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

2019-10-21 05:40李智群
锦绣·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继承弘扬

李智群

摘 要: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而今,孔子学说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以及“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这说明,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尤其是道德传统,既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道德传统;继承;弘扬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现实意义

其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性。提起“民族性”这个词,或许大家脑中浮现这样一个印象:法国人的浪漫,英国人的严谨,德国人的理性,俄罗斯人的深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实践充分说明,现代化的模式可以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自身的民族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如果离开对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和弘扬,就会失去历史的基础,就难以更好地推进。

其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有人把传统比作一座大山,有人把传统比作一条大河,有了传统,我们就有了依靠,有了传统,我们就有绵绵不绝的生命力。同样,道德建设也需要继承传统。我国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并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必须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

其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道德环境之中成长的。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像一块永不会磨蚀的“胎记”,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优良道德传统的熏陶和润泽,会不断地将道德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成为个人人格完善的重要推进力量。

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24孝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一个侧面。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一般来说,是指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并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传统道德思想的精华。在2000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儒、墨、道、法各家伦理思想及佛学中的心性之说,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下面,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中国传统道德第一个方面——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公义胜私欲”,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的精神。关于这个道德传统,我们需要把握两点:一是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勇于承担、义无返顾的态度和精神。“位卑不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就是一种志士仁人对国家命运的责任心;四川地震中,因保护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谭千秋老师,是出自一种忠于本职岗位的责任感;而我们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就体现了一种人伦道德责任感。二是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奉献既是对国家、民族和社会利益的责任意识,也是对自身利益的无私舍弃。用哲学的术语来说,自我牺牲应当是奉献的质的规定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就是中华民族奉献精神的生动写照。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无数仁人志士正是通过“奉献”二字,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传统道德第二个方面——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一直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崇尚“仁爱”原则,主张“仁者爱人”,强调要“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仁者自爱。”——荀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子

这些思想无不体现了仁爱原则。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究和睦相处,倡导团结互助。从古至今,中国人始终奉行“仁爱”原则,与人为善,同他国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国家而言,中华民族应同世界其他民族平等相待,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的合作关系,树立正义自信的大国形象,提升国际影响力;对个人而言,在人与人交往中应谦敬礼让,懂得分享,真诚地对待他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

中国传统道德第三个方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齐桓公任命叔牙为相,叔牙辞谢,保举管仲。齐桓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后来齐国经管仲的改革,日渐富强,称霸诸侯。管仲相齐时,叔牙甘居其下,一起治理国政。管仲下世后,鲍叔牙继管仲为相,周年而殁。鲍叔牙与管仲的故事体现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第三个方面: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中国传统道德第四个方面——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中国传统道德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的一面。“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所谓“言行一致,则一言九鼎;言行相悖,则一文不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这都是说言行一致与否的重要性。古人尚且重视言行一致,新时期的大学生更应当倡导并做到这一点。

中国传统道德第五个方面——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中国传统道德认为,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就在于人有道德。因而,人除了物质需要之外,还有精神需要,而精神需要中最高尚的需要就是道德需要。孔子有个学生叫颜回,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一碗饭一杯水,生活穷困潦倒。别人過这样的生活往往忧心忡忡,可是颜回“不改其乐”,过得有滋有味。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颜回真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啊!他认为在物质生活基本满足的情况下,人应当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生活,并把这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中国传统道德第六个方面——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不仅在做学问方面重视躬行,在道德修养方面更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继承弘扬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保护历史遗产 弘扬传统文化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探讨私小说中的“自我”
论电影《暮光之城》的哥特文化
评析张学英诉蒋伦芳遗产继承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