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凤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所以说,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它是一切的开始。”
这段美妙的文字出自综艺节目《朗读者》。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大家可以从情感、思想、文学等多个角度解读它,而语文老师从这段文字中看到了作文开头的范本。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美好的“遇见”。
一、课文导航
1.直接叙事(描写)
“样式老掉牙的旧衣服”,裙衫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头巾“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好像是撂在抽屉里有了年头”,“一块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交叉地盖在她那干瘪瘪的胸上”,“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头发”…… (约翰尼斯·延森《安恩和奶牛》)
小说开头写集市牲口交易场上的安恩。作家用几百字细致地描写安恩的衣着外貌,像是在给她画像。把安恩放在热闹的集市,让读者通过对她的描写感知人物形象,直接进入下面的情节。
2.奠定感情基调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朱自清《春》)
开篇连用两个“盼望着”,传达了作者对冬去春来的喜悦,也表达了他盼望春天的急切心情,引出下文的“绘春”和“颂春”。这样开头,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和力量。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朱自清《背影》)
第一段虽是朴素的叙述,但蕴含着“我”对父亲深切的思念,这种情感统摄全篇。
3.点明背景或环境
“黎明的天色灰暗,透着凉意。林子里弥漫着深沉的静寂和安详,给人一种甜蜜的安泰与和平的感觉。没有一片叶子在颤动,没有一丝声音干扰大自然的沉思。”(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第十四章)
文章开头交代了汤姆等三人所处的环境,开篇写景,表现了少年们在摆脱了成人束缚以后,享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情趣。
4.善用章法和技巧
(1)比喻修辞
“水天连接的远处,耸立着几处高楼和尖顶教堂,仿佛在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一簇簇的村落……”(马信德《蓝蓝的威尼斯》)
运用新鲜贴切的比喻,把威尼斯城比作“蓝色的盆景”,而威尼斯建筑则成了“蓝色的盆景里点缀着”的一簇簇村落。文字描绘出眺望威尼斯所见到的美丽画面,语言可谓瑰丽绚烂。
(2)烘托手法
“我握过各种各样的手——老手、嫩手,黑手、白手,粗手、细手,但都未留下很深的印象。” (姜孟之《一双手》)
此处明写“各种各样的手”,暗写“一双手”。文章一开始就运用烘托映衬的手法,以“各种各样的手”突出林业工人张迎善的“一双手”。
(3)设置悬念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她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 (萧乾《枣核》)
旧时同窗再三托付为她带几颗生枣核。开篇用“枣核”设置悬念,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到下文寻“玄”探“虚”。
5.形式别出心裁
(1)引语“有料”
“一位藏族同志指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说:“就在这里,在奶粉厂旁边,我们要建一座糖厂,这里是最甜的地方。”(王愿坚《草》)
文章正文前面的话与主体内容关系紧密,含蓄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里的“甜”并非实指,一是指这里的草曾经挽救了很多红军战士的生命;二是指无数红军战士为了劳苦大众,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在草地中牺牲,他们的热血不仅滋养着这里的草,也必将滋养后来人。
(2)巧用歌词或诗句
“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作为合唱的歌曲”。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我和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全文第一段概括叙述内容,交代地点和缘由,接着围绕中心提供细节,陈述了海峡两岸人民各自最喜爱的歌曲《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从而表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杨朔所著《画山绣水》第一段起笔自然,引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准确定位桂林山水的特点——“清奇峭拔的神态”,这种美景自然是人间少有的。作者把对桂林山水的评价中最经典、最具概括性、最有生命力的惊世名句放在文章的开头,自然能够统领全篇。
二、时文风向
“小时候一到春天,用豌豆荚做船便是常玩的游戏。从豌豆荚比较直的一侧划开侧面的筋,不划断两头。取出豌豆,再摘下豌豆荚头上那一截子枝干,做成长短不一的三根秆子;船肚子中间的秆子略长,两头的秆子稍短。把它们放进豌豆荚里,就撑出了小船的形状。”(陶煜《轻奢小豌豆》)
本文开篇叙事中穿插描写,儿时的美食即游戏,游戏即美食。通过作者细腻、大气而又诙谐的描写,扑面而来的都是文字和美食的味道,文章怎会不引人入胜?
“大约每个妈妈都有些属于自己的拿手吃食。朋友的妈妈爱做各种小零食,山楂酱、苹果干、杏子罐头,乐此不疲。冬天有暖气的时节,屋子里可以加工很多东西,山楂、苹果都可去核切片放在暖气片上,蒸干水分,山楂干拿来泡水或者炖肉,苹果干嚼到嘴里劲道香甜。”(闫晗《地瓜干里有时间的味道》)
开头段常常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本文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记叙的对象——“母亲的拿手食物”,还以“朋友妈妈”的拿手零食衬托妈妈的地瓜干,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地瓜干有母亲的味道”的叙述。
“如果我有两条命,我一定拿其中一条去做一个快乐的木匠。”(汪涵《木盆盛满漂流声》)
独句构成第一段。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写自己这个“崽伢子”想实现当木匠的愿望,表现出这一过程带给“我”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归巢的太阳渐渐燃尽了热情,呈现于天地间一种庄重沉稳的美艳。归巢的太阳不再向外喷射激情之光,怀抱着金色的光焰,收敛成一团橘红的火球,将近身的云朵染成彩带。回望自己这一天巡游过的天空,安宁而慈祥。”(叶延滨《黄昏之美》)
作者将自己对黄昏的独特感受和浓烈感情,通过对比、动静结合的手法,再运用拟人等修辞加以表现,虚实相生,诗意盎然。开篇这样写,真可谓独辟蹊径。
还有汪曾祺老先生的《炒米和焦屑》,他信手拈来《板桥家书》作开头;琦君《纸的怀念》起笔就点出中心“非常怀念家乡那种素净的土纸”。
这些名家作品在开头即点出事由,简洁明了,也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的叙事中。
三、习文展示
“我家门前有一棵洋槐树,听爸爸说,这棵树还是在我出生时种下的。于是我便同这棵树一起成长。”(《洋槐伴我成长》)
一草一木,常常是人们所钟爱的,小作者开篇即点明树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总领了本文的写作内容。
“窗外明净的蓝天掠过一行白影,和平的白鸽,我们需要你的呵护!——题记”(《呵护》)
“题记”式开头。这是文章标题之下、正文之前的一段文字。写景渲染气氛,内容简明,点题,也巧妙地暗示了主旨,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之效。
“青春似一个迷蒙的早晨,霜重风寒,一片白色世界,让你顿生寒意。青春如一片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一方黑色天空,使你顿生恐惧,看不见前方的路。这时,好友走进你的世界,带给你温暖。此刻,好友就像满天星辰,带给你光明。”(《友愛伴我行》)
“青春似一个迷蒙的早晨”“青春如一片漆黑的夜晚”“好友就像满天星辰”,以这几个新奇生动的比喻作开头,蕴含语言美,又紧扣习作的中心。
以上三方面的例文开头给我们的启示是:课文、时文的开头,写无定法,不拘一格,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优秀的中学生习作,大多喜欢在内容、形式上下功夫,也常常以优美而灵动的语言吸引大家的关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多向别人学习,可以使自己的作文再升格。有这么多范文的开头示例,相信总有一款适合你借鉴!希望通过学习,学生习作的开头能够精彩纷呈,吸引人们的眼球;中间情节内容充实;结尾有力,点题,余音绕梁。也希望每一篇佳作都能成为作者、读者之间美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