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北地区玉米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2019-10-21 04:56徐际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8期
关键词:蝼蛄黏虫青枯病

徐际

一、玉米病害及防治技术

1、玉米青枯病

(1)玉米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病害还有玉米青枯病,其属于真菌病害的一种。其发病率最高时期是玉米进入粒形成的时期,青枯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因光照时间不够和降水量较大。在玉米出现青枯病时,青枯的现象会出现在玉米的叶片上,玉米叶片黄枯的情况也同时出现,还会有秸秆变红以及果穗下垂的问题。

(2)防治技术:青枯病在防治过程当中,针对水肥管理进行集中防治,因在施肥过程当中如果氮肥过量可使玉米出现青枯病的现象,因此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一定要控制好氮肥的施加量。

2、大斑病

(1)大斑病极易出现在玉米的生长过程当中,会直接影响玉米的最终产量,植株的叶片、植株的苞叶与植株的叶鞘部位部分是大斑病主要侵染部位。在发病的初期,会以水浸灰色斑点样形式出现,随着叶片被病菌感染的时长不断增加,病斑会一点一点的朝叶脉方向延伸,最后到达叶片边缘,整片叶子呈现出褐色,会有一个梭形的大斑出现在中央部位,这块梭形的大斑面积一般在15~20厘米乘1~3厘米。在玉米生长过程当中,如湿度相对较大,会有黑色的霉层出现在病斑的叶片上,正反两面都有。如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病斑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的变大,最终导致玉米植株枯萎,直至死去。

(2)防治技术:在播种前一定要对玉米种子进行科学的筛选,选出优良的种子进行耕种,各地的基层政府职能部门,要对其管辖范围内的农户,进行抗病玉米品种的宣传与推广,并在玉米种植前对农户进行有效的指导,选取的品种一定是抗病能力强的。在此过程当中,更不能缺少对玉米防病的指导,譬如说:怎样有效的做好玉米的田间管理、怎样科学的对正在成长期的玉米进行科学施肥。为提高玉米的产量,玉米栽培技术应该应用于玉米的拔节期与抽穗期,并做好这一时间的追肥管理工作;可同一时间喷洒叶面营养剂,并进行科学的排灌以及相关工作。可利用药剂进行大斑病的防治,譬如说:为确保大斑病不会大规模扩散,可将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稀释,达到600倍,浓度为50%;或者对玉米进行喷施克瘟散乳油,要对其进行稀释约为:800~1000倍,对浓度的要求为40%。可相隔一到两个星期两喷洒一次,两种药剂交替进行使用2~3次,这种方式有效对大斑病菌进行防治,在对玉米进行喷施农药时,喷洒的药量一定要充足并且要均匀。

二、玉米虫害及防治方法

1、玉米黏虫

(1)在玉米生长过程当中玉米黏虫可对玉米造成减产等非常严重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属于鳞翅目,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成长繁殖,在玉米黏虫的整个生长期间主要以玉米的叶片为食,玉米黏虫食用玉米的速度之快,特别惊人,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如发现玉米黏虫,玉米植株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被玉米黏虫啃食干净,甚至只剩茎秆的部分,从而导致玉米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近些年来玉米黏虫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使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下幅度下降。

(2)防治技术:农户在种植玉米过程当中,为了对玉米黏虫病害实施有效的防治技术,以免黏虫虫害在玉米地中扩散导致玉米大量减产。在出现黏虫的玉米地里,要用敌百虫等药剂对临近玉米地进行有效的隔离,以免幼虫传播;还要对已发生虫害的地块,使用氧化乐果进行科学的杀虫灭虫,也就是说要对正处在发病阶段的玉米地块进行科学的处理并对黏虫进行有效的杀灭。还可以使用生物技术,在玉米地里投放玉米黏虫的天敌,通过生物食物链技术对玉米黏虫害实施有效而又科学的控制。

2、蝼蛄虫害

(1)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蝼蛄虫是较为常见的虫害之一,其属于地下害虫的一种,从蝼蛄虫的饮食角度来讲其属杂食性的虫,可危害玉米幼苗。地质疏松的土壤蝼蛄虫害发生率较高、蝼蛄虫害常出现在腐殖区域。蛄虫活动最常出現在春季和秋季,蝼蛄虫在白天当温度低于15℃时或夜晚时活动较为频繁,蝼蛄虫的特性为趋光。

(2)防治技术:化学技术防治措施对蝼蛄虫害较为明显,一旦发现必须及时进行技术上的处理,以免影响玉米的产量。在对蝼蛄虫进行有效防治时,为了能够得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采用诱杀的方法,通过投放大量毒饵进行;也可使用敌百虫晶体,其浓度可选用90%的效果最佳,或是将150~200毫升浓度为50%辛硫磷乳油,进行充分的稀释(可将其稀释30倍)与成熟的谷子3.5公斤进行充分的搅拌,并在田间进行均匀的抛洒,这种诱杀效果非常好,到目前为止是对蝼蛄虫害防治的最好方式。

3、玉米螟

(1)我国东北地区最常见的玉米虫害为玉米螟,玉米螟在东北地区绝大部分都属于亚种玉米螟,其属于杂食性害虫,玉米螟对玉米、高粱以及谷子类农作物均会造成较为严重的伤害。其是鳞翅目螟蛾科类,其生活习性为白伏、夜出。当玉米螟成虫达到性成熟期时,可在玉米叶片的背面产虫卵,玉米叶片可为幼虫提供充足食物,达到成熟期后再钻入玉米秆中,可严重的影响玉米的光合作用与玉米生长过程当中对所需水分的吸收,使玉米的产量与质量下降。

(2)防治技术:对存在虫卵的叶片应及时的修剪,以免玉米螟形成大面积的虫害,同时对已出现虫害的玉米地实施喷洒白僵菌粉的方法,也可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大喇叭口期时,用颗粒剂对玉米实施投心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我国东北地区,在种植玉米的过程当中,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体系进行积极构建并及时更新,力求完美。在实现玉米增产增值的过程当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研究,已经掌握了玉米病虫的发生规律,并对其实施积极的防治措施,对提升我国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收入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136121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猜你喜欢
蝼蛄黏虫青枯病
“五项全能”好手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浅谈茄子青枯病防治技术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
三种堆肥对番茄生长及青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
BiologGENⅢ微孔板在烟草青枯病、黑胫病生防细菌鉴定中的应用
烟草抗青枯病育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