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论述合理选取教材实践内容开展高中地理课堂实践活动,提出围绕课程标准、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特点、依据重点知识、依据难点知识等选择教材实践内容的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践活动 教材 实践内容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6B-0120-03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地理教学是地理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堂地理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以地理学科知识为载体,以实践为主要方式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知识与各种地理技能及技巧,形成地理能力。合理选取教材实践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通过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改善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优化地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围绕课程标准选择教材实践内容
2017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部分对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地理知识进行了规划并给出了教学建议,教师需要认真深入地去阅读、分析和理解其中的内容,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建议选择适合进行课堂实践活动体验式学习的内容。如在必修一的教学提示中,课标建议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体验、观察、观测、实验、野外考察等方式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在具体内容中,如在学习水循环、土壤、大气等内容时,课标多建议运用示意图、地理标本或开展地理实验进行教学,而在必修二的教学提示中,多建议教师采用实例、相关数据资料等材料进行案例教学。这说明,教师在进行必修一内容的教学时,可多采用地理实验、教具制作、图表绘制等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而在进行必修二内容教学时,则可多采用图表绘制、小组辩论、沙盘模拟、角色扮演等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如以高中地理“自然界的水循环”内容为例,围绕课标教学目标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开展实践活动。区域认知: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掌握“陆上水循环”“海上水循环”的循环过程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掌握“海陆大循环”的水循环过程,了解水循环与地球四大外部圈层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它们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绘制“海陆大循环”完整示意图,分析家乡中存在的水循环,培養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形成人地协调观。
二、依据学生认知结构特点选择教材实践内容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不是所有地理知识都适合用开展课堂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法进行体验式学习,按认知层次分类,地理基础知识可分为地理感性知识与地理理性知识。地理感性知识包括地名、地理景观、地理数据、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等,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特征、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高中生特别是高一的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在学习较为抽象的地理知识时,适合采用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在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也表示,希望在学习地理成因、地理演变以及地理规律等知识时能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进行体验式学习。因此,适合通过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的地理感性知识主要有地理分布和地理演变,地理理性知识主要有地理特征、地理成因和地理规律等。
在“向斜成山,背斜成谷”这一内容学习中,需要学生打破认为褶皱隆起的部分(背斜)成山,而凹陷的部分(向斜)则成谷的固有思维,理解背斜受张力作用(内力作用)地表岩石易破碎,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搬运,进而形成较低的地势,而向斜受挤压力(内力作用)地表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破坏,进而形成较高的地势。学生不容易理解张力和挤压力对岩石的影响作用,需要教师利用动画演示或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张力和挤压力对地表岩石造成的不同影响。在地质构造在生活实践运用的知识点中,学生也较容易理解断层构造不宜开凿隧道,但较难理解在褶皱构造中,隧道要开在背斜而不是向斜,为何向斜储水而背斜储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知识虽都在生活中,但与高中生距离甚远,学生看不见摸不到自然就比较难理解,所以需要教师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真实地体验、感受到这些知识,学生才会真正将知识吸收内化。
三、依据重点知识选择教材实践内容
重点知识是指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中占重要地位或起主导作用的内容,可以通过对课标的研究以及对教材的科学分析得出一节课中的重点知识,重点知识是地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性、原理性、规律性、成因性知识等。重点知识是教学内容和思想的集中体现,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决定了学生对整节课的理解深度,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重点知识,才能掌握整节课的内容精髓部分。所以教师可以在教授重点知识时选择运用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学习。
学习地球内部圈层时,在教师讲解了地震波的概念和地震波在地底下的传播速度变化特点后,学生应“跟随”地震波,自行探索地底的奥秘。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的“地底探险队”,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出他们在探索地球内部秘密时“看到”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模型,并完成“地底的奥秘”的表格的填写,绘制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简易示意图。在制作结束后,请三位小组代表充当“小科学家”,上台展示所在小组制作的模型,并为同学们讲解他在“探险”中了解到的地球内部圈层的知识。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教师以“探险指导员”的身份进行随堂指导,控制好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探险”。
四、依据难点知识选择教材实践内容
难点知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困难的知识点。这类知识通常具有综合性强、易混淆、离学生生活较远等特点,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地理原理知识,教师很难利用讲授法将难点知识讲清楚说明白,学生也只能对难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久而久之会让学生觉得地理知识是生硬的,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此时就需要教师通过开展课堂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体验式的学习,让学生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打破难点知识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实践活动亲身接触到难点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地理难点知识。表 1、表 2 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课堂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建议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文喜福(1963— ),男,硕士,广西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地理教学与研究。
(责编 江月阳)