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程鹏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黑暗,暗紫色的桦树皮屋脊和远处的青山,都沐浴着初春的阳光。村里的狗吠声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天刚亮,老人就起来了。简单梳洗后,他默默地坐在太师椅上点燃烟枪,那一点火光照映在神龛的佛像上。佛似笑非笑,似嗔非嗔,只一瞬,便隐入朦胧的烟雾中。老人呆呆地望着墙上的日历,若有所思。
突然,他想起地里的水稻快抽穗了,果蔬也熟了,农历五月的尝新节又快到了。“老了,老了,糊涂了。”他拍拍额头,自嘲地笑了笑。然后,他捶了捶患有风湿的腿,直起身子,随手将烟枪别在腰间,推开木门,走进烟熏火燎的厨房。老伴正在做三合汤,这是尝新节特有的美食。三合汤的用料很讲究,要选用上好的黄牛肉,还得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制作工序。
老人站在老伴身旁看了一会儿,便朝屋外走去。走到屋门口,他看到大黄狗正躺在树下慵懒地舒展筋骨。老人走出门,朝它招手大喊:“阿黄,进山咯!快跟上!”
老人背上猎枪,牵着狗进山了。山间小路十分陡峭,两旁的桦树高峻挺拔,气温骤然下降许多。这次尝新节,孩子们会回来吧?得多打点野味,让孩子们尝尝。老人心想。“阿黄,好好干,找到了野味我给你加餐!”老人摸了摸大黄狗的头说道。“嗷!”狗似乎听懂了,将尾巴摇得欢实。
“要我唱歌就唱歌,要我驾船就下河。鸭子生毛鸡生蛋,桩桩件件都有歌。唱得日头永不落山坡……”远处传来一阵山歌,歌声婉转悠扬,仿佛树林也随之震动,惊得树上的鸟儿振翅高飞。老人停住脚步,看着飞起的小鸟,哀叹了一声,转身往回走。出了林子,天一点点亮了起来。
一进家门,老伴立马将线香递到他手中。他望着神龛中那斑驳的佛像,微弯腰,低声祷告:“恭请佛祖保佑,明日箭无虚发,手不空回,人无受伤,狗不流血……今许下良愿,杯酒以酬恩。”话毕,老人将线香插入香炉之中,起身斟满三杯米酒,庄重地将酒泼洒在地,又朝佛像弯腰礼拜。这种祭拜是猎户的传统,他已遵从数十载。
老伴坐在院里擇着刚摘下的蔬菜。他眼看插不上手,便拿着烟枪出了门,准备下山采办点可口的零食。他走到半山腰时,有些疲惫,于是倚着灰褐色的岩石稍作休息。天边的薄云紧贴着仿佛冻僵的湛蓝色天穹,连绵不断的山峦与天空相接,叠青泻翠。山下未抽穗的水稻在清风的吹拂下,像波浪一样一圈圈向外延伸。
真是难得的好天气呀!清风微拂,树影斑驳,连狗也躺在谷场上懒洋洋地打盹、晒太阳。他就着烟斗猛吸一口,吐出烟雾,任其在风中慢慢飘散。老人的思绪也随着烟雾越飘越远。
小时候,每到尝新节,他都会激动得上蹿下跳。他早就厌倦了秋冬的酸辣酱,尝新节不但有新鲜的朝天椒,还可以到别人家蹭蹭可口的菜肴。他最爱的还是尝新节的傩戏,那长胡子的土地公、凶神恶煞的开路小鬼,都能让他欣喜万分。除了春节,尝新节是这儿的人最重视的节日。这一天,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大多会赶回来与亲人团聚。
“三公公,您怎么一个人坐在这里?”一个年轻的声音打断了老人的沉思。
“哦,我闲着没事随便走走。你回来过节啦?”老人吸了口烟,淡淡地说道。
“对啊,我回来吃个饭就走。时间太紧,我吃完饭还要赶火车呢!爸妈催我那么久,我不回来不行啊!”年轻人耸耸肩,表示无奈。
“以后多回家,你爸妈挺想你的,天天念叨你呢!我也该回去了。”
“也许他们明天回来吧!”老人边直起身边说,声音很小,被吹散在风中。
他在灰褐色的岩石上敲敲烟斗,又捶了捶有些麻木的腿,缓缓站了起来。“阿黄,回家啰!”老人喊道。狗不知从哪里蹿了出来,摇晃着尾巴跟在老人身后。落日的余晖将一人一狗的影子,拽得很长,很长。
“哎呀!老头子,你终于回来了,孩子们工作忙,今天不回来了。”老伴迎过来说道。
“那开始祭祖吧!”他轻声应了一句,脸上闪过一丝失望,可很快就消失不见。
老人抓了一把米放在米匣中,插上刚摘下的稻穗,摆上一碗肉、一碟菜,低声祷告:“佛祖保佑,望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事事平安。”话毕,他将手中的卦具抛出,两片龟甲在地上翻滚、抖动,在老人庄重、严肃的目光下反面朝地。“呼!”老人松了一口气,虽然不是宝卦,但也不是阴卦。“万幸,阳卦,阳卦!”老人脸上有了笑意,连忙毕恭毕敬地朝佛像连鞠三躬。火炉里的纸钱慢慢化为灰烬,有些被风卷入空中。
老人走到门外瞧了瞧,看见大黄狗在太师椅的阴影中微微打着盹。听说今天山下有傩戏,他本想等儿子回来一同去看的。“算了,今天也累了……”他坐在太师椅上,听着山下隐隐约约的戏曲声,疲惫地闭上眼睛。
又是一年尝新节,月光照在墨色的屋脊上……
(指导老师:王 兰)
编辑絮语
作者有很强的文字把控能力,情感表达深刻而节制。文中细腻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很出彩,将一个期盼儿女归来而不得的孤独老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文中,老人的孤独、失落感是有层次的——从上山打猎时的期待,到半山腰等待时内心的复杂情绪,再到回家后确认儿女不回来时的无奈。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心理变化描写,使文章更有条理性。本文插叙手法的运用也很巧妙,作者通过对老人儿时热闹场景的描写,将其晚年的孤寂反衬得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