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文言文,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学生构建语言能力的基础。因此,文言文向来受到高考语文命题的重视。纵观201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三套试卷的文言文阅读题,题型相对稳定,坚持近年来“三客观一主观”的题型格局,主要考查断句、词语理解、文意理解、文句翻譯等核心考点。
根据2019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命题特点,2020年高考文言文的备考要注意利用教材、强化基础,同时要进行科学的训练,掌握解题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考试中拿到高分。
利用教材,强化文言基础
新课标人教版教材1—5册的文言文课文,是考生复习备考的好材料。经典的课文含有丰富的实词、文化知识,涵盖词义、句式、修辞等方面的文言基础知识。高三学生在备考过程当中,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1.坚持天天早起诵读教材里的文言文、古代诗歌等。同学们要有详细的诵读计划,如先读教材原文,再读课文注释,在诵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词汇和文法、文化、修辞等各方面的知识。较短的文章一次读完,较长的课文可以根据字数,分若干次读完。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2400字,诵读便可分为三次——
第一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617字,相关注释32处)
第二次:秦王坐章台见相如……赵亦终不予秦璧。(904字,相关注释53处)
第三次:其后秦伐赵,拔石城……为刎颈之交。(913字,相关注释46处)
2.诵读过程中,要动手整理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文化知识等。例如,多义词“属”的意义总结——
3.利用教材重点篇目,进行文言实词的挖空训练,深化对重点篇目中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的理解和辨别。
武益愈,单于使使(①)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②)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③)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④)。”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⑤)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⑦)。空以身膏草野(⑧),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⑨)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
释义:①使使,派使者。第一个使,动词“派”;第二个使,名词“使者”。②降,使……投降。③当,判罪。④相坐,连同治罪。⑤拟,举剑要砍。⑥弥,满。⑦然,如此。⑧膏草野,使野草滋润肥美。⑨因,通过。
科学训练,掌握解题技巧
一、精准解答文言文试题,用科学的训练作支撑
1.翻译训练。高三两个学期,考生要在每个学期里选择五至十篇600字以上的文言文进行自主翻译训练,翻译的过程中可以翻阅字典,以确认多义词、同义词、古今异义词在具体句子中的词义;采用百分制(翻译文章,满分为100分,译错1字扣1分),自主评改;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实词量,提升文言文理解、翻译能力。
2.试题训练。考生要特别注意选择高质量、具有典型性的试题进行训练,一是本考区最近三年的高考真题,二是本考区大市模拟试题,此类试题设计科学、答案准确、针对性强。
二、掌握各类题型的解答技巧
(一)词语题解答技巧
考生要重点关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虚词等,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推断词义、用法,解答客观类试题,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
【例1】(2019天津卷·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元本本 元:探索
B. 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 望:察看
C. 顾卒未有以当上意者 当:符合
D. 兵其细也 细:小事
【解析】一是根据语法关系解释词语意义。如A项,“元元”两个名词并列,构成动宾关系,第一个元字是动词,解释为探索,第二个元字是名词,解释为本源。“元元”,即探索本源。
二是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意义。如B项,“后世言治者常不敢望先王之时”,从文中来看,这句话是说后世的为政者政学分裂,不敢与先王之时进行比较,“望”同“方”,意为“比较”。
三是运用句中求意法,即将多义词的不同义项代入句中进行检验,采纳合适的义项,排除不适合的,从而确认答案。如C项,当有“对着”“适应”“担当”“判罪”“抵押”“符合、适合”等义项。
四是运用词性分析法,就是根据词语的位置,分析它的词性,据此解释词义。如D项,“兵其细也”是一个省略了判断词的判断句,“细”字在宾语位置, 应该具有名词性,据此将其解释为“细小的事”。
(二)断句题解答技巧
断句要在理解句子大意的前提下进行,重点关注句中的专有名词、话语称谓、文言虚词,特别是剖析清楚句子结构。
【例2】(2019全国新课标Ⅰ卷·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解析】认真阅读选项,结合句意、句子结构等进行解题。A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语意完整,“中”后断开;而“吴廷尉/为河南守”是完整的主谓句,主语、谓语之间不可以断开。B项,“召置/门下甚幸爱”错,“门下”是“置”的补语,动补之间不能断开,应该断为“召置门下/甚幸爱”。D项,“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错,参照A项可知。答案选C。
该题四个选项设计三处错,出现了三个“一错对应三对”的情况,对比选项时,考生将三个“错”处排除,找到“三个全对”的交叉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教学辅导资料多从正面提示应该断句的地方,而高考试题则从反面设题(不应该断句的地方断开),因此,考生要留意“不应该断开之处”。下面是2019年全国新课标卷三套试卷的设错情况,供同学们备考时参考。
(三)文化常识题解答技巧
解答古代文化常识题,应注意两点:一是要善于调动平时积累的古代职官、礼俗、科举、地理、典籍、服饰、器物、历法、刑法、音乐、作品、作者等文化文学方面的知识;二是要利用上下文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排查。
【例3】(2019全国新课标Ⅱ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
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
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
D.黥是古代的一種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
【解析】调动平时积累,结合文意进行解题。A项,调动学习《烛之武退秦师》的积累(课文注释“秦伯”“尝为晋君赐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三处提到秦穆公),可知其正确。B项,结合上文“汤武不循古而王”,可知汤武二人均指国君,即商汤王、周武王。C项,结合文意可知正确。D项,结合字形、相关积累可知正确。答案选B。
(四)概括分析题解答技巧
解答概括分析题时,需要重点关注分析的部分,注意事件的细节、过程误导,以及人物、地点、时间的错置等问题。
【例4】(2019全国新课标Ⅲ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沿西河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才能免于国家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他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祸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屡建奇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击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解析】题文对照,关注相关细节。根据原文“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可知C项“而公叔继田文后为相,他深表不满”的分析属于“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