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忠明
摘要:目前技工院校税务会计课程以培养学生税费计算、申报等职业能力为目的。本文分析提出,针对教材内容滞后、课程架构定位偏离、重理论轻实训、教师技能缺位等问题,应从教材、教法、教师等几个方面进行改革,构建税务会计的高效课堂。
关键词:税务会计 教学改革 高效课堂
税务会计是以税法法律法规为准绳,对纳税人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进行反映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是税务与会计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既要依法纳税,又要考虑纳税人的权利和利益合理纳税,是税务会计的基本职能。
随着我国税制的改革,社保、残保金、工会经费由税务局征收。为鼓励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2018年国家对增值税的税率下调一个百分点,2019年最大下调四个百分点,改革力度史上罕见。此外个税、小规模企业的增值税与所得税均有大幅度调整。中等企业税务会计的工作量占到了整个会计工作量的1/3左右。税率不断调整,如何做好纳税申报工作,使更好地享受税收红利,各企事业单位势必更注重税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基层财会工作人员应具备业务、财务、税务一体化的应用能力。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不仅从事登账、复核、归档等简单重复的工作,还要涉及税费的申报,财税一体化是技工院校会计专业发展的趋势。
技工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会计知识,又要掌握税收知识,还要将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税务会计教学在会计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在有限的课时中,如何让学生掌握税种、税率、税法,了解应纳税款的形成、申报、缴纳,并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技能,满足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财税人才的基本要求?本文对《税务会计》课程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构建高效的课堂进行探讨。
一、技工院校《税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内容滞后
税务会计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法定性是它的第一特点,税务会计具有法律强制约束性,税务会计必须以税法为依据。税法每年都会有变化,2017年完成了“营改增”工作,营业税作为三大流转税之一退出了中国税收的舞台。为振兴实体经济,近两年来我国税率出现大幅度调整:制造业的增值税2018年由17%降为16%,2019年又由16%降为13%;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值税税率由11%下调至10%,进而下调至9%;生产、生活性服务业6%的增值税税率不变,但进项抵扣加计10%扣除;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升为5000元,另有专项扣除;小规模纳税人由每季度销售额9万元内免征增值税上调为每季度销售额30万元内免征增值税。教材的出版有一定的程序,其更新的速度比不上税率的变化。
2.课程架构定位偏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税费的申报已经电子化、网络化,2018年底国家税务局与地方税务局合并,在原来网报的基础上整合了电子税务局,所有的报税环节均可在网上进行。在增值税申报填写申报表时只需填写相关的销售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原始数据即可,不需要计算,其他税种的申报也是如此。目前使用的《税务会计》教材偏重税费的计算,网络申报的内容很少提及。
目前技工院校《税务会计》内容全面,涵盖了所有的税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小企业,很多税种在工作中无法接触。所有的税种都学,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面面俱到只能让该学的内容学得不扎实。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降低学生就业竞争的优势。
3.重理论轻实训
《税务会计》是实用型的课程,但大多数技工院校因条件限制,不开设《税务会计》这门课。开设这门课的学校多以理论为主,忽略了纳税申报的实训环节。开展了纳税申报实训的学校又因没有建立起财税实训室,在实训环节多以纸质申报训练为主,这就脱离当前电子税务局的真实情景,学生到了工作环境中由此不能胜任办税员的岗位。目前技工院校的纳税申报实训教学仍停留在校内,没有走出去与企业、税务局对接,造成学生眼界狭窄,思维封闭。
4.教师税务技能缺位
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应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紧跟税法税率改革的步伐。有的专业教师拥有会计师职称证书,但缺乏到企业一线参加技能实践。有的专业教师虽然到企业锻炼,但财税工作的特点容易使社会实践流于形式。由于技工院校的专业开设随着市场走,很多学校新增会计专业时,师资不足,就由其他专业的教师改行来解决,导致这部分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跟不上专业发展的需求。
二、技工院校《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1.基于岗位需要精选教学内容
《税务会计》的教学应该模拟办税员实际工作岗位设计教学模块。《税务会计》课程设置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应纳税款的形成、熟悉纳税申报程序,对于税务涉及的会计处理,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己涵盖,可以忽略或者简单提一下即可。现在是网络报税,不需要人工计算,但学生还是应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掌握应纳税的计算方法还是有必要的,否则因为错误申报或因某些原因需要在办税大厅进行人工申报时,不会计算纸质申报表,影响纳税申报工作的正常开展。联系实际工作,在教学中增加票据管理的知识,这是办税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因为小企业在税局登记在册的相关人员主要是法人代表、财务主管、办税员,发票的申购保管是办税员的職责。目前的税务会计缺少发票申购、开票、抄税的知识。技工院校的会计专业因学时限制,能开设《税务会计》已是难得,再开设《纳税申报实训》难度很大,由此在《税务会计》课程架构设计时可以删除涉税会计处理的部分,增设发票申购管理的知识。精选、实用的教学内容可以保证高效课堂的构建。
2.基于就业定位编写校本教材
现在技工院校的税务会计多采用高职的教材。理论知识多实训内容少是高职教材的通病,加之高职教材面向大中型企业,并不合适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定位。基于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方向多为小规模企业,条件成熟的学校可以编写校本教材。小规模企业相当一部分税种没有涉及,同时结合中职学生会计技能比赛的要求,在增值税部分以小规模纳税人为主,以一般纳税人为辅,删除难度最大的出口退税部分。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烟叶税、船舶吨税等可以删除;增加发票开具与管理的知识;减少涉税会计处理知识。由于税率变动频繁,要有小提示,让学生知道税法税率的变化大,将学习的思维扩展到课堂外、工作中,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为技工院校学生量身定制教材,将强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3.任务驱动增加实训课时
税务会计是一门集会计、税法和管理等学科知识于一体的课程,纯粹讲理论知识学生不易接受,用案例教学对于技工院校学生来说效果未必理想,因为案例所涉及的经济业务与法律条文与学生的认知有一定距离,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工学一体化的浪潮中,《税务会计》由于自身的实用性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工作情境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務,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总结相关税种的税率、计算方法,申报时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申报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在完成任务后学生在相互找茬的阶段,教师可以配合案例让学生了解纳税申报中违规违法所付出的代价,以此加深学生对相关章节知识的印象。在实施任务驱动前,要组织学生利用微课作好了解相关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班群推送相关的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实训课占比很大,由于现在企业的纳税申报都通过网络在电子税务局申报,没有模拟的税务申报平台,会让学生感觉到与实际的脱节。有条件的学校应支持建立财税实训室,在仿真平台上对学生进行纳税申报实训,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毕业就能上岗,能在电子税务局进行纳税申报,满足企业用人的需求。此外可以邀请税务局的工作人员给学生作专题讲解,或请企业的办税员传授实践知识,让学生接受间接经验,增强职业素养,深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4.教师夯实税务技能引领学生成长
因为国家税法不断更新、税率经常调整、税收优惠政策频频推出,这些给税务会计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掌握最前沿的税务发展动态,更新税务知识是税务会计教师必做的功课。随着国税地税的合并,电子税务的应用,个税申报改用“自然人税收扣缴管理系统”,面对改革,如果税务会计教师不深入一线,其税务技能就会与时代脱节。陈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会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影响学生职场的适应能力。由此鼓励一线的税务会计教师通过在本单位挂职实践,接触个税新的申报方式,熟悉个税的申报操作。承担对外培训业务的学校还能提供在电子税务局申报增值税及附加税费、企业所得税的机会。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教师在外兼职做税务会计。此外,教师还可以参加中职学校教师税务技能比赛来提高业务水平。通过以上举措,税务会计教师就具备了办税员岗位的职业技能,这样才能将实践中所学到的技能运用于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纳税申报实训。专家型的教师才更易树立威信,提升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