
自媒体时代下普通高校思政课改革路径
“全民记者团”:济南电视台与“百姓记者”的“握手”实践
自媒体时代我国公民新闻的审视
大众文摘期刊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实现“内容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