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experience for the poverty-stricken areas to shake off poverty and become prosperous. Akesu Prefecture, as one of the “three districts and three prefectures”of deep poverty, persists in the idea of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to promote poverty alleviation”, combines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with poverty alleviation to “grasp,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se two key links”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based on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
Key words:Party construction, poor villages, poverty alleviation, grass-roots party organizations,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摘 要: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阿克苏地区作为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域之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手抓、两融和、两促进”,穷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
关键词:党建;贫困村;脱贫攻坚;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通过抓好党建促进脱贫,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重要经验。[1]阿克苏地区作为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域之一,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思路,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访惠聚”驻村工作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等有效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实际行动,为脱贫攻坚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实现党的建设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两手抓、两融和、两促进”,穷实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
一、阿克苏地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的主要经验做法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先动,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大在村民小组、放牧点、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链等重点领域中建立党组织的力度,紧扣“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落实“六个精准”推进“六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突出以转移就业、发展生产、土地清理再分配等为重点的精准脱贫措施,推动党组织帮扶思路、帮扶责任、帮扶措施、帮扶项目、脱贫路径、脱贫时间“六到户”,做到精准到人、精准发力、精准脱贫。
一是抓好转移就业促脱贫。采取跨县整建制输出转移就业、县域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农业内部转移就业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员1480人稳定转移、3269名县内就地就近转移、2941名农业内部转移就业。二是抓好产业发展促脱贫。在继续深挖棉花、林果、畜牧養殖等传统产业带贫益贫作用的基础上,扎实推进蔬菜订单生产、黑木耳等重点工作。落实订单蔬菜种植1.14万亩,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栽培黑木耳菌棒60万棒,带动贫困户587户,实现户均增收1300元。推行“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组织贫困户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实行“订单”购销,实现人均增收。三是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兜底促脱贫。落实“两线合一”兜底保障政策。对全地区两万余名老弱病残、鳏寡孤独、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员应纳尽纳、应兜尽兜。四是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在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政策的基础上,抓好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素质提升,办好现有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预警工作机制,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有学上、不辍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五是加大健康扶贫力度。继续实施全民体检和健康扶贫“三个一批”行动,使贫困人口每年体检率达到100%。建立健康扶贫保障机制,落实贫困户基本医疗政策,实施大病保险、大病救助,落实深度贫困县补充医疗保险政策,贫困人口报销比率达95%,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二、阿克苏地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村基层组织凝聚力较弱
一是部分贫困村领导班子成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不高,对本村总体脱贫思路谋划研究不深,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弱,过分依赖“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基层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二是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思路、方法、能力欠缺,帮扶举措针对性差,精准度不高。少数帮扶单位、企业责任缺失,仍停留在送钱送物上。
(二)党员干部脱贫攻坚能力不足
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抓工作按部就班,对脱贫攻坚政策和概念学习不深入,结合实际推进力度不够。二是部分驻村工作队对当前复杂繁重的工作认识不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方式方法单一。
(三)贫困村缺乏人才、技术和资源
贫困村缺乏懂农牧业、林果业、电商业等专门技术人才,加之贫困人员利用现代技术信息能力弱,大部分贫困户无法掌握先进、快捷的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和技术,在农作物品种、种植方法以及调整产品结构等方面盲目性大,不能正确把握市场行情,难以利用电商平台销售相应农产品。
三、阿克苏地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关键,牢固确立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
1.加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建设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突出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大力推行“党建+”模式,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脱贫攻坚结合起米,建立“党务+政务+社会服务+电商服务”一休化综合服务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多元、多样、精准的脱贫致富信息。
2.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
根据农村发展变化特点,紧紧围绕“六个一批”“三个加大力度”脱贫举措,不断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贫困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覆盖。积极适应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新变化,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有利于资源整合、有利于辐射带动的要求,大力推行在产业相近、地区相邻、资源互补的村之间,组建党委、党总支或联合党支部,增强统筹发展能力,不断构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以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合作组织、专业协会等为支撑的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引领脱贫致富能力。
3.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结合村级组织“星级化”创建工作,建立健全贫困村党组织分类定级、持续整顿、动态管理长效机制,以县为单位对建档立卡贫困村“两委”班子进行集中摸底、分析研判,每年对所有村党组织进行一次“过筛子”式评估,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力、扶贫效果不明显的贫困村党组织确定为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党组织书记,配齐配强脱贫攻堅的主心骨。
(二)突出重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1.选优配强领导班子
“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需要,着力选拔熟悉现代农牧业,有激情、敢担当、能干事,会做群众工作、善抓脱贫攻坚的干部进入县党政领导班子,不断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整体班子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深度贫困县、乡镇党政正职的稳定,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整。注重选拔基层经验丰富、对人民群众有感情、与群众打成一片的本县、本乡干部进入县乡领导班子。对贫困村“两委”班子进行全面摸底,逐人分析研究、分类建立台账,坚决调整不称职、不胜任的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注重从村级储备年轻干部中培养选任“两委”成员,不断壮大脱贫攻坚基层力量。
2.激发党员干部队伍活力
党员干部是党的肌体细胞,每一位党员都是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保持健康,党的肌体就会焕发出无穷的活力。通过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确保基层扶贫干部安心、安身、安业。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在脱贫攻坚期间,对表现特别优秀、实绩特别突出的基层扶贫干部优先提拔重用。切实帮助解决基层扶贫干部工作中的难题和生活上的困难,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3.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严格落实村党组织书记及后备人选培养的“托峰计划”,建立带头人储备库,注重从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和返乡毕业生等群体中培养后备干部,严格按照《自治区村级储备年轻干部队伍建设规划》,以l : 3比例,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选”、农村致富能手中“择优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储备和培养村级年轻干部,重点培养锻炼,择优充实村“两委”班子。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坚决落实政治审查制度,注重把农村致富能手、复原退伍军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入党积极分子。
(三)多措并举,确保脱贫攻坚扎实有效
1.管好用好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贫困村“第一书记”统领驻村各种力量,紧紧围绕精准扶贫开展工作,结合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认真履行维护社会稳定、健强基层组织、推动精准脱贫、为民办事服务等主要职责,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防止宗教极端势力、地方黑恶势力侵蚀基层政权,干扰破坏村务。根据软弱涣散村、贫困村、偏远散村实际需要,对选派第一书记工作进行集中梳理排查,坚持人岗相适,及时调整补充,确保选得准、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
2.推动“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
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队员党代表、单位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要求,充分发挥“访惠聚”驻村工作队落实脱贫攻坚作用,全面开展包村联户,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户包联帮扶全覆盖,把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到每个驻村工作队,把脱贫攻坚措施具体落实到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确保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户都有人扶、有人帮、有人带。
3.加大基层基础保障力度
按照贫困村“五通七有”退出标准,进一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全部实现通动力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或通讯,全面实现基本安全饮水有保障,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通硬化路。进一步提升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实现有村级党组织阵地、有幼儿园、有便民服务中心、有卫生室,人居环境达到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作用,不断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支撑贫困村稳定增收的产业,实现村年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切实增强贫困村的发展能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注 释
[1] 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9-01(002).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治[M].北京: 外文出版社,2014.
[2] 王珊珊,马凤强.习近平扶贫思想研究[J].南方论刊,2016(08).
[3] 唐任伍.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J].人民论坛,2015(30).
[4] 王健,潘志宝精准扶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实践与完善[J].实事求是,2015(06).
作者简介:冉毅东(1985--),男,四川省长寿县,中共阿克苏地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