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积累与中国经济增长理论探讨

2019-10-21 09:41李瀚林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1期

李瀚林

摘 要:以卢卡斯提出的人力资本内生化的索洛模型为基础,与此不同的是,数理推导人力资本累积方程的过程中,因此将市场化水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引入方程,进而推导出稳态方程,最终得出人均产出的均衡解。结论显示,在给定技术进步率和劳动力增长率的情况下,市场化水平与人均产出成正比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力资本作用于经济增长是依赖于市场化水平。这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美贸易战,继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市场化水平;人力资本;经济增长;中美贸易战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1.024

1 问题背景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这是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重要内容。“教育、健康和培训是人力资本核心三部分”。人力资本正向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物质资本收益递减的显现,使得现代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本数量及其质量。Michale Kremer认为,较为明显的经济增长发端于工业革命。经济学研究可以解释工业革命以后,为什么只有少数国家的人均收入可以长期持久的增长?如果增长是由人均自然资源和人均物质资本的增长引起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会抵消进一步的增长;令人困惑的不是缺乏增长事实,而是美国和许多西欧国家实现了1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持续增长。答案可能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与传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其他投入的产出。随着知识在人们身上的累积,劳动者将科学知识系统地运用到生产中去,大大提高了教育、培训的价值。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杰出经济增长事实也说明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它们普遍缺乏自然资源,却依靠教育良好、工作认真尽责的劳动者取得迅速增长。Barro Robert等学者在经济增长一书中基于118个国家25年的数据,分析日本的经济增长现实,得出结论:“它们都非常重视教育,把基础教育置于国家优先地位,公共财政大力支持人力资本投资,加速人力资本积累”。

提高劳动力质量、积累人力资本的前提是有适宜的制度支撑,这包括正向的市场激励,使经济主体中的个人能够积极在教育上加大投资和参与培训等,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质量,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完善市场体系,明晰产权,尊重个人选择,保护个人正当投资利益所得等等。这些条件与我国以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是相一致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济体制改革要义完善产权制度和坚持以市场配置资源为核心的改革为重中之重。

人力资本的累积不仅仅需要政府的“有为”,微观主体更得积极有活力。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要构建微观主体有活力的经济体制。微观主体有活力有积极性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关键因素。阿尔弗雷德·马歇尔认为:“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就是投资在人身上的资本”。

2 中国增长事实

自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从经济变革层面来说,最大的变革在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目前为止,这一转变过程仍在进行中。这一期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9.6%的增长。近年来GDP增长率虽有所下降,维持在6.5%-7%之间,但已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这一增长率也是体量庞大。2018年中国GDP为90.03万亿元(13.7万亿美元),一年净增约1.6万亿美元,净增量相当于加拿大的GDP总和。四十年的市场化改革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功不可没。樊纲等(2011)的研究结果显示,市场化进程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年均1.45%,市场化的改革大大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微观经济效率,对于全要素增长率的贡献率达到39.23%;市场化的实际贡献可能更大,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市场化体制的不断完善,要素投入和技术进步的加速,基础设施的改善,可能都与市场化有关系。笔者认为,人力资本积累与市场化有着密切联系。

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国内多数学者已做过比较深入的研究。蔡昉(2012)等人认为我国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得益于人口红利。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无限供给,劳动力价格低,使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国际上有竞争优势;二是劳动力年龄结构较轻,人口抚养比低,收入中用于消费的少,储蓄起来的就多,储蓄为实现经济增长所需的投资提供了资金保障。蔡昉研究认为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阶段,以单纯的大规模劳动力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第一次人口红利已然消失;亟需开发第二次人口红利,通过人力资本的提升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改善。

人力资本积累需要相应的制度变革,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化经济体制。人力资本本质是一种区别于物质资本的资本,是一种附着在人身上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要素的总和。每一个个体的“人”是人力资本的主体,只有每一个个人对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有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才能实现。在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下,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保护个体投资获利的正当性,保护个人财产,这是对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激励。市场经济的实质是维护人的正当合法权益的一系列规则和制度。只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人力资本才能真正的成为一种“资本”发挥作用。市场经济就是保障无数个体自由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能够使人的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 理论方程推导

吴敬琏在一次主题为“研究中国的真问题”论坛中指出增长问题的本质就是索洛函数,因此本文引用罗默高级宏观经济学中納入人力资本的扩展索洛模型:

Y(t)=A(t)L(t)K(t)aH(t)1-a (0

等式中Y为产出,t为时间变量,K表示物质资本,而AL代表有效劳动。H表示个体劳动,既包括一般的体力劳动也包含人力资本的作用。为了突出研究人力资本的作用,与索洛模型相似,本文假定整个社会储蓄率s保持不变,全社会总储蓄sY(t)都能有效的转化为投资,资本按固定比例δ折旧,即:

K·(t)=sY(t)-δK(t) (0

3.1 人力资本累计方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从1978年的人均384.7元增加到2018年的64520.0元,增加了160多倍,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收入水平y(t)的提高,人均教育经费和经济中体中的个人对教育、培训、健康等的投入也会提高。2018年人均教育经费3319.4元,而1996年仅为184.8元,增加了近17倍;另外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和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018年分别为2226元和1685元较之1996年都有大幅增长。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基本物质消费得到满足以后,用于投资的额度就会增加,另外最为突出的是物质资本边际效益越来越小,势必会引起个体劳动者的警觉,转而将更多的收入用来积累人力资本。即:Hy(t)>0,其中H表示人力资本投入。美国经济学家Gary S Becker认为,“决定人们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可能是投资的获利性和收益性”。投资的获利性和收益性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明确。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维护个人正当的投资收益。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选择及其无意结果的理论。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明晰,鼓励自由竞争,尊重个人选择,保障劳动者投资人力资本的收益。所以市场化水平M(t)是决定个体劳动者是否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关键影响因素,市场化水平越高,越鼓励充分竞争。为了能够在竞争中占得先机,个体劳动者会增加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即δHδM(t)>0。

另外,劳动者对于人力资本的投资除了积累自身人力资本带来收入增加,还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尤其是对于子女及其后代的影响,“父母会对孩子一生的教育、婚姻稳定和其他生活因素产生巨大影响”。现代一般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对于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也比较重视。市场经济条件的显著特征就是法律严格保护私有财产及正当投资获利,市场化水平越高,个体劳动者本人及其后代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利越能得到保障。因此劳动者会进一步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就是2H2M(t)>0,基于以上内容,设定人力资本与市场化水平呈指数递增关系。将人力资本的投资方程设定为H(t)=Cy(t)M(t),其中C>0是常数,y(t) 表示人均收入,M(t)代表市场化程度。另外假定人力资本以H速率折旧,于是个体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积累方程就是:

h(t)·=Cy(t)M(t)-Hh(t)

(C>0,0

从整个社会来看:H(t)·=h(t)·L(t)+L(t)·h(t),另外由式子L(t)·/L(t)=n,h(t)=H(t)/L(t),y(t)=Y(t)/L(t)可以推出全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方程为:

H(t)·=CY(t)M(t)L(t)1-M(t)-(H-n)H(t)(4)

3.2 经济增长的稳态方程

将方程(1)代入方程(4):

H(t)·=CA(t)M(t)L(t)M(t)K(t)aM(t)H(t)(1-a)M(t)L(t)1-M(t)-(H-n)H(t)(5)

等式两边同除以H(t),可得

gH(t)=CA(t)M(t)L(t)K(t)aM(t)H(t)(1-a)M(t)-1-(H-n) (6)

将(H-n)移到等式左边,可推出

gH(t)+(H-n)=CA(t)M(t)L(t)K(t)aM(t)H(t)(1-a)M(t)-1

等式两边同时取对数,然后对时间t求导,可得出整个社会人力资本增长率的增长方程:

[gH(t)+H-n]·gH(t)+H-n=gL(t)+M(t)gA(t)+aM(t)gK(t)+[(1-a)M(t)-1]gH(t)+[lnA(t)+alnK(t)+(1-a)lnH(t)]M(t)·(7)

另外,将式(1)代入(2)可得

K·(t)=sA(t)L(t)K(t)aH(t)1-a-δK(t)(8)

等式两边同除以K(t),得出物质资本增长率为:

gK(t)=sA(t)L(t)H(t)1-aK(t)a-1-K(9)

再将K移到等式左边,对物质资本存量取对数,然后关于时间t求导,资本存量增长率轨迹方程为:

[gK(t)+K]·gK(t)+K=gA(t)+gL(t)+(1-a)gH(t)+(a-1)gK(t)(10)

這便是gH(t)和gK(t)的非线性方程式,对此非线性动态微分方程采用几何方法(即根据轨迹方程来判断由轨线分割的若干卦限内各点的运动方向)来讨论方程系统稳态属性。在(gH(t),gK(t))的稳态点上,gH(t)和gK(t)不随时间t变化,即方程(7)、(11)式的左端为0,可以推导出gH(t)和gK(t)处于稳态时的轨线方程:

gH(t)=11-(1-a)M(t)gL(t)+M(t)1-(1-a)M(t)gA(t)+aM(t)1-(1-a)M(t)gK(t)(11)

gK(t)=11-agA(t)+11-agL(t)+gH(t)(12)

联立方程组求得:

gH(t)=1-(a-1)M(t)(1-a)[1-M(t)]gL(t)+M(t)(1-a)[1-M(t)]gA(t)(13)

gK(t)=1(1-a)[1-M(t)]gA(t)+[1(1-a)[1-M(t)]+1]gL(t)(14)

另外,对方程两边同时取对数,然后关于时间t求导,可以推出经济增长核算方程:

gY(t)=gA(t)+gL(t)+agK(t)+(1-a)gH(t)(15)

将稳态点(gH(t),gK(t))代入上式,解得增长率决定方程:

gY(t)=1(1-a)[1-M(t)]gA(t)+2-a2(1-a)[1-M(t)]gL(t)(16)

式(16)就是稳态经济增长方程最终得到的经济增长率,可以看出,技术进步率和劳动力增长率一定的情况下,市场化水平越高,通过人力资本积累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就越高。

4 结论与讨论

本文以纳入人力资本的索洛模型为基础,推理人力资本累积方程过程中将市场化水平引入,继而推导增长稳态方程,最终得出人均产出均衡解。结果表明,市场化水平与人均产出成正比关系,这与我国多年的经济增长事实也是相吻合的。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市场化水平是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本的累积继而影响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能够作用于经济增长有赖于市场化水平。尤其当人力资本存量越丰富的时候,对市场化水平的敏感度会越高。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化进程却出现了放缓的节奏(见表1)。尤其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2016年与2008年相比市场化得分下降了。说明近年来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程度上升,政府的规模扩大。这就需要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的改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近日来,美国悍然发动针对中国的贸易战,并且对中国的科技企业中兴、华为等施行贸易禁令,企图打压遏制中国。华为的任正非认为:“中美贸易根本的问题是教育水平,国家一定要开放才有未来,开放一定要强身健体,强身健体要有文化素质”。足见加强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是中国未来的必由之路。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相比在高等教育领域差距还很大,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数占适龄人口的比重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另外从QS世界大学排名来看,全球前1000所大学,2017年美国入围157所,中国仅有39所入围,高等教育是一国综合教育的体现,中国要想追赶上美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表1中显示似乎在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入学率中美之间差别很小,殊不知,如果考虑人均教育投入,2017年美国人均教育投入近3000美元,而中国却不到500美元,是中国的6倍,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投入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从表3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个机构发布的人力资本指数,中国的人力资本和美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可见在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重视教育,提升人力资本是必由之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人力资本达到更高水平的时候,市场化水平对于人才发挥作用至关重要。正如任正非所说中美贸易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而教育的目的在于提升人力资本,卢卡斯证明了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得以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产业发展的真正源泉,本文通过理论方程推理得出,人力资本发挥作用的制度基础在于市场化水平,在人力资本积累越丰富时,对于市场化水平的敏感程度会更高。因此,无论是应对美国悍然发动的美贸易战还是面向未来,中国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建立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体制,让人力资本的活力踊跃迸发。

参考文献

[1]加里·贝克尔.人力資本(原书第三版)[M].陈耿宣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Barro Robert J&Sala-I-Martin Xavier.Economic Growth[M].N.Y:Mc-Graw-Hill, Inc.1995.

[4]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宇琦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5]蔡昉.未富先老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12,(1).

[6]保罗·海恩,彼得·勃特克,大卫·普雷契特科.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原书第十三版)[M].史晨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7]罗伯特·巴罗,夏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夏俊译.北京:格致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