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奶奶

2019-10-21 09:18曾思卷
初中生·作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二伯卷子奶奶

曾思卷

奶奶名片:

李水凤

1945年9月

出生于湖南洞口县黄桥镇东边村

无上学经历

“卷子,你还吃不吃饭了?不要总是看电视!”奶奶的一串巨吼把我的注意力从电视机转移到筷子上。我连忙扒拉了几口饭,一边走向饭桌,一边用尽“洪荒之力”来隔绝奶奶的唠叨。

“你呀你,若是这个样子,放我们那个年代肯定是‘抢不到饭吃的!瞧你吃饭吃得这么慢!”

我不甘示弱:“没人和我抢吃的……”

奶奶又好气又好笑道:“笨呐,我说的‘抢意思是饭吃得慢,人家都开始干活了,你还捧着个碗呢。”

“这又怎么了?”

“浪费时间呗,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还不知道时间的宝贵啊?”

“哼!”我说不赢奶奶,只好认输。

奶奶再想说下去,我忙开口:“你们那时都做些什么?时间那么紧?”

“我们那个时候,当然是种菜挖地啦!”

想起之前奶奶带着我和姐姐种花生的情景,我不禁浑身一颤:“那不是又累又热?”

“可不是?那时候我们家里地(旱地)多田(水田)少,”奶奶比画着,“而且大多还在山里,我和你爷爷种那么多地,你说时间紧不紧?”

“那个时候不是有大伯、二伯和爸爸了吗?”

“有了呀!在他们还没出生之前,大家伙儿还没分地呢,都一块儿干活。”

我想了想,那时应是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我有点儿得意自己历史学得不错。奶奶接着说:“那个时候大家都一块儿干活,你爷爷还要去修水坝,不过可就苦了我们哩,男的去修坝,女的在家务农。我们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全压在我身上了。”

“那你是觉得分地好,还是不分地好呢?”我问。

奶奶笑着看了我一眼:“肯定是分了好哇!你看,现在的地都是各家各户的,就不用去抢工分了。”

我想,对于爷爷奶奶那辈人而言,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应该有一场“奋斗史”,奶奶的经历说不定就扣人心弦呢!我不假思索地问道:“奶奶,你那个时候应该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或者印象深刻的事情吧?”

奶奶仿佛看透了我的心思,停顿了一会儿,像是在思索,然后缓缓地说:“我记得在你爸爸他们读书时,因为没钱,只要开学就得到处借钱。有一次你二伯从学校回家找我要钱(读书),因为家里太穷,我难过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不过,我从不让他们看见。”

“那后来怎么办了呢?”我不无担忧地问。

“还能怎么办?我把黄豆泡了一天,然后磨成豆浆再变成豆腐,一整夜都没睡;第二天大清早,我去卖豆腐,从这个村走到那个村。终于卖了一点钱,给了你二伯。”

我听说过那时候家里很穷。正因如此,爸爸很早就外出打工了。

我问:“奶奶,爸爸不是去打工了吗?他去哪里打工呀?”

“去广州、深圳这些有钱的地方呀!”奶奶的内心似乎平静了不少,轻轻地回答道。

“爸爸去做什么工作呢?搬砖吗?”

“不止搬砖,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不过都是些苦力活,可真苦了他们。”

我不禁有些心疼爸爸,想到之前“大学生就业危机”“机器取代搬砖工”之类的新闻,暗暗下定决心,我决不能再走爸爸走过的路。

正想着,又听奶奶说:“你还吃不吃饭啊?”

奶奶又要“旧事重提”了,我才不要听,于是忙转移话题:“奶奶,你觉得是现在好,还是以前好呢?”接着连续扒了几口饭。

“你说呢?肯定是现在好啊!以前这儿没有马路,也没有班车,出远门都要靠脚走。你那么懒,想想你爸爸的处境就知道现在有多好了!”

“咦!你的饭怎么还没吃完?卷子,看来得让你做点苦工了,明天和我一起去种花生!”

“啊……”

(指导老师:杨素琴)

年代小贴士:

农村人民公社化是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全面開展社会主义建设时,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作的一项重大决策。它违背了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原则,导致全国出现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情况,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

1958年11月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

猜你喜欢
二伯卷子奶奶
给奶奶按摩
奶奶喊你吃饭啦
乡恋
我的感觉
奶奶驾到
晚节
还是那样
烤糊了
我家也有奶奶等
“二伯”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